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8分)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展翅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jìng) ______技场。

奖牌背面镶嵌.( )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 )。

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yù)。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悬崖绝壁如泣如诉瞬息万变稍纵即失B.潸然泪下娓娓动听脍灸人口容光焕发C.分道扬镖寥寥无几虚无缥缈得天独厚D.世外桃源横空出世风度翩翩柳暗花明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球运动器材。

B. 同学们应该端正学习语文的目的。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背影》的作者是现代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写的。

4、用课文的原句填空。

(8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精神境界的诗句是“,!”(2)我们可以用陆游的“,。

”这两句诗句来形容人们陷入困境后经过一番努力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3)《过故人庄》一诗中对仗工整的写景名句是:,。

(4)《渔家傲》一诗中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建功之志的句子是:,。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正确排序的序号依次写在方框里。

(2分)①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然而事实不是这样。

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正确的排序是:□□□□□□6、读以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写一条关于“关爱他人”的公益广告语。

(2分)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由此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公益广告语: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共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1题。

(5小题,13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③盖.竹柏影也盖: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2分)10、“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认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景色描写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1、本文对月色的描写非常成功,使作者情感的抒发自然流畅,没有斧凿之迹。

古诗文中还有很多关于月的成功描写,请举出几例。

(至少2例)(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8题。

(7小题,15分)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在耀眼的阳光下,A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B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细细谛听..,A,B,仿佛C,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D上升。

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2.补充出文中缺漏的词句。

(2分)A BC D13.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令人目眩.()谛.听()参差()14.给两次游周庄各拟一个小标题。

(2分)第一次第二次15.文中的线索是(1分)16.第二次游周庄,先从觉写,后从觉写,这样多角度描写把周庄之美表现得有声有色。

(4分)17.文中划线处中的“到处”各有所指,A处指的是,B处指的是。

这是因为它们描写的对象不一样;A处描写的是,B处描写的是。

(2分)18.选文语言极富表现力。

任选一处词语或句子加以欣赏。

(2分)所选词语或句子:赏析: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2题。

(4小题,8分)抬起头来做人梁文福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学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

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9、“他一向都认真地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这句话中的两个“功课”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20、第二天,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当读到小男孩捐5块钱时,班里的同学会有怎样的反应?请展开想象,写一段场面描写。

(2分)21、文章的结尾说小男孩学习到“捐”的意义,从文章内容看,这“捐”的意义是什么?(2分)2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2分)四、名著推荐阅读(3小题,6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冲把手往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

”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和毡笠放在供桌上。

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刮刮杂杂烧着。

23、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作者是____。

(2分)24、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5、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2分)A.疾恶如仇 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 D.武艺高强第三部分作文(共40分)26、按要求作文。

(40分)请以“请给我一个_____的机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填好题目。

横线上可填“表现”、“改过”、“成长”等内容。

②500字以上。

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