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平衡地移动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地移动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回顾上节课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回顾,引出本节课容。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化学平衡的移动:(板书)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板书)3、移动的方向:由v正和v逆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②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③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考点/易错点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一)、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师:我们先通过速率-时间图从理论上来分析反应物→生成物(1)增大反应物浓度,教师带着学生绘制图形并且解释和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2)分别叫三位同学上黑板绘制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的速率-时间图,其余同学在学案上完成相关任务。

(3)放映幻灯片检查黑板上同学所画是否正确,下面同学自查。

教师:(板书)总结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②减小生成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③增大生成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④减小反应物浓度, V(正)<V(逆),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学生阅读实验2-5并根据以上理论知识填写表格教师放映实验相关视频,学生自查考点/易错点3勒夏特列原理: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分析上述结论总结出:增大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小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减小一种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增大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

导入:引入勒夏特列原理。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①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沉淀平衡、水解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③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

考点/易错点4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象:有气体参加或则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解释:压强变化→体积变化→浓度变化→速率变化→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程度不一样→化学平衡移动说明:增大压强(压缩体积)=成倍的增加气体的浓度减小压强(扩大体积)=成倍的减小气体的浓度(学生回答)把勒夏特列原理运用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中来:勒夏特列原理: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将向着压强减小(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体系的压强,平衡将向着压强增加(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对于前后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提问:对于2NO2(g) N2O4(g)△H<0红棕色无色增大压强平衡如何移动?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减小压强平衡如何移动?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抽取一位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播放视频,检验该同学是否回答正确。

三、例题精析【例题1】在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molN2O4发生如下反应 N2O4 2NO2当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1 molN2O4气体,则平衡向移动?N2O4转化率如何变化?【答案】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O4转化率减小【解析】相当于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 V(正)>V(逆),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但因为增加了唯一的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虽然有所增多,但与加进来的反应物的量相差甚远,所以次反应物转化率降低。

【例题2】某温度下,反应N2O4=2NO2-Q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积减小时将使反应速率增大B、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C、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2O4,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D、体积不变时升高温度,再度平衡时颜色变深【答案】B【解析】A 、B 是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判断而设置的选项,C 、D 是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判断而设置的选项,速率变化与平衡移动是测试中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在分析中要加以区分。

A 、体积减小使反应物浓度及生成物浓度都增大,所以无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 、体积不变时增加NO 2的瞬间反应物的浓度不变,生成物的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增大。

C 、体积不变时加入少许N 2O 4再度平衡,无论平衡如何移动各物质浓度均增大,颜色一定加深。

D 、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一定加深。

【例题3】如图所示,将4 mol SO 2和2 mol O 2置于体积可变的等压容器中,在一定温 度下发生反应2SO 2(g)+O 23(g),△H <0.该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A 时,测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4.2 mol ,SO 2、O 2、SO 3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以现a 、b 、c 表示。

(1)向达到平衡状态A 的容器入少量O 2,体系中SO 2的体积分数 (填“增 大”或“减小”或“不变").要使SO 2的体积分数再变到与平衡状态A 相同,可采取的措施是 或 。

(2)若起始时a=1.2 mol ,B=0.6 mol ,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平衡状态A 相同,则起始时c 的取值为 。

(3)要使反应开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平衡状态A相同,则起始时c的取值围为。

【答案】(1)通入适量的SO2给体系升温 (2)任意值 (3)3.6<C≤4【解析】(1)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考查了等效平衡中恒温恒压的情况。

只需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一致即可,C的取值为任意值。

(3)结合平衡计算考查反应方向及平衡移动的方向.2SO2(g)+O2(g) 2SO3(g)起始时物质的量 4mol 2mol 0转化的物质的量 2x x 2x平衡时物质的量 4-2x 2-x 2x据题意有6-x=4.2,x=1.8 mol,2x=3.6 mol,3.6<C≤4时,方能满足使反应开始时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条件.【例题4】在一固定体积为V的容器中,加入1molA和1molB发生如下反应:A(g)+B(g) 2C(g) 达到平衡后:(1)如果再加入1molA则平衡向移动?平衡时B的转化率如何变化?A的的转化率如何变化?(2)在反应(1)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B则平衡向移动?平衡时A的转化率如何变化?B 的的转化率如何变化?(与反应(1)相比较)(3)(2)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A、B的转化率如何变化?【答案】(1)正反应方向,增大,减小。

(2)正反应方向,增大,减小。

(3)不变。

【解析】(1)加入A则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

(2)再加入B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减小。

(3)相当于等效,若与原平衡相比,则A、B的转化率不变。

四、课堂运用【基础】1.右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压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A、B、C、D均为气体2.在A+B(固)C反应中,若增加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液体,正反应放热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答案及解析:1.【答案】A、B【解析】通过降温线处V正>V逆可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而得知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

通过加压线处V正>V逆可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而得知正反应方向为体积减小方向,而且通过改变压强的瞬间V正、V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事实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中都一定有气体参加。

2.【答案】C【解析】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结合B 的转化率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上述反应的特点,即: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放热反应,由于A与C的反应系数相等,A必为气体C必为固体,否则压强变化将对本反应无影响。

【巩固】1.在密闭容器中,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可以使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减小的是A、H2(气)+Br2(气)=2HBr(气)+QB、N2(气)+3H2(气)=2NH3(气)+QC、N2O4=2NO2D、4NH3(气)+5O2(气)=4NO(气)+6H2O(气)+Q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气)+Br2(气)=2HBr(气)+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升温B、降温C、增压D、减压答案及解析:1.【答案】B、C【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于上述反应参加者均是气体,平均分子量的减小是由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应选择吸热方向也是体积增加方向的答案。

2.【答案】A、C【解析】要想使容器气体的颜色加深,就需要加大Br2的浓度,加大Br2浓度的方法结合选项有两种,1、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的方向移动,Br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2、减小容器的体积即加大容器的压强,本反应由于反应前后系数相等,压强变化不会带来平衡的移动,但体积减小,Br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拔高】1.在N2O4=2NO2平衡体系中,增大N2O4的浓度,则NO2和N2O4的物质的量比值,应:A、增大B、减小C、不变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答案及解析:1.【答案】B或C【解析】在判断比值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还要将反应容器的特点纳入分析的围。

若上述反应是在一个定容容器中进行的反应,加入N2O4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压强应当增大,压强增大将不利于N2O4的分解,进而选定B答案。

问题是否到此为止呢?若上述反应是在一个恒压容器中进行的反应,加入N2O4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压强相同,恒压容器中只要加入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新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同,进而选定C答案。

课程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课归纳为下表。

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减小反应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压强增大体系压强向压强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减小减小体系压强向压强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降低温度向放热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课后作业【基础】1.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1)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 (2)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3)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4)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5)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6)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1)(2)B、(2)(5)C、(3)(5)D、(4)(6)2.在容积相同的A、B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2和1molO2,使它们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