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语言电子教案
DONALD + GERALD
ROBERT
(二)问题空间:
初始状态:已知条件 目标状态:希望达到的状态 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中需
采取的步骤
(三)种类
定义良好的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认 知操作都很清楚的问题
定义不良的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认 知操作含糊不清的问题
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 、运动表象 等。 2.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知觉表象、记忆表象、想像表象
(三)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心理旋转 (mental rotation)实验 (Cooper & Shepard,1973)
心理旋转实验(mental rotation)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 赫尔(C. L. Hull,1920)首创:归纳和发现共同因
素的过程,且受反馈的影响 布鲁纳等(Bruner et al.,1965):提出假设和检验
假设的过程 (二)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 通过类比归纳和理解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来获得
C.L. Hull实验材料(1920)
Bruner’s Exp.
第四节、问题解决
一、什么是问题 (一)含义:尚未被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请试着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能解决这道密码算题吗? 设在下列加法算式中,有10个不同的字母,每个字母分别代表
0~9中的一个数码。现已知字母D=5,要求找出每一个字母所 代表的一个数码,运用通常的加法规则,使得下面的算式得以 成立:
状态 2.操作系列性:包含一系列的操作或加工 3.认知性操作:需要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或认知成分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一)算法式方法(algorithms) 逐一尝试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最终找到
解决问题的答案 能保证问题解决,但费时费力
(二)启发式方法(heuristics)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解决问题
思维与语言
三、思维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这类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
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
(表象)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人们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
决理论性质的问题时的思维。
2、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辐合思维 (convergent thinking):是指人们 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问题:丙与丁,哪个大? 已知:甲>丙,甲<乙,乙>丙,乙<丁, 那么,丙<丁
对抗性问题 (adversary Problem):在解决对 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题活动, 而且还要受对手解题活动的影响。
非对抗性问题(non-adversary Problem):是 指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对手参与的问题。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一)含义 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二)特征: 1.目标指向性:有明确的目的性,从初始状态变为目标
1、手段--目的分析法(means-end analysis) 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 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河内塔问题
河内塔问题
(二)启发式方法(heuristics)
2、爬山法(hill climbing method) 增加当前的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
迂回前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以退为进”
发散思维 (divergent thinking):是指人们沿 着不同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 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 想。
第二节、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分类 1.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
3、逆向搜索(Backward search)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同往初
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无关信息的干扰 多余信息
试解决以下的几个问题: (A)在欧阳家里有五个兄弟,他们每人都有一个姐妹。
如果将欧阳太太也计算在内,试问欧阳家里共有几 个女人? (B)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如果 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机抽取 200个号码,你能 否预期其中有多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的?
日常概念: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在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 形成的概念
科学概念:明确概念,经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或在教学条 件下获得的概念
自然概念: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在实验室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形成过程而人为
制造出来的概念
三、概念的形成
学会把一个名称和一类事物联系起来,获得某种概念
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 (2)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
创造出新形象 (3)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4)理想: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想像未来,这
种想像称为理想 。 (5)空想:是一种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
物发展的客观进程 的想象。
第三节、概念(Concept)
心理旋转实验结果
(四)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并有 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像
(一)什么是想像?
是指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 过程。 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 主要处理信息:图形,而不是词或者符号。 想像与思维:有密切联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 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
一、概念的含义和特征 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内涵与外延 内涵:质,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量,概念的范围
概念有不同层次或等级 概念用词来表达、巩固和记载,其形成也借助于词
和句子 概念网络结构: 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念网络结构
二、概念的种类
具体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抽象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二)功能
预见功能:预见活动结果,指导活动方向 补充知识经验:补充不可直接感知的经验 代替功能:需要、情感等的满足 调节生理活动:生物反馈
三、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梦、幻觉等
2、有意想象
含义: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