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④改变摆长,再重复测量,直至完成表 1 的记录。
次数
1 2 3 4 5
摆线长 度 L1 (cm)
摆球 直径 d (cm)
表1
摆长 L=L1+d/2(c
m)
50 个 周期 t50(s)
平均
周期 T(s)
重力加速度 g(cm/s2)
⑶数据处理: A、计算法
①由表 1,计算出平均测量值 g ; ②根据桂林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公认值 g公认值 = 9.785m / s 2 ,求出相对不确定度 E = g公认值 − g ×100% ,并求得测量结果为: g = g ± Δg(其中Δg = E ⋅ g)
×100% , 并 求 得 测 量 结 果
g = g ± Δg(其中Δg = E ⋅ g)
方法二:
(1)仪器:同方法 1
(2)操作:也同方法 1 填表 3
表3
时间
T
2T 3T 4T
下光电门坐

x1
x2
x3
x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3)处理: ①由(7)式计算出 g
②根据桂林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公认值 g公认值 = 9.785m / s 2 ,求出相对不确定度 E = g公认值 − g ×100% ,并求得测量结果为: g = g ± Δg(其中Δg = E ⋅ g)
2.方案实施: (1)仪器:J-LD23 型复摆实验仪(使用见讲义 P18),数字毫秒计,光电门。 (2)操作:
①按照 h 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先测出它在某个小孔处的周期 T,并从摆杆上直 接读出悬点到摆杆中心的距 h;
② 找到第一步时的悬点(小孔)关于摆杆重点的对称点(小孔),然后测出期摆动周期 T ′
(2) (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2.方案的实施:
对于方法 1:
⑴仪器:三线摆支架,小球,细线,游标卡尺,米尺,MS-1 多功能计时器,霍尔开关。
⑵操作步骤:
①把三线摆改装成单摆,并在小球下安装磁铁。
②调节磁铁与霍尔开关的距离,使其能正常工作,连接计时器。
③测出相关的数据,填入表 1 中。
注:此装置加上两个摆锤也可成为开特摆(又称可逆摆),详细资料可参考:杨述武等 主编的《普通物理实验》(一.力学、热学部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P190-196
①把三线摆改装成单摆,并在小球下安装磁铁。
②调节磁铁与霍尔开关的距离,使其能正常工作,连接计时器。
③测出相关的数据,填入表 2 中。
④改变拉开距离,再重复测量,直至完成表 2 的记录。
拉开距离 x(cm)
表 2 L= 相应半角
sin 2 (θ / 2)
cm, d=
cm
1 个周期测量值(T/s)
1
2
3
③ 重复①、 ②步,测 10 个对称小孔。填表 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物理量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h(cm)
表4 T(s)
T ′ (s)
(3)处理 ①在坐标纸上绘制周期 T 与悬点位置 h 之间的关系 曲线(如图 6); ②在坐标图上作一条 T=Ti 的直线 MN,它与 T~h 曲 线有 a、b、c、d 四个交点(其中 a 与 c 共轭、b 与 d 共轭); ③ 由交点坐标计算与复摆周期 Ti 相对应的等效摆
g 公认值
方案三、复摆法
1.原理:
如图 4,在重力作用下能绕固定水平转轴在竖直面内自由摆动的刚体
称为复摆(物理摆)。设刚体的质量为 m,重心 G 到转轴 O 的距离为 h,绕
O 轴的转动惯量为 I,当 OG 连线与铅垂线的夹角为θ 时,刚体受到的重力
矩:
M = −mghsinθ
(8)
式中的负号表示力矩的方向与角位移的方向相反。当摆角θ <5°时,sinθ ≈θ ,此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设计性实验一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重力加速度 g 是一个反映地球引力强弱的地球物理常数,它与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经纬 度、海拔高度及地下资源的分布有关(两极的 g 最大,赤道附近的 g 最小,两者相差约 1/300)。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在理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同,由上式知其误差已消除,由此减少了所产生的系统误差;并进行多次测量,减少了偶 然误差,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此法难在 1t,2t,3t,3t 的时间控制,一定要细心调节。测量 精度可达 99.9%。
