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子的发现
+
P2
实验事实:
1.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都相 同说明它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2.阴极射线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 比荷(q/m),是H+比荷的近2000倍; 3.汤姆孙测出阴极射线粒子所带电荷量与H+ 电荷量大致相同
结论: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
电子的电荷量——密立根“油滴实验”
第一节 电子的发现
一.阴极射线
演示实验:
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在类似实验中 看到了荧光及阴影。 1876年,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认为管壁上的 荧光是由于玻璃管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撞击 引起的,并将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
电磁波说:
认为这种射线的本 质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播 过程。 代表人物,赫兹。
密立根测量出电子的电量:
e 1.602210 C
19
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 e的整数倍。 根据荷质比,可以精确地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m 9.109410 kg
31
粒子说:
认为这种射线的 本质是一种高速带电粒 子流。 代表人物,汤姆生。
汤姆孙
二、电子的发现
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的示意图
D1
K A B
P3
y
P1
D2
实验装置 (1)K、A部分产生阴极射线 (2)A、B只让水平运动的阴极射线通过 (3)D1、D2之间加电场或磁场检测阴极射线是否带电和 带电性质 (4)荧光屏显示阴极射线到达的位置,对阴极射线的偏 转做定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