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短文两篇》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夸父追日》;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4、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
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
为邓林。

第一课时
自学提纲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中的夸父是古代神话人物。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释义: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饮于河、渭():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字词需要注音释义?
4、自行翻译课文。

5、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6、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7、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这篇神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学习笔记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
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第二课时
自学提纲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时期编制的,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寓言选自此书,这篇寓言是《》,后来人们从这篇寓言中总结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
是。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释义:
昔者:颛()顼():怒而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星辰日月移焉:尘埃归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尘埃归焉:
3、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字词需要注音释义?
4、自行翻译课文。

5、这篇神话中解释日月星辰之所以会斗转星移、东升西落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认为江河湖海之水都流向东南,这又是为什么?
7、这篇神话为我们解释什么自然想象?科学吗?真实情况是什么?
8、我们应怎样看待神话?
课后练习
(一)
1、加点字词注音。

夸父()颛顼()()水潦()2、解释加点字词
逐走()入日()欲得饮()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杖()
昔者()怒而触不周山()地维绝()()
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3、翻译重点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4、课文理解
①《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②《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
③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
④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⑤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⑥“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⑦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⑧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⑨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二)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鸟焉(焉:代词,于此)
B、其状如乌(乌:乌鸦)
C、是炎帝之少女(是:判断动词)
D、故为精卫(为:变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以堙于东海(堙:)
⑵故为精卫(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精卫的外形。

4、这篇短文的体裁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5、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写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肖华
7.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