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

400万人左右。 第55条 城市用地规模 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不大
于130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不大于125平方米。 第二节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实行“南控、北扩、先两延、后东进"的控制原则。城市南部进行
4、新型工业化战略 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西转移的契机,依托本地能源资源 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几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强工业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乌鲁木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 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 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构 建与绿洲生态环境相适宜的城市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优秀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繁荣现代文化,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2、远期发展目标(2016-2020年)
继续提升乌鲁木齐在国际国内的旅游地位,重点加强面对欧洲、中西亚和港澳台等地的旅 游接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使旅游业发展为城市优势支柱产业,将乌鲁木齐建设成 为最佳民俗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旅游名城。
旅游空间布局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形成“一心、二轴、八区”的旅游空 间布局。
三、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
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全疆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依托其区位、交通、科研、市场 与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成为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 域联络中心、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
乌鲁木齐县(驻板房沟乡)
按县驻地不断完善板房沟乡配套设施,适时撤乡设镇,发展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农产 品加工等功能。
3、服务业
突出商贸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带动会展物流、金融保险、商务办公、 信息咨询、科技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住宿餐饮、文化休闲等传统服务 业。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2011-2015年)
巩固乌鲁木齐市做为新疆首位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以服务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都市 群城市和疆内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逐步开拓休闲、度假、探险和冰雪产品,形成复 合型产品体系,成为国内首选的远程旅游目的地。
第一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全疆政治、经 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面向 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和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 市。
城市发展战略
1、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 市场体系共建、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 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 发展。 2、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 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绿洲环境,保障城市持 续健康发展;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保护好
熏要的生态绿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3、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 依托我国西部门户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实施“双向开放”的 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中西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我国西北各 省区的联动和与内地的多种联系,实现城市商贸服务业的扩能和升级, 使乌鲁木齐成为我国面向中西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巾心。
二、市域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预测
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83万人,乡村人口为22万人; 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485万人,乡村人口为15万人。 2015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405万人,城镇化水平94.5%; 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500万人,城镇化水平97%;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预测 2015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 2020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700平方公里以内。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1、双轴: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 2、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包括中心城区(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 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 处,下同)及周边相邻的萨尔达坂乡、永丰乡、六十户乡、青格达湖乡和柏杨河哈萨 克族乡。 3、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4、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南山城镇组群包括板房沟乡(乌鲁木齐县驻地)、 水西沟镇、永丰乡、甘沟乡和托里乡,达坂城城镇组群包括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 乡和阿克苏乡。 5、多点:即市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镇型居民点,包括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 镇、六十户乡、乌拉泊街道办事处(新疆化肥厂,下同)、柴窝堡管委会、盐湖街道 办事处(盐湖化工厂,下同)和艾维尔沟街道办事处。
第三章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节 城市职能、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中西
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城市职能 1、我国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 2、我国面向巾亚的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 3、我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和新型工业基地; 4、我国西部重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研发巾心; 5、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 6、全疆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 7、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 8、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 预测2015年乌鲁木齐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340万人左右,2020年将达到
五、市域产业发展规划
市域产业发展定位
1、农业
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化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发展番茄素、果 蔬汁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农家乐、观光果园、垂钓渔场、森林公园、 租赁农场等休闲观光农业。
2、工业
实现轻、重并重的工业发展策略,继续做强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煤化工和盐化 工等支柱产业,做大特色农产品、轻纺和食品等出口加工业,积极培育机械 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3、远景经济发展目标 2030年,全市GDP将达到8500亿元,人均GDP达到170000元(约 为25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9:70,一、二、三次产业 增加值分别为85亿元、2465亿元、5950亿元。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策略 发展战略 以市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启动城市新区的开发建 设(近期以高铁新区为重点、远期逐步启动三坪新区和西山新区)。 加快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结构调整;优化北郊地区、达坂城地区、南 山地区的乡镇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地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就业和社会保 障体系。 发展策略 1、乌昌都市区协调发展策略 按照乌昌经济一体化、兵地融合的发展要求,构筑由乌鲁木齐、昌 吉、阜康、五家渠四市区及其周边乡镇单元组成的乌昌都市区,协调 和促进一体化发展。统筹考虑都市区范围内有关生态保护、资源配置、 人口分布、产业分工、交通网络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内容。 2、功能分区策略 结合市域生态环境特征、资源分布和城镇产业布局状况,明权利 和机会,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一心
依托乌市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交通枢纽地位,建设乌鲁术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使其 成为全疆的旅游客源集散地,疆内重要的休闲、民俗体验和购物旅游目的地。
2、二轴 依托河滩路和216国道形成“川林园湖生态旅游轴”,依托312国道形成的“丝绸之路古
迹民风旅游轴”,围绕两轴形成多条旅游线路。
3、八区
依托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形成八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游览区,包括:南山森林草原生 态游览区,博格达峰冰川科考游览区,达坂城丝路古迹游览区,西域名城游览区,博 格达峰山前游览区,都市农业游览区,戈壁明湖游览区,亚心民族风情文化游览区。
4、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文化娱乐用地429.4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 面积的0.86%:人均文化娱乐用地1.07平方米。
5、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为142.69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面 积35.7平方米,共划分为27个居住片区。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 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城市绿地6407.9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 12.85%,人均绿地面积16.02平方米。
经济发展日标
1、近期经济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生产总值 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为1.2:45.3: 53.5,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亿元、1220亿元和1445 亿元。
2、远期经济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GDP将达到4200亿元,人均GDP达到105000元(约 为15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0:59,一、二、三次产业 增加值分别为40亿元、1680亿元、2480亿元。
严格控制,以优化和整治为主;城市北部为主要发展方向;城市西部(西山 农场)在保障生态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城市东部(米东区)强化 与市域北部地区的协调,预留发展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按照“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思路,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轴、双核多心、 六组团”的空间结构。
1、一轴:规划连接老城区和三坪新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此轴联动两 大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并延伸至昌吉市区,是乌鲁木齐空间发展、增强区域 辐射能力的主要动力轴线。
2、2020年,规划城市生产防护绿地总量22.99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4.61%。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依托铁路、公路与民航枢纽,强化乌鲁木齐西部综合交通枢杠地位;加强 枢纽地区建设,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