3. 方案的实施:
方法 1: (1)仪器:自由落体测定仪、HPCI-1 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学系统、钢球、重锤 (2)操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据记录由 HPCI-1 物理实验微机辅助教学系统软件自动完成。见图 3 左侧。 (3)处理:
处理方法 1:用二次多项式 s = A + Bt + Ct 2 拟合所测数据 Δti和Δsi ,求得系数 A,B,C,
与自由落体方程 s
=
v0t
+
1 2
gt 2
相比较从而得
h 难以精确测定;二是复摆不可能做成密度均匀的理想形状,其 I 难以精确计
算。不过,可以利用复摆的共轭特性来间接测量 L' 。
如图 5,复摆的共轭特性是指在重心 G 的两旁总可以找到两个共轭点 O
和 O΄(与重心三点共线),当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等效摆长 L' 时,以 O 为悬点
的摆动周期和以 O΄为悬点的摆动周期正好相等。证明如下: 设复摆对重心 G 轴的转动惯量为 IG,根据平行轴定理可得复摆对转轴 O
球下落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 t2 ,设小球落经上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v0 ,则有
h1
=
v0t1
+
1 2
gt12
(4)
h2
=
v0t2
+
1 2
gt2 2
(5)
由上述两式联立化简得
g = 2(h2t1 − h1t2 ) = 2(h2 t2 − h1 t1 )
(6)
t2 2t1 − t12t2
t2 − t1
此法与 v0 无关,即已消除了电磁铁断电后剩磁的影响,但由于上下光电门之间存在一定差
T = 2π L′ g
(13)
它与单摆的周期公式相同,因而又把 L' 称为复摆的等值单摆长(即等效摆长)。可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只要能测出复摆的周期 T 及其等效摆长 L' 就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g:
g = 4π 2 ⋅ L' T2
(14)
复摆的周期可以测得非常精确,但直接测量 L' 相当困难,一是重心 G 的位置不易确定,
θ⎤ ⎥
(1)
g ⎢⎣ ⎝ 2 ⎠
2 ⎝2⎠ ⎝2⎠
2 ⎥⎦
方法 1:零级近似法:当θ<5°时
T = 2π l g
方法 2:一级近似法: 由(1)式可得 1 级近似公式为:
T = 2π l ⎜⎛1 + 1 sin 2 θ ⎟⎞ g⎝ 4 2⎠
故当 l 固定不变时,T 与 sin 2 θ 成线性关系。 2
再令
H = A2 − A1 = (x4 − x2 ) − (x3 − x1 ) = x4 + x1 − x2 − x3 = 2gt 2
g = H = (x4 + x1 ) − (x2 + x3 )
(7)
2t 2
2t 2
此法的优点是与上光电门的读数 x0 无关,且 x1, x2 , x3 , x4 为下光电门位置读数,其读数误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实验教案
②再求海拨为 h 时的重力加速度:
g公认值 = g 海平面 − h * 3.09 × 10−6 (m / s 2 ) 其中 h 的单位为 m. 桂林北纬 25 度 16 分,平均海拨 150m.按公式算可求得 g公认值 = 9.785m / s 2
对于方法 2: ⑴仪器:同零级近似法。 ⑵操作步骤:
设计方案举例: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很多,有单摆、开特摆、三线摆、气垫导轨法和自由落体仪法等 等,它们各有特点。下面例举几种比较典型的方案。
方案一、单摆法
1. 原理
摆长为 l 的单摆,其摆动周期 T 与摆角θ 的关系为:
T = 2π
l
⎡ ⎢1
+
⎜⎛
1
⎟⎞
2
sin
2
θ
+ ⎜⎛ 1 ⎟⎞2 ⎜⎛ 3 ⎟⎞2 sin4
(到重心的距离为 h)的转动惯量:
I = IG + mh2
复摆以 O 为悬点的等效摆长:
(15)
L'= I = IG + h mh mh
同理可以求得复摆以 O΄为悬点(到重心的距离为 L΄-h)的等效摆长:
(16)
L′′ =
I′
m(L′ − h)
=
IG
+ m(L′ − h)2 m(L′ − h)
=
IG
;
1 2
gt
2
并根据二次逐差法原则可令
A1 = h3 − h1 = (x3 − x0 ) − (x1 − x0 ) = x3 − x1 = v0 (2t) + 4gt 2 A2 = h4 − h2 = (x4 − x0 ) − (x2 − x0 ) = x4 − x2 = v0 (2t) + 6gt 2
g=2*C。此过程由
HPCI-1
物理实验微机辅助
教学系统软件自动完成。实验结果见图 3。
图3 处理方法 2:按(6)式直接算出 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