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1.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2.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成为了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3.按层数分类:①低层建筑,一般指1-2层的建筑。
②多层建筑,一般指3-6层的建筑③高层建筑,指一般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建筑。
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
4.民用建筑的分级: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如人民大会堂;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如住宅;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如商业建筑;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5.就建筑设计而言,可以划分为三个设计阶段,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应采用三阶段设计,而一般的建筑则可以省略技术设计阶段而直接采用两阶段设计。
6.自然条件:风向频率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
玫瑰图上的风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
主导风向。
地震烈度,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地震烈度为6,7,8,9度的地区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7.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
即1M=100mm。
导出模数,包括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分模数指基本模数的分数值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1.书17页表2.12. 房间的形状常用的有矩形、方形、多边形、圆形等。
设计时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式与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
绝大多数的民用建筑房间采用矩形,原因如下:(1)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具布置和设备的安排,使用上能充分利用室内有效面积,有较大的灵活性。
(2)结构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3)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及空间的组合。
1.. 建筑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1)满足试听要求.①为防止第一排作为距离黑板太近,第一排的距离必须≥2.00m,以保证垂直视角>45°。
②为防止最后一排座位距黑板太远影响视觉和听觉,后排距黑板的距离不宜>8.50m。
③为避免学生过于斜视而影响视力,水平视角应≥30°【解记忆即可】(2)有良好的天然采光。
一般单侧采光时进深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2倍,双侧采光时进深可较单侧采光时增大一倍。
2.部分建筑厕所设备参考指标P25.【这部分自己看看吧。
没图片添加】3.居住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为1.10m. 对高度超过24m的重要高层建筑,12层以上的住宅及高度超过32m的其他高层建筑,应同时设置客梯和消防电梯。
4.常用的结构类型有三种,即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砖混结构根据受力不同可采用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重等三种方式。
5.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关系:朝向:主要是综合考虑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h,方位角是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与南北轴线所成的夹角A。
间距: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应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
L=H/tanh ,式中L为房屋间距,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h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当房屋正南向时)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1、设计视点是指按设计要求所能看到的极限位置,以此作为视线设计的主要依据。
设计视点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地面升起的坡度和经济性。
视线升高值C的确定与人眼到头顶的高度和视觉标准有关,一般定为120mm。
当错位排列(即后排人的视线擦过前面隔一排人的头顶而过)时,C值取60mm;当对位排列(即后排人的视线擦过前排人的头顶而过)时,C值取120mm。
1 窗台高度。
窗台高度与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及通风要求有关、主要考虑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保证书桌上有充足的光线。
窗台高度一般常取900mm左右,这样窗台距桌面高度控制在100-200,mm,保证桌面的光线。
特殊要求的房间,厕所、浴室窗台可提高到1800mm左右。
2. 在建筑设计中,一般将底层室内地坪标高定为±0.000,高于它的为正值,低于它的为负值。
3. 建筑防火要求。
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民用建筑,原则上层数不受限制;三级民用建筑,允许层数为1-5层;四级的民用建筑则不超过2层。
第四章建筑体型和立体设计1、符合建筑美的构图规律包括1、统一与变化2、均衡与稳定3、对比4、韵律5、比例6、尺度(1)自然的尺度,常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建筑(2)夸张的尺度,常用于纪念性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3)亲切的尺度,如庭园建筑2、立面的虚实凹凸处理。
“虚”是指立面上的空虚部分,即窗、空廓、玻璃幕墙、漏空花饰及阳台等突出体产生的阴影,给人开敞、轻巧、通透的感觉;“实”的是指立面上的实体部分,包括墙、柱、阳台、雨蓬、栏板等可见的、不透明的实体,给人封闭、厚重、坚实的感觉。
1. 立面的线条处理。
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线条,并加以适当的艺术处理,将建筑立面韵律的组织,比例尺度的权衡带来不同的效果。
以水平线为主的里面,轻快、舒展、宁静、亲切。
