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弃土场环境保护方案

弃土场环境保护方案

弃土场环境保护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为了更好的做到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特编制本方案.二、工程概况
本标弃渣场有两处分别位于K104+100和K105+200左侧与路线基本平行的冲沟内,沟底宽阔平坦,为荒沟,生长杂草,无常流水,易于弃土。

占地约70亩,弃方约46万立方米。

三、方案内容
为保护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土石方尽量采用纵向调配,集中设置弃土场的原则,弃土场一般选择在无常年流水且沟底坡度较缓的支沟。

弃土场沟口舌顶宽为8米的碾压土坝,土坝外坡坡率为1:2.0,内坡坡率为1:1.5,坝高≤10米。

弃土坝应分层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0%。

弃土坝外坡坡脚设置挡土墙以稳固坡脚,挡墙以上坡面设置拱形骨架护坡。

弃土场顶面还耕。

弃土场顶面周边与原地面相交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尽量置于原状土上,以利于稳定。

弃土场分级处及弃土坝两侧均设置急流槽与排水沟相接。

排水沟、
急流槽基底夯实,弃土场底面沟心处及较大的岔沟沟底均设置渗水盲水沟,尺寸根据弃土场大小、汇水面积而定。

弃土场设计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同时注意保护森林、农田及其他工程设施,不影响斜坡稳定。

弃土之前应将清表种植土机腐殖质土单独集中堆放,弃土后回填于弃土顶面,弃土场分台阶进行填筑。

弃土完成平整后回填40cm土还耕,以达到美化环境、秀美山川之目的。

四、弃土场施工顺序
清除表土、施工盲沟、挡墙修筑和弃渣坝填筑同时进行。

弃渣表面50cm应进行碾压,压实后孔隙率不大于24%。

弃渣过程中应做好临时排水。

五、施工方法
1、弃土填筑
隧道出碴后,用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到弃土场进行倾填,弃土场内备有装载机随时对弃料进行平整、压实。

边坡在填筑的同时用硬质石料码砌,厚度不小于1米。

填筑高度大于6米时,石料码砌厚度不小于2m。

边坡码砌,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隙缝以小石块或石屑堵塞。

用原耕种土在已填筑好的弃土顶面进行回填复耕,并进行平整达到耕种的要求。

2、侧沟及其它排水设施
侧沟及其他引、截、排水设施的基槽视地形采用机械、人工开挖,同时注意边坡的稳定,避免造成滑坡塌方等。

侧沟等排水设施与原有的沟渠相顺接,做到水流通道畅通,。

排水沟基底埋置在密实土层内,杜绝设在未做处理的虚碴、弃土上。

确保沟基稳固,沟形整齐,沟坡、沟底平顺。

六、弃土场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劳力安排:预计投入30人
机械安排:自卸汽车20辆,装载机2辆,挖掘机2台。

七、环境保护措施
7.1便道防护措施
通往弃土场的便道用隧道出碴进行填筑,首先便道的走向不影响村民的出行及沟底的流水。

施工便道依山而建,便道外侧边坡用石料堆码,边坡在填筑的同时用硬质石料码砌,厚度不小于1米。

当便道高度大于6米时,石料码砌厚度不小于2m。

边坡码砌,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隙缝以小石块或石屑堵塞;施工便道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并配备洒水车,防止粉尘飞扬。

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

7.2土场复耕措施
弃土场占用地70亩,在堆放弃碴时,先把原有耕种土进行挖出
堆放到指定区域,待弃土完成后利用原有种植土进行复耕,
7.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过程中切实贯彻环保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规、方针、政策和法令。

制定和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废水、弃碴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弃土场位置符合环保要求,做好水土流失保护措施,并报甲方审定。

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及沿线水域不受污染和破坏,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绿地和植被,杜绝水土流失,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把本标段建成“健康、生态、绿色、环保”达标工地。

7.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7.4.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组织机构
作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施工企业应尽的义务。

项目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经理任组长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经理部及工区对应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

实行由项目经理部负责领导、部室分工管理、安全环保部监督指导、工程队实施的环境保护保证体系,详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交通部、地方政府、建设单位的规定和要求,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经济上保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满足国家规定标准和当地环保部门标准,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

由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经理部的领导层、管理层负责人,进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学习教育,依次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学习。

工区、工点、生活区制定控制污染的具体的执行标准、要求和环境保护计划。

项目经理部将环保工作业绩与安全、质量、进度等同等对待,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所有环保工程与正式工程同时施工,同等要求。

7.4.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制度
⑴施工环境、水土保持规划制度
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建设单位有关环保、水保管理办法,制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具体安排及相应措施,保护环境。

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施工的制度。

施工时根据环保设施设计及施工方案,做好设计环保设施及临时工程的环保设施,保护好施工现场及驻地周围环境。

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本标段环境保护工作由项目部向业主单位负责。

项目经理部负责标段内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下达、实施和考核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和义务有机结合,切实做到奖优罚劣。

7.4.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⑴减小生态破坏
工程临时占地不擅自占用或征用林地、保护沿线古树、不开挖采石取土,材料、废弃物不得于林下堆放,确因建设需要占用林地的,项目施工结束后做好抚育与恢复工作;
临时施工场地的选择与布置,尽量少占用绿地面积,保护好周围环境,减少对植被生态的破坏。

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绿化或整理复耕,重视临时施工用地的复垦;
尽量避免因人为的因素导致新的山体病害产生,保护自然坡体及植被。

弃碴时保护好植被,弃碴场地做好坡脚挡护,以防止冲刷。

妥善处理废方,山坡弃土尽量避免破坏或掩埋场坪旁边的林木、农田及其它工程设施。

弃土避免堵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和抬高水位而淹没或冲毁农田、房屋。

⑵水环境保护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方
可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⑶大气环境保护
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减少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在弃渣过程中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确保达标排放。

对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采取可靠的密封措施。

⑷固体废弃物处理
弃土、弃碴的堆放,要先建设拦挡墙(坝)及排水设施,后堆放弃碴,堆放结束后开始布置植物措施。

八、文明施工
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增强文明施工意识,树立企业文明施工形象。

施工期间,认真了解、切实尊重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积极主动搞好民族团结。

施工现场及时完成“四通一平”,设置工点标牌,标明工程项目概况、施工、技术负责人。

及早修建排水设施,现场的施工用电安装规范、安全、可靠。

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语,作业现场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建设安全标准工地。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平面布置图,认真搞好施工现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井然有序。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和排水设施安装,要规范安全可靠,建成安全标准工地,以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文明工地。

施工机动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在道路上行驶,严格遵守地方政府及交警部门的管理规定,遵守公安部《交通管理条例》,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保证运输畅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