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2. 原理: 方法一:如图 1 所示,我们把上光电门放于 小球下落的起始位置附近,下光电门放于装 置的二分之一高度附近测出两光电门的坐 标 x0 , x1 , 则 两 光 电 门 之 间 距 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h1 = x0 − x1 ,释放小球,记下小球落下时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 t1 ;把下光电门下移至捕球 器附近,测出下光电门的坐标 x 2 ,则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h2 = x0 − x 2 ,释放小球,记下小 球下落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 t 2 ,设小球落经上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v 0 ,则有 1 2 (4) h1 = v0 t1 + gt1 2 1 2 (5) h2 = v0 t 2 + gt 2 2
2
E=
g 公认值 − g g 公认值பைடு நூலகம்
× 100% ,并求得测量结果为: g = g ± Δg (其中Δg = E ⋅ g )
4π 2 为其斜率,故可利 g
B、直线拟合法: 由式(2)可知,T2 和 L 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用 T —L 直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 g。 注: g 公认值 可按如下公式获得: ①先求出在海平面上纬度为 ϕ 的重力加速度;
选择的研究课题
1、测定本地区重力加速度 g 值,测量结果至少有 4 位有效数字,并要求百分误差小于 0.1%。 2、 试比较各种实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讨论各种实验测量方法中, 哪些量可测得精确? 哪些量不易测准?并说明如何减小或消除影响精确测量的各种因素等。
选择的仪器
单摆、三线摆、J-LD23 型复摆实验仪、自由落体测定仪、HPCI-1 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 学系统、钢球、重锤、米尺、游标卡尺、光电门、霍尔开关、数字毫秒计、杨氏模量测量仪 等。
再令
H = A2 − A1 = ( x 4 − x 2 ) − ( x3 − x1 ) = x 4 + x1 − x 2 − x3 = 2 gt 2
g= ( x + x1 ) − ( x 2 + x3 ) H = 4 2 2t 2t 2
(7)
且 x1 , x 2 , x3 , x 4 为下光电门位置读数, 其读数误差 此法的优点是与上光电门的读数 x0 无关, 相同,由上式知其误差已消除,由此减少了所产生的系统误差;并进行多次测量,减少了偶 然误差,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此法难在 1t,2t,3t,3t 的时间控制,一定要细心调节。测量 精度可达 99.9%。 3. 方案的实施: 方法 1: (1)仪器:自由落体测定仪、HPCI-1 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学系统、钢球、重锤 (2)操作:
教学系统软件自动完成。实验结果见图 3。
图3 处理方法 2:按(6)式直接算出 g。 对于处理方法 1 和处理方法 2,求出 g 后,根据桂林地区重力加速的公认值
g 公认值 = 9.785m / s 2 , 求 出 相 对 不 确 定 度 E =
g = g ± Δg (其中Δg = E ⋅ g )
方法二: (1)仪器:同方法 1 (2)操作:也同方法 1 填表 3
g=
4π 2 ⋅ L' T2
(14)
复摆的周期可以测得非常精确,但直接测量 L' 相当困难,一是重心 G 的位置不易确定,
h 难以精确测定; 二是复摆不可能做成密度均匀的理想形状, 其 I 难以精确计
算。不过,可以利用复摆的共轭特性来间接测量 L' 。 如图 5,复摆的共轭特性是指在重心 G 的两旁总可以找到两个共轭点 O 和 O΄(与重心三点共线) ,当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等效摆长 L' 时,以 O 为悬点 的摆动周期和以 O΄为悬点的摆动周期正好相等。证明如下: 设复摆对重心 G 轴的转动惯量为 IG,根据平行轴定理可得复摆对转轴 O (到重心的距离为 h)的转动惯量:
M = − mgh sin θ M = − mghθ
于是由刚体转动定律 M = I
(8)
式中的负号表示力矩的方向与角位移的方向相反。当摆角 θ <5°时,sin θ ≈ θ ,此时: (9)
d 2θ 可得: dt 2
(10)
d 2θ mgh =θ 2 I dt
令ω =
2
mgh ,可得复摆的动力学方程: I d 2θ + ω 2θ = 0 2 dt
d 共轭) ;
相应半角
1 个周期测量值(T/s) 1 2 3 平均值
sin 2 (θ / 2)
⑶数据处理: 直线拟合法:由表 2 数据作出 T ~ sin 知 : A = 2π (l = L +
2