竖线位置的里面,挺拔、高耸、庄重向上。
2. 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
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感觉,暖色,冷色,浅色,深色各有特色,不同的色彩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建筑性格、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
①注意和谐统一且富有变化。
②符合建筑性格。
③与环境相协调。
④考虑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
【理解记忆】第五章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1.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一幢民用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梯板、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几大部分构成的。
3.外力作用的影响方面:风力和地震力4.热传导系数、传热阻,传热阻(R0)指热量在材料中传递时受到的阻碍作用。
某单层材料的热阻R=δ/λ,δ为该材料的厚度。
5.切断热桥的作用:在外围护构件中,常有导热系数较大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中的钢筋混凝土梁和柱,过梁、圈梁等。
其保温性能差,容易出现凝结水。
这些部分通常叫做围护构件的热桥。
为了避免减轻热桥的影响,首先应避免嵌入构件内外贯通,其他应对这些部位采取局部保温措施,以切断热桥。
6.减少日常耗能量的建筑措施。
(简答或者论述)①选择有利于键能的建筑超像,充分利用太阳能,。
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建筑耗能少,在相同面积下,主朝向面越大,这种情况也就越明显。
②设计有利于节能的平面和体型,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建筑物的外表面积越大,采暖制冷负荷也越大,因此,尽可能去最小的外表面积。
③改善周围构件的保温性能,这是建筑设计中给的一项主要节能措施,节能效果明显。
④改进门窗设计,尽可能将床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改革窗玻璃,防止门窗缝隙的能量损失。
⑤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
7.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地震的强烈程度成为震级,一般称里氏震级,它取决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我国地震烈度表中将烈度分为12度。
【这个段落大体看一下】8.建筑防震设计要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
①宜选择对建筑物防震有利的建设场地,②建筑体型和立体处理力求匀称,建筑体型宜规则,对称,建筑立面宜避免高低错落、突然变化。
③建筑平面布置力求规整,如因使用和美观要求必须将平面布置成不规则时,应用防震缝将建筑物分割成若干结构单元,使每个单元体型规则。
④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选择合理结构类型,合理布置墙和柱加强构件和构件链接的整体性。
⑤处理好细部结构。
第六章墙体1.墙体的作用:①承重作用,一是承受建筑物屋顶、楼层、人、设备及墙自身荷载。
二是承受自然界风、地震荷载等。
②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界风、雨、雪等的侵袭防止太阳辐射和噪声的干扰等。
③分隔作用,把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④装饰作用,装修墙面,满足室内外装饰和使用功能的要求,2、合理选择墙体结构布置方案,①横墙承重。
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横墙承受,纵向墙只起纵向稳定和拉结的作用。
它的主要特点是横墙间距密,加上纵墙的拉结,使建筑物的整体性好,横向刚度大,对抵抗地震力等水平荷载有利。
但开间划分灵活性差,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宿舍、住宅等小开间建筑。
②纵墙承重。
楼板、屋顶上的荷载均由纵墙承受,横墙只起分隔房间的作用,有的起横向稳定作用。
纵墙承重可使房间开间的划分灵活,多适用于需要较大房间的办公楼、商店、教学楼等公共建筑。
③纵横墙承重。
房间布置较灵活,建筑物的刚度亦较好。
混合承重方案多用于开间、进深尺寸较大且房间类型较多的建筑和平面复杂的建筑,如教学楼、住宅等。
④半框架承重,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共同承受楼板和屋顶的荷载。
适合于室内需要较大使用空间的建筑,如商场等。
2.提高墙体强度的途径:加大截面积或墙厚;提高墙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公式:β=H o/h≤μ1²μ2²[β] 提高墙体稳定性的途径:通过控制高厚比、增设壁柱、墙垛、圈梁等。
3.某外墙厚240mm,内墙抹油20mm厚石灰砂浆,求此墙的实有热阻。
解:根据公式:R o=Ri +R+R e将有关数值代入:Ro=0.11+0.02/0.81+0.24/0.81+0.04=0.11+0.025+0.296+0.04=0.471m2²K/W4.P114页表6.7中的层高,粘土砖不宜超过4m,各种砌块不宜超过3.6m。
5.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以下的要求。
①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②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③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近端或者转角处。
④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6.在8度和9度防设区,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①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③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7.P115表6.10中。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为烈7的1.0 P116页表6.11最小配筋4∮8∮6@2508.增加圈梁。
圈梁的作用是增强楼层平面的整体刚度,防止地基的不均匀下沉并与构造柱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9.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其宽度可以为墙厚的2/3,高度不应小于120mm,最小截面为240mm³120mm。
10.钢筋混凝土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部位增设相同界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两倍且不小于1m,设计烈度≥8度时,圈梁必须贯通封闭,不准截断。
11.增设构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