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
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实验中不可将膜组件在超压状态下工作。
主要工艺参数如表1-1
膜组件膜材料膜面积/m2最大工作压力/Mpa 纳滤(NF)芳香聚纤胺0.4 0.7
反渗透(RO) 芳香聚纤胺0.4 0.7
表1-1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
反渗透可分离分子量为100级别的离子,学生实验常取0.5%浓度的硫酸钠水溶液为料液,浓度分析采用电导率仪,即分别取各样品测取电导率值,然后比较相对数值即可(也可根据实验前做得的浓度-电导率值标准曲线获取浓度值)。
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
1-料液灌;2-低压泵;3-高压泵;4-预过滤器;5-预过滤液灌;6-配液灌;7-清液灌;
8-浓液灌;9-清液流量计;10-浓液流量计;11-膜组件;12-压力表;13-排水阀
图1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关系曲线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模型:C= 0.6253k - 0.0195
式中k为电导率,单位ms/cm;C为溶液浓度,单位×10-3g/cm3。
①
原料液浓度C0=0.6253*6.07-0.0195=3.776071*10-3(g/cm3)=0.026584561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13-0.0195=0.061789*10-3(g/cm3)=0.000435011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6.99-0.0195= 4.351347*10-3(g/cm3)= 0.030634659 kmol/m3
②
原料液浓度C0=0.6253*5.95-0.0195= 3.701035*10-3(g/cm3)
=0.026056287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07-0.0195=0.024271*10-3(g/cm3)
=0.000170874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7.26-0.0195= 4.520178*10-3(g/cm3)
=0.031823275 kmol/m3
(2)膜组件性能表征:
利用公式:
100R =
⨯0P
c -c %c 计算截留率R 。
式中, R -截流率;
c -原料液的浓度,kmol/m 3; P
c -透过液的浓度,kmol/m 3。
①截留率R 。
②截留率R 。
七、实验结果及讨论
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结果R o 为98%和99%,截留率较好,与理论值有一定差距,说明过滤膜有一定杂质堵塞。
实验较为成功,存在一定误差,误差分析:存在一定的操作误差,对低浓度取样后的仪器没有高浓度润洗,仪器显示实验数据不稳定进行读数,造成读数误差。
八、思考题
1.常用膜分离技术有哪些?其特点和用途各是什么?答: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微滤:特点:微滤利用微孔膜将滤液中大于膜孔径的微粒、细菌及悬浮物资等截留下来达到澄清的膜技术。
用途: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明胶、葡萄酒、白酒、果汁、牛奶等)、高纯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
超滤:特点:以压力差为推动力,通过膜的筛分作用截留溶液中大于膜孔的大分子溶质。
用途: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
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
纳滤:特点:用于从有机溶液中脱除氯化钠等单价无机盐离子,理论可截留摩尔质量大于200的有机溶质,使之与盐离子分离。
用途: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工业等。
反渗透:特点:是利用膜两侧溶液中的盐溶质浓度不同所产生的渗透压,使低盐浓度侧的水渗透过膜,实现溶质的浓缩,饮用水的制备。
用途: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