θ / 2 直线,得到斜率 B,载距 A;由(3)式可
l 4π 2 l , 故 g= g A2
1 d) 2
方案二、自由落体法:
2
E=
g 公认值 − g g 公认值
× 100% ,并求得测量结果为: g = g ± Δg (其中Δg = E ⋅ g )
方案三、复摆法
1.原理: 如图 4,在重力作用下能绕固定水平转轴在竖直面内自由摆动的刚体 称为复摆(物理摆) 。设刚体的质量为 m,重心 G 到转轴 O 的距离为 h,绕 O 轴的转动惯量为 I,当 OG 连线与铅垂线的夹角为 θ 时,刚体受到的重力 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表4
物理量 次数
h(cm)
T(s)
T ′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处理 ①在坐标纸上绘制周期 T 与悬点位置 h 之间的关系 曲线(如图 6) ; ②在坐标图上作一条 T=Ti 的直线 MN,它与 T~h 曲 线有 a、b、c、d 四个交点(其中 a 与 c 共轭、b 与
由上述两式联立化简得
g=
2(h2 t1 − h1t 2 )
t 2 t1 − t1 t 2
2
2
=
2(h2 t 2 − h1 t1 ) t 2 − t1
(6)
此法与 v 0 无关,即已消除了电磁铁断电后剩磁的影响,但由于上下光电门之间存在一定差 异,即光电门的位置读数与光电门开始或结束计时并不相符,故 h1、h2 的读数存在一定误 差。 方法二:如图 2 所示,为了尽可能消除上、下光电门位置读数与数字毫秒计计时开始或结束 不相符而产生的误差,可测出一组数据 nt, (n=1,2,3,4)及对应的高度 hn = x 0 − x n (n=1,2,3,4) , x0 为上光电门坐标, x n 为下光电门坐标 结合式 h = v0 t +
2
g 海平面 = 9.780327(1 + 0.00530244 sin 2 ϕ − 0.00000585 sin 2 2ϕ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②再求海拨为 h 时的重力加速度:
g 公认值 = g 海平面 − h * 3.09 × 10 −6 (m / s 2 )
其中 h 的单位为 m.
将(9)式变形有
(17)
IG − h = 0 ,于是由(10)式可得 L ′′ = L ′ 。可见,以 O΄为悬 m( L ′ − h )
点的等效摆长与以 O 为悬点的等效摆长相同,因而它们的摆动周期也相同,都等于:
T = 2π
I + mh 2 L′ = 2π G g mgh
(18)
根据复摆的这一共轭特性,只要能找到 T = T ′ 的两个点 O 和 O΄,测出其间距 OO ′ 就可 得到与复摆周期 T 相对应的等效摆长 L' 。 2.方案实施: ,数字毫秒计,光电门。 (1)仪器:J-LD23 型复摆实验仪(使用见讲义 P18) (2)操作: ①按照 h 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先测出它在某个小孔处的周期 T,并从摆杆上直 接读出悬点到摆杆中心的距 h; ② 找到第一步时的悬点 (小孔) 关于摆杆重点的对称点(小孔), 然后测出期摆动周期 T ′ ③ 重复①、 ②步,测 10 个对称小孔。填表 4
1 2 gt 并根据二次逐差法原则可令 2 A1 = h3 − h1 = ( x3 − x0 ) − ( x1 − x0 ) = x3 − x1 = v0 (2t ) + 4 gt 2 A2 = h4 − h2 = ( x 4 − x0 ) − ( x 2 − x0 ) = x 4 − x 2 = v0 (2t ) + 6 gt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据记录由 HPCI-1 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学系统软件自动完成。见图 3 左侧。 (3)处理: 处理方法 1:用二次多项式 s = A + Bt + Ct 拟合所测数据 Δt i 和Δsi ,求得系数 A,B,C,
2
与自由落体方程 s = v0 t +
1 2 gt 相比较从而得 g=2*C。此过程由 HPCI-1 物理实验微机辅助 2
(1)
方法 1:零级近似法:当θ<5°时
T = 2π
l g
(2)
方法 2:一级近似法: 由(1)式可得 1 级近似公式为:
T = 2π
l ⎛ 1 2θ⎞ ⎜1 + sin ⎟ 2⎠ g⎝ 4
2
(3)
故当 l 固定不变时,T 与 sin
θ
2
成线性关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2.方案的实施: 对于方法 1: ⑴仪器:三线摆支架,小球,细线,游标卡尺,米尺,MS-1 多功能计时器,霍尔开关。 ⑵操作步骤: ①把三线摆改装成单摆,并在小球下安装磁铁。 ②调节磁铁与霍尔开关的距离,使其能正常工作,连接计时器。 ③测出相关的数据,填入表 1 中。 ④改变摆长,再重复测量,直至完成表 1 的记录。 表 1 次数 1 2 3 4 5 平均
设计方案举例: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很多,有单摆、开特摆、三线摆、气垫导轨法和自由落体仪法等 等,它们各有特点。下面例举几种比较典型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