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区调试方案

氨区调试方案

东营华泰化工1#炉脱硝工程1#锅炉烟气脱硝改造工程工艺专业氨区系统调试方案目录1. 系统概述 (2)2. 编制依据 (3)3. 调试范围 (3)7. 调试质量的检验标准 (6)8. 安全注意事项 (8)\1. 系统概述SCR脱硝装置公用部分为还原剂储存与卸载系统。

还原剂来源为纯度是99.5%的液氨。

液氨储存、制备、供应、排放系统包括储氨罐、液氨蒸发槽、氨气缓冲罐、氨气稀释罐、废水池、液氨供应泵、卸氨压缩机、废水泵等。

此套系统提供氨气供脱硝反应使用。

液氨的供应由液氨槽车运送,槽车与氨储存系统之间用机械臂连接,利用卸料压缩机将液氨由槽车输入液氨储罐内;液氨蒸发槽内蒸发为氨气,经氨气缓冲槽来控制供氨的压力恒定,氨气流量由炉前喷氨流量调节阀控制;氨气与稀释空气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后,再通过氨喷射系统喷入烟道;氨气系统紧急排放的氨气则排入氨气稀释槽中,经水的吸收排入废水池,再经由废水泵送往电厂废水处理车间处理。

在氨的制备及其供应系统中,氨的供应量保证能满足锅炉不同负荷的要求,调节方便灵活,可靠;储氨罐与其他设备、厂房等有一定的安全防火防爆距离,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防火栓;氨存储、供应系统相关管道、阀门、法兰、仪表、泵等设备选择时,保证满足抗腐蚀要求,采用防爆、防腐型户外电气装置。

氨液泄漏处及氨罐区域装有氨气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系统的储氨罐、氨气蒸发槽、氨气缓冲槽及氨输送管道等都备有氮气吹扫系统,防止泄漏氨气和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氨存储和供应系统配有良好的控制系统。

设备的主要参数如下表所示。

系统设备主要参数2. 编制依据本烟气脱硫装置调试方案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和标准编写:2.1电建[1996]159号,《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2.2建质[1996]40号, 《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2.3 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2.4 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2.5电力部建质[1996]111号《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2.6设备制造厂的技术标准及相关资料2.7锅炉烟气脱硝改造工程《技术协议》3. 调试范围氨区系统调试内容4.分系统调试为确保氨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首先要进行系统的调试。

调试是考察安装质量、检验系统工作性能、熟悉操作要领、确保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应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共同参加,并认真作好记录,为日后的操作运行积累经验。

4.1 . 调试前的准备与检查工作系统安装结束后, 必须经有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调试使用,调试前的准备及检验工作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检查所有设备、管道的安装、试验、检验、验收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2)、检查所有管道进行冲刷、清洗、吹扫,去除污物是否完成;(3)、检查所有设备及管道的安装、支撑是否合理;(4)、检查管道系统试压盲板是否拆除;(5)、检查各类阀门是否灵活可靠,连接螺栓是否拧紧,密封是否严;(6)、检查所有机械传动机构是否按需要注入润滑脂( 液), 各单元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7)、检查控制系统的仪器、仪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8)、检查用户系统是否准备完毕;(9)、检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4.2 . 单体试运(1)卸料压缩机试运当调试前的准备与检查工作就绪后,按卸料压缩机的操作(使用)说明书(详见随机操作手册),由设备厂家负责进行空气状态单机试运行。

保持系统连续运行达到额定条件时,可认为试运行结束。

单机试运时要随时检查各个法兰、阀门是否有漏气、漏油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2)液氨蒸发槽试运当调试前的准备与检查工作就绪后,按液氨蒸发槽的操作(使用)说明书(详见随机操作手册),由设备厂家负责进行空气状态单机试运行。

保持系统连续运行达到额定条件时,可认为试运行结束。

单机试运时要检查远传仪表的显示是否正确,筒体内的水是否充满,液面计计量是否准确,并随时检查各个法兰、阀门是否有漏气、漏油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3)液氨泵、氨水泵及废水泵试运单机试运时要随时检查各个法兰、阀门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5.试运步骤整个氨供应系统在充氨调试结束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根据工艺各用户设备要求来调节系统各有关阀门的开度直接投入正常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注意观察温度、压力、流量、等有关参数是否正常。

5.1氨系统置换氨系统置换包括:被置换的设备、管道等应与系统进行可靠隔绝;绘制置换流程图,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不同,合理选择置换介质入口、被置换介质排出口及取样部位,防止出现死角;按置换流程图规定的取样点取样分析应达到合格。

