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第3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受压区
受压区
受压区
受拉钢筋
受拉钢筋
受拉钢筋
图3-1 受弯构件的截面形式 板:a)整体式板 b)装配式实心板c) 装配式空心板 梁:d)矩形梁 e)T形梁 f)箱形梁
3.1.2 受弯构件的钢筋构造
1、概念 配筋率
As bh0
图3-2 配筋率ρ的计算图 混凝土保护层C-主钢筋至构件表面的最短距离,
(ε≤ε0)
3.3.1基本假定
3)材料应力应变物理关系 (2)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
简化的理想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有明显屈服台阶的钢筋
σs=εsEs (0≤εs≤εy) σs=σy (εs>εy)
3.3.2 压区混凝土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保持压应力合力C的大小及其作用位置yc不变条件 下,用等效矩形的混凝土压应力图(图3-17d)来 替换实际的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图3-17c) 取 γ0σ0=fcd (抗压设计强度),得到简化的应力分布图 形
例3-2
38
240 2 30 4 20 33mm 3 符合 Sn≥30mm及d=20mm的要求。 Sn
37
As 1018 0.89% min ( 0.22%) bh0 250 455
矩形截面梁尺寸b×h=240mm×500mm。C30混凝土, HPB235(R235) 级钢筋,As=1256mm2(4 20)。钢筋布置如 图3-21。I类环境条件,安全等级为二级。复核该截面是 否能承受计算弯矩M=95kN· m的作用。
35
x 1 11.5 107 13.8 250x (460 ) 2
x2 79mm b h0 ( 0.56 460mm 258mm)
例3-1
(2)求所需钢筋数量As
将各已知值及x=79mm代入式(3-13),可得到
As f cd bx 13.8 250 79 973mm f sd 280
图3-4 单向板内的钢筋 a) 顺板跨方向 b) 垂直于板跨方向
3.1.2 受弯构件的钢筋构造
3、梁的钢筋 组成:纵向受拉钢筋(主钢筋)、弯起钢筋 或斜钢箍筋、架立钢筋和水平纵向钢筋等
图3-5 绑扎钢筋骨架
图3-6 焊接钢筋骨架示意图
3.1.2 受弯构件的钢筋构造
3、梁的钢筋
– 构造要求(保护层)
(3)由式(3-13)可得As 。
(4)选择钢筋直径并进行截面上布置后,得到实际配筋 面积As、as及h0。实际配筋率应满足ρ≥ρmin。
2)截面复核
已知截面尺寸b、h,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级别,钢筋面积As及as, 求截面承载力Mu。
(1)检查构造要求(C、 ρ ≥ρmin )。 (2)由式(3-13)计算受压区高度x。 (3)当x≤ξbh0时,由式(3-14)或式(3-15)可计算得到Mu。 (4)若x>ξbh0,则为超筋截面,此时取x=ξbh0,其承载能力为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种类 HPB235(R235) HRB335 HRB400,KL400 C50及以下 0.62 0.56 0.53 ξb C55、C60 0.60 0.54 0.51
表3-2
C65、C70 0.58 0.52 0.49
3.3.4最小配筋率 min
• 为了避免少筋梁破坏 • 正截面承载力Mu等于同样截面尺寸、同 样材料的素混凝土梁正截面开裂弯矩的 标准值的原则确定 • 《公路桥规》的规定(附表1-8)
2 Mu fcdbh0 b 1 0.5b
(3-22)
当由式(3-22)求得的Mu<M时,说明原设计需要调整。 调整方法:可采取提高混凝土级别、修改截面尺寸,或改为双筋截面等措 施。
例3-1
矩形截面梁b×h=250mm×500mm,截面处弯矩组合 设计值Md=115kN· m,采用C30混凝土和HRB335级钢筋。 I类环境条件,安全等级为二级。试进行配筋计算。
3.1.2 受弯构件的钢筋构造
3、梁的钢筋
– 构造要求(箍筋)
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和破坏形态
3.2.1 试验研究 1、试验概况
弯矩分布图
剪力分布图
3.2.1 试验研究(续)
2、受弯构件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
第III阶段(破坏阶段) 第III阶段末,压 区混凝土被压碎 第II阶段末, 受力钢筋屈服 第II阶段(带裂 缝工作阶段) 第I阶段末, 裂缝即将 出现 第 I 阶段(弹 性工作阶段)
少筋梁破坏(ρ<ρmin):受拉区钢筋配置 较少,梁一旦出现裂缝,钢筋就达到屈服强度, 进入强化阶段,甚至被拉断。受压区混凝土未 压坏,裂缝开展很宽,挠度很大,属于“脆性 破坏”,在工程上禁止采用。
3.2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
正截面受弯界限破坏
① 适筋梁 ② 超筋梁 ③ 少筋梁
超筋梁与适筋梁之间 的界限破坏:钢筋达 到屈服的同时受压区 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 变 max 适筋梁与少筋梁之间界限破坏:控制最小配筋率
25
