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1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美术史是非常客观非常严谨的一门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较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的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教师通过大屏幕顺序讲解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
教师在讲解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才能使得一般来讲较为呆板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
首先大屏幕展示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如:野牛的造型准确吗?颜色鲜艳吗?之后教师针对问题讲解《受伤的野牛》相关的知识。
《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都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古代、中世纪美术也可以采用提问和讲解的方法。
最后的课堂小节教师把本课的内容梳理一遍。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思考作品中画家捕捉到哪些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节和意境。
教学设计(二)首先播放一段古人狩猎激烈动人的录像,之后画面停留在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作品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师继续讲解:《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等原始美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
古代、中世纪美术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来试着分析作品的画法、表现的内容等,以此来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课堂小结。
活动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 2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本单元活动二分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
本次课件欣赏的外国美术作品,时间跨度比较大,外国在美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艺术家很多,显然不能一一介绍,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所以本次课件从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赏析,从授课内容(历史时间)上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从知识点来分:有历史背景、画派、艺术家生平简介、艺术作品简介、思考练习。
这些内容之间都有链接,教师的讲解可以从历史时间上,简单介绍,也可以根据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通过链接,向学生讲解。
教学目的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内涵。
教学准备有关教学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环节时控教学过程与方法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导入出示课题讲授新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导入1.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古埃及、古罗马的美术作品)。
2.学生回忆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了解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作品,并借此引入新课。
3.通过用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作品与中世纪美术作品的对比的方法,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板书列出提纲,学生来浏览课本: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三位巨匠是谁?其代表作品的名称叫什么?2.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审美理想?《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意大利)《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意大利)《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杨·凡·埃克(尼德兰)《春》波提切利(意大利)(二)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按照时间的排列或部分的按照分类,共同欣赏。
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教师对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做简要介绍,帮助学生赏析。
3.学生讨论分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谈个人的感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浏览课本。
学生来阅读有关文字介绍。
学生讨论分析,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
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而且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
小结第二课时导入讲授新课受。
三、课堂小结1.学生谈收获。
2.教师讲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从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入手,提出西方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提出课题,讲授新课西方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西方绘画中的主要体裁:神话、宗教、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
依次欣赏神话、宗教、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神话、宗教、历史画: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教师补充说明:古典主义在色彩上常常表现物体的固有色。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均衡对称,造型结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特征。
肖像画:给真人画像。
伦勃朗的《夜巡》和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比较着进行欣赏。
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
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对比欣赏“印象主义画派”作品。
风景画和静物画:著名风景画家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便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十七世纪荷兰普遍流行的用风力作动力的磨坊的风车,像一个巨人屹立在埃克河边。
这是典型的荷兰风光。
大面积的略带蓝色的灰色云朵聚集在空中,给人以飘动的感觉。
它和河面上的船只形成了力的平衡。
整个画面宁静而又充满生气。
强烈的空间感和光感,使观众如在画中。
欣赏此画时,可与中国山水画作对比。
这时期的静物画,在描绘客观物象的形态、质感和色泽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技巧,充分显示了西方传统绘画高超的写实技巧。
十七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花果篮》突出地体现了这方面的高度成就。
它不仅构图自然严谨,而且对花果、篮子的形态、质感和色泽的描绘,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一)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谈个人的感受。
学生谈收获,要求结合实际。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浏览课本学生来阅读有关文字介绍。
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
而且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1.分析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一画的主题和构图等表现手法。
2.分析委拉斯凯兹的《宫女》一画的构思和构图。
3.伦勃朗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4.鲁本斯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5.委拉斯凯兹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6.简述夏尔丹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7.简述安格尔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通过提问,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导入新课内容:十九世纪欧洲美术。
二、讲授新课(一)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学生收集的材料,分别欣赏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绘画。
(二)教师重点介绍凡高的艺术成就,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发展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按照时间的排列或部分的按照分类,共同欣赏。
学生思考并回答:1.举例说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
2.试分析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日出印象》的作者及其艺术风格?4.凡高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三、课堂小结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的学习收获。
2.说说自己最喜欢谁?哪件作品?为什么?3.教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内容,作简要总结,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
学生讨论分析学生浏览课本,阅读有关文字介绍。
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个人的感受。
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引导学生反思,是对课题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设计(二)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采用学生以组为单位的备课活动形式,分组收集、整理资料: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美术作品;并能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以及老师的提问,学会分析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的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分别以欣赏、比较、提问的方式导入活动:活动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活动二: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活动三:十九世纪欧洲美术。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可以打破教师对欣赏评述课的单纯的讲解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认识和表达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展示,提高艺术审美观。
教学重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分组备课、收集资料的工作,教师较难把握,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很重要,工作量很大。
教学准备提前三周通知学生收集资料,明确主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可通过网络、书籍、杂志、实物、照片等手段收集资料。
每班分成三大组,分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组,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组,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组,要求各组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教学过程环节时控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创设情景。
播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观看。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活动二(板书在黑板上)打开教材。
引起学生注意。
活动一提出问题,学生讨论: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试分析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资料并做简要介绍。
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情况,交流形式多样:可口头表达、可课件演示、可图片展示。
学生把各组通过调研和搜集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能初步形成对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