5.2系统启动步骤系统启动步骤如下:氨区系统吸收设备(氨吸收)及管线充水应完成,氮气到位;液氨输入氨气储存罐;开启液氨蒸发器的加热系统;手动开启氨罐的液氨排出阀门;先开启液氨蒸发器入口的气动阀,然后再徐徐打开氨蒸发器的液氨入口手动阀门及调整门,使气氨缓冲罐内达到预定的压力;先开启稀释风机,再开启氨混合器的气氨入口阀门;根据分析仪检测的浓度,调整相应参数。

5.3卸氨操作卸氨操作包括:液氨系统置换合格应确认,氨罐具备进氨条件;氨区氨稀释系统应投入自动;氨区废水排放系统应投入自动;氨罐降温喷淋系统应投入自动;氨区氨泄漏报警系统应投入自动;按照操作票对系统阀门状态进行应确认,阀门处于正确位置;检查液氨槽车,允许合格槽车进入现场,并接地;把气、液相与液氨槽车气、液相接口进行连接,连接应可靠;打开氨系统气相管路上阀门;打开氨系统液相管路上阀门;微开液氨槽车液相阀门,检查无泄漏后,缓慢打开至设计卸氨流量;按照卸料压缩机正常启动步骤,启动氨卸料压缩机,并调整压缩机出口压力;当液氨槽车液位指示为0或氨罐液位达到设计规定的装填液位,应关断氨罐上液相阀门和气相阀门,同时停止氨卸料压缩机,并关闭氨卸料压缩机进出口阀门;关闭液氨槽车上气相截止阀;关闭液氨槽车上液相截止阀;吹扫卸氨气相、液相管路;取下连接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的气、液相管,确认分离完全后,启动槽车。

5.4液氨蒸发系统启动液氨蒸发系统启动包括:向液氨蒸发器加蒸汽或热水;加热蒸发器的蒸汽或水温应至设计温度,将温度控制投入自动;液氨蒸发器进氨;缓冲罐压力调节应投入自动,压力设定为设计值。

6. 运行管理1 . 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 系统正常运行时,应有专人负责对氨气系统的所有设备进行操作、管理、检查、维修、保养等各项工作。

3 . 检查氨气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是否正常;使用端(氨供应系统)氨气的温度、压力、流量控制是否正常;氨蒸发槽中的水液位是否正常。

4 . 应制定下列规章制度:( 1 )岗位责任制度( 2 )安全操作规程( 3 )交接班制度( 4 )巡回检查制度( 5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6 )消防、安全、保卫制度(7 )事故报告制度7. 调试质量的检验标准7.1 调试技术质量目标7.1.1系统严密性无泄漏。

7.1.2各个设备最大轴振小于标准。

7.1.3调试的质量检验分项目合格率100%7.1.4试运的质量检验整体优良率≥95%7.2 调试质量控制措施为实现氨区系统分系统试运成功,对氨区系统试运的质量过程控制主要采取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过程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原则,严格控制该分系统调试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该系统试运成功。

7.2.1质量控制组织结构图7.2.2事前质量控制7.2.2.1组织调试人员熟悉氨区系统及设备的有关资料、系统图。

7.2.2.2根据脱硝装置的特点编制氨区系统调试方案。

7.2.2.3在氨区系统调试前对控制逻辑、保护进行合理性确认。

7.2.2.4进行保护定值确认。

7.2.3事中质量控制7.2.3.1严格控制单机试运转质量,单机试运不合格不进入分系统调试。

7.2.3.2根据确认的控制逻辑进行模拟启、停试验。

7.2.3.3根据确认的保护逻辑进行模拟动作试验及验收。

7.2.3.4根据批准的氨区系统调试方案确认调试必须具备的条件。

7.2.3.5用DCS进行溶液泵、各搅拌器的启、停;阀门开、关操作。

7.2.3.6氨区系统试运时,投入必须的保护。

7.2.3.7根据批准的氨区系统调试方案启动系统,进行分系统检查。

7.2.3.8进行管道冲洗。

7.2.3.9根据系统能力尽可能的提高系统负荷,进行高负荷连续试运。

7.2.4 事后质量控制7.2.4.1提出氨区系统缺陷供施工单位消缺。

7.2.4.2按《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检查调试质量,完成氨区系统验评表签证。

8. 安全注意事项8.1 所有调试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进入试验现场必须配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8.2 所有的现场调试工作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调试区域有隔离设施和明显的警告牌,非专业人员不得参加调试工作。

8.3 临时设施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其安全性能。

8.4 若试验现场发生意外危险,试验人员应尽快远离危险区域。

8.5设备系统启动前,严格检查设备系统状态,有隐患或缺陷的设备必须处理完毕符合要求后再启动,设备启动后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认良好。

8.6严格控制设备系统运行参数,设备运行参数应符合厂家运行说明要求,系统参数符合设计要求,防止设备事故发生。

8.7 氨区系统安全措施和专项风险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