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维生素B的作用

复合维生素B的作用

有片剂和注射剂。

可用于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痤疮,孕妇、哺乳妇女和发热而引起的缺乏的各种疾病的治疗。

是几种等的混合物。

主要存在于酵母、蛋麸、蔬菜、果品等多种食物中。

通常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是维生素B1、、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并有维生素C或生物素等。

而、维生素B12 和叶酸,对我们的心脏和思维能力的保护作用则更大!注意: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往往缺乏多种维生素,应补充复合维生素,因为如果缺乏多种营养素却仅补充一种,会干扰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和代谢。

但如果是很明显的某种维生素缺乏,则应补充单种,这种情况下,不能用复合维生素来补充,因为不能达到治疗剂量。

补充品种和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长期过量摄入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发生中毒的危险。

也不主张同时服用几种单一补充剂,以免造成某种维生素摄入过量。

复合的组成:
复合通常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烟酰胺、维生素B12、叶酸、泛酸,并有或生物素等。

用于不良、厌食、病、癞皮病和因缺乏维生素B而引起某些病症的辅助治疗。

复合维生素B的作用广泛:
主要有:①局部涂搽治疗痤疮、酒糟鼻、脂溢性湿疹等。

②治疗惊厥或给孕妇服用以预防婴儿惊厥。

③白细胞减少症。

④防治因大量或长期服用异烟肼、肼屈嗪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失眠、不安;减轻抗癌药和放射治疗引起恶心、呕吐或呕吐等
其他作用:
复合维生素B的作用除了以上介绍的外,其还有其他一些作用,像维生素B1被称为精神性的维生素,这是因为维生素B1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的影响;维生素B12对身
体制造红血球和保持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是必要的。

维生素B12已经用于哮喘、疲劳、、失眠和癫痫等的治疗。

6(Vitamin B6):
又称吡哆素。

是一种水溶性,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

一种含吡哆醇或吡哆醛或吡哆胺的B族维生素。

1936年定名为维生素B6。

维生素B6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及乙醇,在酸液中稳定,在碱液中易破坏,吡哆醇耐热,吡哆醛和吡哆胺不耐高温。

维生素B6在酵母菌、肝脏、谷粒、肉、、、及中含量较多。

维生素B6为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应用维生素B6制剂防治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

不良反应:
长期过量服用可致严重的周围神经炎,出现神经感觉异常,步态不稳,手足麻木,若每天服用200毫克持续30天以上,曾报道可产生维生素B6依赖综合症
注意事项:
(1)罕见发生过敏反应。

(2)与左旋多巴合用时,可降低左旋多巴的药效。

(3)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氯霉素、盐酸肼酞嗪、异烟肼、青霉胺及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等药物可拮抗维生素B6或增强维生素B6经肾排泄,甚至可引起或周围神经炎。

(4)雌激素可使维生素B6在体内的活性降低。

建议日摄取量:
成人摄取量是每天~mg。

妊娠期的妇女需mg;哺乳期间则需mg。

维生素B6 与维生素B1 、B2 、泛酸、及镁配合作用,效果最佳。

病因:
1缺乏症的原因:①的婴儿常见病因是母亲缺乏b1。

较大小儿饮食长期以精制米为主食,不及时加粗米,或煮饭时丢弃米汤,或切碎蔬菜浸泡过久,煮豆类加碱过多,长期摄取大量碳水化物为主食而缺乏肉食及豆制品的不均衡膳食都可使1损失,造成b1缺乏。

②小儿患呕吐、慢性泄泻、肠道寄生虫症可降低硫胺素在及小肠的吸收;多种慢性疾病如厌食、使硫胺素摄入减少;肝功能有损害时干扰硫胺素在体内的利用③代谢旺盛、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或高温、剧烈运动、孕妇、授乳等条件下皆增加体内对硫胺素的需求,如无适当硫胺素的补充内对硫生病。

还有,医源性硫胺素缺乏可见于静脉营养而未补充硫胺素,有报告三周后可因硫胺素缺乏而产生顽固性乳酸血症。

另外,常生食鱼及贝类者则因其含硫胺素酶,可分解硫胺素亦为致病因素。

如不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即可造成维生素b1缺乏。

硫胺素在体内先经磷酸化成焦磷酸硫胺素,后者作为辅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作用,亦参与磷酸戊糖旁路的酮基移换作用。

