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底珠的实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叶底珠的栽培技术并对其特征、习性及实用价值进行了介绍,对当前开展的林下经济建设乃至生态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为医药业、餐饮业、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叶底珠实用价值栽培养护
中图分类号: s3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又称一叶荻、狗杏条、懒汉菜、花菷条、山扫条、老米饮、假金柑藤。
为大戟科叶底珠属落叶灌木,高可达1-3米,丛生状,分枝密,全株无毛。
单叶互生,托叶早落,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全缘或波状。
单性异株,雄花3-12朵簇生叶腋,极小,花梗短仅2-4
毫米,无花瓣,花萼黄绿色,雄蕊5枚,花丝长于萼片,雌花单生,花梗较长,可达1厘米,花萼5枚,花柱3,各2浅裂,下部合生。
蒴果三棱状扁球形,熟时红褐色,果柄纤细,萼片宿存。
种子卵形,黄褐色。
花期5-7月,果熟8-9月。
适应性极为广泛。
喜光、耐寒、抗旱、抗瘠薄。
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但在干旱瘠薄的石灰岩山地上也可生长良好。
多生于山坡灌丛及向阳山坡。
2、实用价值
2.1药用
枝叶及花入药。
性甘、苦,平。
主治祛风活血,补肾强筋,用于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眩晕,耳聋,神经衰弱,嗜睡,阳痿等症。
野生品春夏秋均可采收,春季开花前采收碱含量最高,将枝条距地表2~3寸处割下,晒干后敲打,取其嫩枝及叶即可。
2.2食用
叶底珠的嫩茎叶营养丰富、口感好,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木本蔬菜。
其较嫩的茎叶,用开水焯一下,可以直接进行凉拌食用,也可以炒食,还可以腌成酱菜投放市场。
2.3园林用途
枝繁叶茂,花果密集,花色黄绿,果梗细长,果三棱扁平状。
叶入秋变红,极为美观,在园林中配置于假山、草坪、河畔、路边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2.4其它用途
树皮及枝条可提纤维(含全纤维高达46.06%)用于制绳及纺织原料,枝条可用于编筐等。
种子含油量7.13%,可制工业用油。
根含单宁,可供栲胶原料。
其根系发达,既是丘陵漫岗水土流失区治理的首选树种,也是一种较广泛的保土、改土的理想树种,更是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沙地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
3、栽培与养护
3.1栽培方法
3.1.1种子繁殖用种子繁殖播种前要进行整地,清除杂物,整平
耙细,施足底肥,可用过磷酸钙1%或腐熟人粪尿,起垄滾压。
播种方式一种是条播,垄上开沟深度10~15 cm,均匀撒种,每亩用种量1.5~2kg,播种后覆土0.5~1cm。
出苗后要及时除草松土,10~15天开始间苗,播种沟留苗每米10~15株。
株距2cm一4cm,后期生长不开时开始间苗移栽。
另一种为穴播,穴径10cm,深10cm,每穴播种10粒左右,每亩1000穴左右,覆土0.15~1cm,播后轻轻镇压。
出苗后及时进行间苗、定苗,每穴留2~3株,缺苗补植。
3.1.2分株繁殖分株法是利用叶底珠根系发达,萌力强的特点,利用平茬根桩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萌动前进行,把整株挖起,用利刀把分蘖枝条带根从母株上分离,一个母株三株为宜,分别把子株进行移栽,这种方法成活率很高。
3.1.3扦插繁殖采2~3年生,粗1cm左右主干,截成15~20cm 插穗,秋季随采随截随插,行距30cm,株距20cm,插后及时灌水。
春插将截好的插穗,按50~100株打捆,沙埋贮藏,翌春3~4月取出,用清水浸泡基部2天扦插。
3.2养护管理
田间管理期间要针对不同的播种方式及生长状况进行及时间苗、松土、除草,施肥3-5次。
入冬前进行平茬清除地上部分,园林养护可进行整形修剪,同时结合施肥灌水培土。
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发生于7-9月间。
发病初期或在没发病时进行预防,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结合修剪,
剪除病残枝并集中烧毁;增施磷钾肥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发病期间可用牛粪液喷2-3次防治,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射亦有效。
虫害在6-9月间有卷叶虫、潜叶虫、金龟子等为害叶部。
在幼虫发生期,可用75%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幼虫、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
卷叶虫、金龟子成虫可用人工诱杀。
参考文献
[1]刘智莉.优良的林下灌木——一叶荻的栽培技术.河北林业
科技,2007 (05).
[2]孙国儒等.叶底珠野生条件下的管理措施及开发利用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7(01).
[3]马玉心;新型野生蔬菜——叶底珠[j].北方园艺;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