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的乘法口诀 评课稿(陈永华)

9的乘法口诀 评课稿(陈永华)

实用、实在、有效
听汤帆老师《9的乘法口诀》有感
保康县实验小学陈永华
本节部级优课汤帆老师教学的内容是教材例四《9的乘法口诀》,它是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已经掌握较多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迁移类推的方法,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学习9的乘法口诀中。

目的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今天有幸聆听了汤帆老师的课我认为它是一节实用、实在、有效地课堂教学。

在课堂的重点环节汤帆老师处理的很得当,教学过程中同时注意孩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并且利用教材素材因势利导,合理导入新课,既给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展示“已知”,又抓住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不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口诀的热情。

具体表现在:
一、力求数学知识情境生活化,体会生活数学无处不在。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引入就像是写一篇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节课汤帆老师利用端午节划龙舟这一情景引入,不仅具有趣味性,还巧妙地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九的乘法口诀”而且从学生的“已知”往往是粗浅、局部和零散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入手。

因势利导,合理导入新课,并可以通过“已知”的破绽,提出恰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高兴地看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有效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为此,本节课汤帆老师勇敢让位,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

并且在学习新知时汤帆老师设计的非常巧妙有序。

例如在正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之前,通过袋鼠跳格子直观图片,让学生再次感知几个9数据的由来及特征,为学习9的乘法口诀
扫清了障碍,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和对例题图袋鼠跳格子的丰富的感性积累,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接着又让学生根据刚才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借助学习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自主编写9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和依据已有经验学习新知的能力。

在记忆口诀环节,汤帆老师觉得学生会死记硬背,遗忘率也就比较高,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

教学过程中同时注意孩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并且课前通过访谈得知,有一部分同学能够背诵部分口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全部背诵口诀。

基于这种情况,汤帆老师一切从0开始,通过创设发现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巧记口诀。

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给学生提供充分练习时间,在巩固新知过程中加以应用。

纵观整节课,不难看出汤帆老师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练习的时间非常多,特别是练习题的设计多样,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达到扎实有效。

例如:以海底世界抓鱼儿强化口诀;以夺红旗激趣巩固口诀;以摘苹果巧妙熟记口诀,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情绪也逐渐高涨,并在愉悦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一节好课总有些不尽人意之处,我认为值得商榷的是: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发现规律就是为了运用规律帮助学生记忆,授课时少数特困生能发现规律,可却不能很快地运用规律来记忆口诀。

以及不能正确理解口诀含义与如何双手记忆口诀。

总之,听了汤帆老师的课,总让人觉得那么亲切。

本节课,汤帆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立足于新的理念,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既发展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