3.3.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界限破坏 的定义
ξ
ξ
适筋破坏 界限破坏 超筋破坏
ξ
3.3.3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一般用 b
xb 来作为界限条件, xb 为按平截面假定得到的界限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高 h0
度。当截面实际受压区高度 xc> ξ b h0 时,为超筋梁截面;当 xc<ξ b h0 时,为适筋梁截面。 对于等效矩形应力分布图形的受压区界限高度 x=β xb,相应的 b 应为 b 由图 3-18 所示界限破坏时应变分布 ab 可得:
x xb 。 h0 h0
xb cu h0 cu y
以 xb
( 3-11)
bh0
,y
f sd
Es 代入式( 3-11)并整理提到按等效矩形应力分布图形的受
压区界限高度:
b
f 1 sd cu Es
( 3-12)
3.3.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对于简化后的矩形压力图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1)平截面假定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材料应力-应变物理关系
3.3.1基本假定
3)材料应力应变物理关系 (1)混凝土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规范中提出:以一条二次抛物线及水平线组成的 曲线 为混凝土单轴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2 0 2 0 0
适用条件 (适用于适筋梁 )
– (1)不是超筋梁 – (2)不是少筋梁
3.4.2 计算方法
实际设计中可分为两类计算问题 1)截面设计
2)截面复核
1)截面设计
已知弯矩计算值M,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级别,截 面尺寸b×h,求钢筋面积As。
(1)计算有效高度h0: h0=h-as。设as,对于梁,可设 as≈40mm(布置一层钢筋时)或65mm(布置两层钢筋 时)。对于板,设as为30mm或40mm。 (2)由式(3-14)解得x,并要求x≤ξbh0。
解:根据已给的材料,分别由 附表1-1和附表1-3查得, fcd=13.8MPa,ftd=1.39MPa,fsd=280MPa。由表3-2查得ξb=0.56。桥梁 结构的重要性系数=1,则弯矩计算值M= M d=115kN· m。 采用绑扎钢筋骨架,按一层钢筋布置,假设as=40mm,则有效高 度h0=500-40=460mm。 (1)求受压区高度x 将各已知值代入式(3-14),则可得到 解得 x1 841mm (大于梁高,舍去)
3.2.1 试验研究(续)
3、梁正截面上的混凝土应力分布规律
当配筋适中时----适筋梁的破坏过程
c
c
c
c
(Mu) MIII
(c=cu)
c
MI
Mcr
MII
My <fsAs
sAs
sAs
t=ft(t =tu) s<y
t<ft
s=
y
=fsAs
fyAs
s>y
(
)
3.2.1 试验研究(续)
例3-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30mm(满足附表1-7要求), as=30+20.5/2=40.25m,取as=45mm,有效高度h0=455mm,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设计值c≈35mm。 最小配筋率计算:45(ftd/fsd)=45(1.39/280)=0.22,配筋率应不小于 0.22%,且不应小于0.2%,故取ρmin =0.22%。 纵向受拉钢筋实际配筋率:
3.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
3.4.1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f cd bx f sd As (3 13)
x 0 M d M u f cd bx (h0 ) (3 14) 2
x 0 M d M u f sd As (h0 ) (3 15) 2
3.4.1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min
3.2.2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续)
三种破坏形态的 F-ω示意图
M
M y =Mu
My
Mu
My M u
Φ
作业
• 3-2 3-5 3-6 • 思考题 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与配 筋率是什么关系?试以文字及图形来描 述两者的相互关系。
3.3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的 基本原则
3.3.1基本假定
反映了材料力学性能三个基本方面: • 1)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混凝土易开裂; • 2)混凝土是弹塑性材料,当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将出现塑性变形。 • 3)钢筋是一种理想的弹塑性材料,后续塑性变形较大。
第3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