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教学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分配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授课
2min 6min
【提问】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建立及其特征,
回忆
请结合 t 图象变化解释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特征。
回答
理解的非常好
倾听、理解
【引入】化学平衡状态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研究目的不单纯为保持
某一平衡不变,而是若使平衡向有利方向移动,以提高转化率,提高有
【设疑】 画出 t 图象,理解 C(反)增加对化学平衡影响
认识了 C 对化学平衡影响,对实际工业生产有何意义
非常好
分析、回答 实验探究
8min
【讲述】在工业生产中适当增加廉价反应物的浓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 归纳总结
应方向移动,可提高价格较高原料的转化率,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增加
固体或纯液体量,平衡不会移动,因为它们浓度不变。
【练习】以工业合成氨为例,分析采取什么措施更有利于合成氨。
【设疑】合成氨是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合成氨方向是气体体积减小 思考、交流
的方向,除了改变浓度,还有没有其他可行措施更有利于合成氨
倾听
非常好,影响气体重要因素是 P
【展示】P 对合成氨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引导归纳总结】通过数据总结 p 对化学平衡影响
【板书】2、压强:(有 C(g)参加, V(g) 0 )
授课班级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认识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1、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归纳总结
限资源利用,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板书】第三节 化学平衡(2)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思考、讨论
【过渡】化学平衡的本质(正) (逆),若条件改变,(正)、(逆)必然
变化,平衡就有可能发生移动。
实验探究
【讲解】可逆反应旧化学平衡被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过程称化学平衡 记录、分析
移动。
(正) (逆)平衡不移动
绘图 倾听、理解 思考、讨论 分析
6min
【引导分析实验现象总结】 C(反)对化学平衡影响。 【设疑】那么 C(生)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
【实验 2-5】
【引导分析实验现象总结】 C(生)对化学平衡影响。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总结 C 对化学平衡影响
【板书】1、浓度:
自主探究 绘图
C(反) 或 C(生),平衡正移。 C(反) 或 C(生),平衡逆移。
【引导分析实验现象总结】T 对化学平衡影响。
【板书】3、温度:
T ,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T ,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能量变化,所以 T 变化,平衡均会移动。 【设疑】回顾外因对化学平衡影响,分析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的共同规律 6min 【总结】经过大量的实践,由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总结出一条经验规律, 勒夏特列原理,也称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板书】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 【讲述】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平衡移动原理有一定局限性,只能判断 平衡移动方向,不能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及平衡建立过程中各物质数 量关系。 6min 【练习】
3、温度:
T ,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T ,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副板书
(正) (逆)平衡不移动
旧平衡 条件改变 (正) (逆)(正) (逆)平衡正移 (正) (逆)
(正) (逆)
(正) (逆)平衡逆移 建立新平衡
教学反思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转 化率基础之上来学习的。作为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 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的能力,效果较好。
P ,平衡向V( g ) 方向移动。 P ,平衡向V( g ) 方向移动
教学延伸 课后作业
【设疑】 画出 V(g) 0 的可逆反应 P 变化的 t 图象
【练习】 如何使 2NO2(红棕色) N2O4(无色)体系颜色变浅或加深 【设疑】该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那么 T 对平衡是否有影响 6min 【实验 2-7】
绘制 t 图象表示不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
旧平衡 条件改变 (正) (逆)(正) (逆)平衡正移 建立
实验探究 记录、分析
(正) (逆)
(正) (逆)平衡逆移 新平衡
思考、交流
【设疑】要破坏旧平衡,需改变(正) (逆)关系,必须采取可行措施。 分析、回答
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大家分析的非常好
【归纳总结】C、P、T 等。 【过渡】探究 C 对化学平衡影响。 【实验 2-6】
让每一朵鲜花竞相绽放 让每一片绿叶呈现绿荫 让每一个学生潜能尽情释放 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
学科 年级 姓名
化学 高二 王彤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
化学选修四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毓文中学 王彤 授课时间
2014
问题引导、激发设疑、思考讨论交流、实验验证、自主探究实质、归纳总结
学生分组实验用品、教师演示用品、多媒体课件
主板书 板书设计
三、影响化学平衡因素 1、浓度:
第三节 化学平衡(2)
C(反) 或 C(生),平衡正移。 C(反) 或 C(生),平衡逆移。
2、压强:(有 C(g)参加, V(g) 0 )
P ,平衡向V( g ) 方向移动。 P ,平衡向V( g ) 方向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