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春天教案【篇一:中班春天来了教案】活动名称:花园里有什么活动目标:1、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能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2、尝试运用不同的图像或符号,表达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
活动准备:1、观察记录表、记号笔、小工具(放大镜、小棍等)。
2、见挂图“春天来了”。
活动过程:一、再现经验1、说一说:花园里有什么?我们是用什么发现的?2、想一想:除了使用眼睛观察以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发现它们呢?二、了解记录方法1、熟悉《观察记录表》:出示《观察记录表》,看上面都有哪些发现春天的方法?你会用吗?(眼睛用来看东西,耳朵用来听东西,鼻子用来闻东西,手是用来拿东东西,皮肤用来感触东东西,小棍可以戳东西,放大镜可以发现很小很小的东西)你还能想起其它的方法吗?把它们填在后面的空格里。
2、了解记录方法:把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用简单的图像或符号表示在所用方法下面的空格里。
三、探索发现1、带着记录表到花园里去寻找,边找边做记录。
2、尝试运用眼、耳、鼻等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事物。
3、与身边的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
四、交流分享1、按照记录表上的项目逐一介绍各自的发现,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展示表上(已经有的则不重复)。
2、进一步思考:花园里还可能有什么?怎样去寻找?活动延伸:将展示图表布置在活动室里,继续补充各自的发现。
附录:活动名称:一颗想长大的种子活动目标:1、知道种子能生长,体会植物生长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2、尝试使用水彩渲染的方法。
活动准备:1、有关小菜园的记录图片(幼儿自己种植的小菜园)。
2、水彩笔、小毛笔、清水、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一、交流1、观赏自己种植的小菜园的图片:说说小菜园里种了哪些植物,它们有哪些变化?2、谈论哪些朋友在帮助种子长大(水、泥土、阳光、动物等)。
二、观察操作1、一颗小小的种子住在菜园里,它很想长大。
2、小种子“啵”地一声钻了出来,变成了小苗苗(对照小菜园记录图片,请一位幼儿师范小种子变成小苗苗的过程)。
观察蚂蚁的插图:小苗苗还想长大,蚂蚁哥哥来了,他是怎么帮助苗苗长大的?(蚂蚁哥哥在泥土里钻进钻出,泥土变得更松软了,小苗苗又长高了) 3、小苗苗还想长大,谁还会来帮助小苗苗呢?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自然界中可能会帮助小种子快快长大的其他的朋友。
4、小朋友也来了,给小种子浇浇水(教师示范水彩渲染的方法)。
5、小种子说:“谢谢大家,我要快快长,长得更高更大。
”“ 三、表达想象1、联系生活经验,将自己模拟成一颗小种子,想象种子渐渐长大的美好情景。
2、大胆画出帮助自己长大的朋友们。
3、尝试使用水彩渲染的方法表现小朋友为小种子浇水的情景。
活动延伸:将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题为“一颗想长大的**种子” 。
活动名称:我们找到的春天活动目标:1、从动植物和人的衣着变化,认识春天的季节特征。
2、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准备:1、教师拍摄的系列照片——寻找春天的朋友。
2、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操作材料:花、蝴蝶、鸭子、蝌蚪。
活动过程:一、再现情境1、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花园里寻找春天,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春天的朋友是谁呢?2、老师出示系列照片《寻找春天的朋友》,请幼儿各自介绍。
3、归类:动物有小蝌蚪、蜗牛、蚯蚓、鸭子和刚孵出的小鸟,植物油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嫩嫩的小草、刚刚发芽的树叶,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
小结: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和人们穿衣服的变化都可以知道春天是个暖和的季节。
二、数数1、出示准备好的呈封闭状排列的操作材料。
讨论:这些物体是怎样排队的?怎样才能数清楚呢?幼儿尝试数一数。
2、根据幼儿表现,共同讨论,例如:从哪里开始数?数到哪里为止?三、操作尝试1、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粉色的花儿越开越大,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鸭司令带着小鸭们去池塘游泳,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妈妈呢。
现在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2、数一数:有几只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花园里有几朵粉色的花开了?有几只蝴蝶围在花朵的旁边?鸭司令带着几只小鸭去游泳了?3、幼儿单独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延伸:【篇二:中班科学《春天的信息》】中班科学活动《春天的信息》时间:班级:执教人:活动目标:1.亲近自然,乐意参加观察、收集、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季节特真的经验。
2.能提出一些关于春天有关的问题,乐意与同伴分享交流。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春天季节的主要特征。
物质准备:(1)表现春天主要特征的图片。
(2)配乐诗《春天在说话》(3)幼儿收集或自制的各类有关春天的小图片。
(3)音乐《春天在哪里》活动过程:一、聆听诗歌,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配乐诗《春天在说话》。
二、回顾与讨论:我发现春天的秘密。
回顾:引导幼儿结合收集或自制的春天小图卡进行交流分享有关春天的经验。
讨论:(1)与冬天相比,春天天气有什么变化?(2)春年的植物有哪些变化?(3)春天人们喜欢做哪些事情?三、动手操作:将收集春天信息进行分类。
四、观看课件,“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内容,积极寻找有关春天的信息。
讨论:(1)春天在哪里?你能从画面中找出来吗?(2)为什么春姐姐在青翠的山林里?活动延伸:可为幼儿提供更多有关春天的视频,利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春天的了解。