硫胺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糖代谢,亦涉及脂肪酸及能量代谢,使组织中出现丙酮酸、乳酸的堆积。

此外脑细胞内丙氨酸产生过多而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生成减少皆为各系统导致的生化基础。

病理病变可见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有节段性变性和髓鞘脱失。

下肢最长的神经如坐骨神经最先受累。

有雪旺(Schwann´s)细胞水肿、空泡变性甚至崩缩。

颅神经(第Ⅲ、Ⅵ对)、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也有变性。

软脑膜有充血,小动脉周围有针尖样出血。

间脑、延脑附近有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心脏则因心功能不全扩张肥大,尤以右室更甚。

显微镜下见心肌纤维细胞及间质水肿,重者细胞变性坏死。

肺动脉、全身周围毛细胞血管和小动脉亦见扩张。

硫胺素缺乏时,增多的丙酮酸可抑制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合成减少。

又由于焦磷酸硫胺素生成减少,胆碱酯酶活性加强,乙酰胆碱的水解也加速,使神经传导受影响。

因此胃肠疲乏蠕动变慢,消化液分泌减少。

糖代谢的障碍又使细胞功能下降,乃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

病理可见肠道充气扩张、粘膜出血,滤泡肿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此外,肝和肾脏有瘀血和脂肪变性。

症状:
脚气病症状变化多端,不易早期作出诊断。

除之外,应注意询问居住地区易否稻米生产区,近期有否脚气病流行,喂养史,乳母之可疑症状。

临床应排除下列疾病如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急性喉炎、手足搐搦症、急性、、先天性等。

年长脚气病的临床表现在不同个体也有很大差别。

应询问习惯,有否慢性消耗性疾病,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等。

并要详细体格以防漏诊。

治疗:
发病的第一周,应每日给1至少10mg。

第二周起直到临床症状消失,每日给药3~5mg。

以后的维持量为每日1~5mg。

当脚气病时,其乳母无论有无硫胺素缺乏症状,也应同时给予治疗,日服B150mg,待患儿痊愈后改为维持量。

由于患者常伴同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症,故同时应给口服复合维生素B或酵母片。

遇到冲心型脚气疾患者,必须尽速抢救。

常用吸收快且作用较持久的优硫胺(丙硫硫胺)或呋喃硫胺(不被人体中所含的硫胺酶所破坏,毒性反应亦低),首剂50~100mg静脉注射。

以后宜隔3~4小时重复用药,直至心力衰竭控制后,剂量减少或改为每日2~3次维持治疗一周。

对呼吸困难、酸等表现,应同时吸入氧气,静脉滴洋适量5%碳酸氢钠等对症疗法。

静脉推注高渗糖对心型脚气禁用,因可导致心跳突然停止。

亦不宜注射可拉明、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以防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反使抽搐加剧。

使用洋控制脚气病心衰也是有害的。

经上述治疗,、水肿和心力衰竭等症状可在24小时内消失,但周围神经病变和心肌损害则往往需数周至数月之久才逐渐恢复。

出院后给维生素B1维生量,以使病情不复发。

激素用后升高,因乳酸和丙酮酸被氧化的作用受阻而使病情恶化,故亦为禁用之列。

预防:
人体内不能制造硫胺素,贮备量也有限,人的细菌虽能合成硫胺素,但数量很少而且主要为焦磷酸酯型,肠道不易吸收。

故必须每日从食物中摄入1。

预防脚气病重要措施之一为加强加工的卫生监督和指导,防止谷物辗磨中硫胺素的过程耗损。

另外应加强营养卫生的宣教,尤于产米地区及以米为主食者,强调仪器品种多样化及平衡性膳食的重要意义。

天然食品中硫胺素含量每100克中以猪肉最高~(其它肉类为~,,,糙籼,止白粳。

、果品、蛋类每100克中含硫胺素不大于。

故肉类、豆制品皆为硫胺素很好的来源。

对孕妇、乳母、青少年、体力劳动者宜增添这类食品。

脚气病流行地区可分发预防剂量的B1日常服用。

维生素B1的每日需要量为婴儿,1~,孕妇和乳母2~3mg。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对抗硫胺素的生理作用,阻碍丙酮酸的氧化。

过多量的叶酸或烟酸都会阻碍硫胺素在肝内的加磷作用。

利尿剂可使硫胺素的排泄增加。

上述情况应予注意以避免医源性脚气病的发生或加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