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史观解读: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
史观解读: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2)“在现代化准备或酝酿阶段,西欧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导致一 个共同的指向,即不断瓦解农业文明。”列举当时“瓦解农业文 明”的事件。 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圈地运动等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通商口岸的影 响?(1分) 并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2分)
革命史观 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小明今年暑假到北京旅游,他在某一景点看到了下列一段文 字:……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你知道他最可能参观的景点是
(2008年广东卷)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 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答案:D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对历史加以解 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形 态更替的根本原因,在阶级社会里,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阶级斗争,不同 利益的集团通过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斗争形式为社会发展开辟道路,阶级 斗争就成为了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环节》 (1)按照材料一的观点研究世界近现代史,应该对哪些重要历史事件评价 较高?
革命史观亦称“阶级斗争史观”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就 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 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它既是 毛泽东对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化或中国化的一种理论表达形式, 又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必修一教材中, 反映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主题中,农民阶级、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先后领导了革命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中国最 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渗透了革命史观。革命史观推动社会 的演进,中国近代史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 比如,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蕴含的革命史 观其实也是渗透了文明史的演进。 关键词:
《历史高考考试说明》对学习技能的要求
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2.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 3.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 4.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
一样的历史, 不一样的解读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
2
一、认识多元史观
什么是历史史观? 1、史观概念: • 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即以什么立 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 • 同一史实,史观不同,得出的理解或判断 会差异,甚至对立。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C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 变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 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 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 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全球化、区域化等
•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 转折主要是指
A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世界个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的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
• (2011海南卷)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 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 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现代化,全球化
农耕 文明
新石器时代 青 铜器时代 铁器 时代 手工工场时代 蒸 汽时代 电气时 代 信息时代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 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 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24
经济上---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政治上----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 等内容;
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或理性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 社会生活上----物质生活的改善、社会习俗的演进、城市化、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其它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 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D
(2008上海高考16题)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 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 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 (2)农耕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 海洋文明:民主政治。 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3)全国听命于国君(皇权的至高无上),有庞大的官僚 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或国君委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
D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
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 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 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 斗争(革命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认识多元史观
2、主要史观解读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 一部人类社会 发展史,从本 纵向 工业 质上说就是人 文明 类文明演进的 文 物质生产文明史 历史。文明史 物质 物质交流文明史 物 观承认历史发 明 质生活文明史 文明 展的多样性和 史 政治观念文明史 政治 统一性、尊重 横向 政治 制度文明史 政治组 各文明单位的 观 织文明史 政治行为文 文明 价值取向并不 明史 断交流融合, 精神 科技文明史、 它是一种更为 学术思想文明史 文明 宏观的历史观, 文学意识文明史 基本涵盖了现 和宗教文明史 代化史观和全 关键词:传承、交流、融合 球化史观。
关键词:工业化
市场化 民主化 法制化 科学化、理性化
• 材料一:以现代化为主题,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起源于中世纪晚期, 离现在约六七百年。第二个阶段是现代化的起动阶段,即现代 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在这个阶段,由于西欧的某一个角落 开始现代化,整个世界都被拉进了一个新时代。历史的主流逐 渐被调整到新的方向上来,一个“现代”世界注定要出现 了。……第五个阶段是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这个阶段 大致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算起,西方发达国家则出现了 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新的社会转型正在发生,标志着“现代 社会”可能正在发生质变。
生产力,革命,阶级斗争
侵略,反抗等
13
材料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 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 “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 “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 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道光皇帝,认为 签订《南京条约》“国威自此损矣,国 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 自此多事矣”。结合《南京条约》签 订对中国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评议 董宗远的观点。(11分)
• 董宗远认为签订《南京条约》将会招致多方面的严重后果 ,他反对签约。(1分) •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一步一步 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 领土主权,“边境自此多事矣”,中国边疆出现危机;( 2分)巨额赔款,开放五口通商,中英协定关税,严重破 坏了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摧残 了中国经济,“国威自此损矣”, “国脉自此伤矣”;(2 分)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汇 成太平天国运动的洪流。董反对签订《南京条约》,这是 正确的。史实证明签约的后果十分严重。(2分) • 但是,董宗远是从维护封建秩序着想,他不仅害怕对外 有损封建统治的“国威”,而且更害怕对内难以控制人民 ,担忧“乱民自此生矣”,所谓乱民,是他站在封建统治 阶级的立场上对人民的诬称。(2分)董宗远的观点反映 了一部分已深感危机的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面 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所产生的无穷忧患。(2分)
• •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09全国卷)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 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 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 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 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 是,20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 党宣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 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 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 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之为全球史观。
关键词:分散到整体;世界市场;
B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C.国王受法律制约,只能依法行事 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