活动反思:【篇三:中班春天的植物教案】花仙子一、目标:1. 能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排列的干扰说出物体的总数,尝试认准一点数;2. 感受春天鲜花的美丽。
二、准备:1. 幼儿已认识各种各样的花;2. 花串人手一份,干花人手一份,相同颜色、形状、大小、实物花串一串;3. 桃树两棵;供教师操作卡片若干;花瓶若干。
三、过程:一)说出总数: 1、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桃花,数一数每棵树枝上有几朵花,想一想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教师和幼儿一同检查数字是否放对。
二)花仙子来了: 1、花仙子来了,她带来了许多花串,都是些什么花?(桃花、喇叭花、迎春花)2、数花串,数一数你手中的花串是用几朵花串起来了的?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3、幼儿自由探索。
4、分享、讨论。
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小结:原来我们在数的时候可以根据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不同,认准一点数数,这样不遗漏、不重复,才能数得又准又快!三)迁移、应用1、数相同颜色、大小、形状的花。
小结:我们在数相同的一串物品时,也要认准一点不漏数、不重复数,这样才能数的又对又快!2、出示教师操作卡片,看谁数的快又对。
图一:红花和黄花谁多谁少。
图二:一样多吗?图三:一样多吗?小结:要知道两种花哪种多哪种少,我们要用数数的方法,并且不能漏数也不能重复数,这样才能比较出谁多谁少。
3、数花插花瓶(各种各样的花)(1)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数,数相应数量的干花,分别插在贴有5、7、9、10卡片的花瓶中。
(2)数向日葵花,说说是怎么数的?小结:我们在数多瓣的花时可以从里往外数或从外往里,记住第一片花瓣不多数,也不漏数。
活动内容:桃树和柳树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与桃树、柳树相似的颜色绘画。
2、通过比较绘画桃树、柳树形状、色彩的异同,进一步认识桃树和柳树。
活动准备:1、观察挑树、柳树,比较它们的异同。
2、桃树枝、柳树条:每个幼儿1盒油画棒、1张幼儿用书画面“桃树与柳树”。
活动流程及问题设计:意图: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出示桃树枝、柳树条: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树枝,它们是什么?它们什么时候长树叶、开花?教师用实物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对象.1、提示幼儿;桃树的树枝长得比较直,树枝上还分出许多更细更小的树枝,上面开着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它的花瓣是圆圆的.柳树的树枝和桃树不一样,它比桃树的树枝细,先向上长,再向下弯,而且很长,很软,风一吹它就轻轻飘动了.柳树的树枝上也分出更细更软的长长的枝条,每根枝条上都间隔地长着绿绿的小叶子。
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请小朋友来画桃树和柳树,先把画面的两条短边对折成两半,然后,一半画桃树,一半画柳树,要画出它们在形状、颜色上不同的地方。
要求幼儿根据与实物相似的颜色作画。
鼓励幼儿大胆下笔.表现桃树与柳树各自的特征.总结评价,结束活动.将幼儿作品在作业栏中展出,总结评价,说一说桃树和柳树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活动内容:一片大大的树叶活动目标:1、在欣赏中初步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
2、在创作中体验黑白装饰画的乐趣,能较细心地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1、三幅树叶黑白装饰画。
2、若干记号笔,剪刀,小纸板。
活动流程及问题设计:意图:比较欣赏多幅黑白装饰的树叶画,感受装饰画的多样与丰富。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奇特的树叶画,看看画上的叶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叶子里面又有些什么?2、教师:这些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像这样用点、线、面装饰的画你还在哪里见过?(帮助幼儿回忆曾经欣赏过的黑白装饰画。
)介绍自己喜欢的叶子,帮助幼儿建构树叶的外形轮廓。
1、教师:前一阶段小朋友收集过许多树叶,还有哪些不一样形状的叶子?你说的这些形状可以用什么线条来画?这些线条像什么?2、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对不同的线条加以归纳和描述。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制作过程。
1、提出设想。
教师:今天我们也用有趣的点、线、面来装饰自己最喜欢的一片叶子,然后把它们挂起来打扮我们的活动室。
2、教师: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准备画一片什么样的树叶?怎样来装饰这片树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3、操作建议:先用记号笔画出轮廓,注意叶柄画得明显些,叶面画大一些.用线条分出块面,用点、线、面进行装饰,注意线条的疏密、整齐.画好一面后用剪刀沿黑边剪下来,再画反面,树叶的两面可有不同的装饰。
4、幼儿操作,教师缪回指导,提醒个别幼儿在绘画时细心地分割和装饰。
教师和幼儿共同装饰活动室。
活动内容:龟兔赛跑活动目标:1、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过障碍。
2、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过障碍。
活动准备:一、公鸡头饰一只。
二、兔子和乌龟头饰。
(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三、布手套。
(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四、短绳数根,拳击袋数只。
五、可乐瓶6只。
活动流程及问题设计:场地上四散放着短绳和拳击袋。
1、教师启示:让我们一起来学小乌龟爬小山坡,学小兔跳过小水沟的本领。
爬小山坡时,两手爬上山坡(拳击袋)后,身体要转过来,两只脚先着地,身体再下来;小兔跳小水沟时,双脚要用力蹬地,两臂向上举起,这才能跳得高,跳得远。
2、儿学乌龟爬,各自戴上布手套,在平坦的场地上自由爬动,爬到小山坡前双手撑在小山坡上,带动身体翻过去,继续向前爬。
(图①)3、幼儿学小兔跳,幼儿四散地双脚向前行进跳,跳到小水沟前,双脚一蹬向上跳过。
图2②)幼儿示范,巩固跳爬动作。
复习巩固跳和爬的动作。
教师启示:乌龟要和小白兔赛跑,请来了大公鸡当裁判。
教师头戴大公鸡头饰,自称鸡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