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汇总(民用建筑)1.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2.住宅、学校、办公楼、影剧院这些直接供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建筑称为建筑物,而像水坝、水塔、蓄水池、烟囱之类的建筑则称之为构筑物。
3. 建筑三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4. 对于风向,建筑设计中一般用风玫瑰图表示。
5. 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物质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或促进的作用;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
建筑设计就是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这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建筑既实用经济又美观。
6. 耐火等级取决于房屋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7. 建筑工程设计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三个方面。
8. 城市规划与单体设计的关系是:单体设计必须服从规划的要求。
9. 房间面积的组成有::家具和设备所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家具和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10. 民用建筑,日照是确定房屋间距的主要依据。
11. 中小型民用建筑常用结构类型为混合结构与框架结构。
12. 混合结构的承重形式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共同承重、内框架结构。
横墙承重:适用于开间多数相同,且符合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经济跨度。
特点:建筑物横向刚度好,房间隔声效果好,但房间开间受限制,且横墙上不宜开较大洞口。
框架结构建筑的特点有:层高大,空间分隔灵活,立面开窗自由,可形成大面积独立窗,也可成带形窗,甚至可作大面积幕墙。
作为围护分隔的墙体可以根据各个楼层的不同需要设置,无需上下对齐。
13. 建筑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有: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尺度。
14. 建筑形体组合的造型要求是:完整统一、比例适当,主次分明、交接明确,体型简洁、尊重环境。
15. 民用与工业建筑,主要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及地坪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部分八大构件所组成。
16. 门窗属于房屋建筑中的围护及分隔构件,不承重。
组成房屋的构件中,既属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的是墙、屋顶。
17. 隔墙有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三种类型18. 墙面装修按施工的不同,可分为抹灰类、涂料类、贴面类、裱糊类、铺钉类五种。
19. 墙面抹灰按照面层材料及做法分为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
20.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部墙体设置的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闭合的梁,以增加墙体整体性。
21. 构造柱从竖向加强层间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作用是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22. 基础是房屋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结构,它的作用是把房屋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23. 按基础的材料和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
24. 为防止人为活动影响基础,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 m。
25.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处在地下室地面以上时,必须采取防水措施。
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处在地下室地面标高以下时,只对地下墙体和地坪作防潮气处理。
26.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特点: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梁板布置灵活,能适应各种不规则形状和需要留孔洞等特殊要求的建筑,但模板材料的耗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装配整体式楼板特点:将预制板安装好后,再现浇一层钢筋混凝土板,它综合了现浇与装配的优点,既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又施工简单,无需模板、支撑,工期短,避免了大量湿作业。
27. 楼地面按面层所用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其类别可分为:整体地面,块材地面,卷材地面,涂料地面。
28. 顶棚类型有直接顶棚与吊顶顶棚。
29.吊顶顶棚一般由吊杆、骨架、面层三个部分组成。
30. 过梁的支承,可以采用门洞过梁悬挑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墙或柱支承的方式。
31. 楼梯由楼段、平台、扶手组成。
32. 住宅户内楼梯,踏面最小宽度0.22m,踢面最大高度0.20m。
33. 楼梯平台上下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处要求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
34. 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3级。
35. 平台宽度应≥梯段的宽度,梯段改变方向时,转弯处平台最小宽度应大于等于梯段的宽度,并不能小于1.2m。
当平台上有构件时,平台宽度算至构件边沿。
36. 按楼梯的结构支承情况,可以分为板式、梁板式、墙承式、空间结构式楼梯。
37. 楼梯按施工工艺主要分现浇楼梯和预制装配楼梯两种。
38. 预制踏步板的断面形式有一字形、L形、倒L形和三角形。
39. 踏步的支承有梁支承和墙支承两种形式。
40. 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防水层耐用年限是10年。
41. 刚性屋面适用于防水等级为Ⅲ级的屋面防水。
卷材防水屋面适用于I~IV级屋面防水。
42. 屋顶坡度的形成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两种做法。
结构找坡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节省人工和材料,减轻屋面自重。
但室内顶棚倾斜,适用于有吊顶棚或室内观感要求不高的建筑。
43.防水屋面是指用细石混凝土作防水层的屋面。
刚性防水屋面的主要优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缺点是易开裂,对气温变化和屋面基层变形的适应性较差。
刚性防水屋面不宜用于高温、有振动、基础有较大不均匀沉降的建筑。
44. 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之上,形成敞露式保温层,叫倒铺保温屋面。
优点是防水层在保温层之下,不受阳光及气候变化影响影响小,不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机械损伤,保护防水层。
45. 工业建筑是进行工业生产的房屋,生产工艺是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依据。
46. 平面各空间的使用性质分为:使用和交通联系。
47. 建筑物平面组合的方式:串联式,并联式,混合式。
48. 建筑物底层地方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若底层地面架空铺设,最好高于室外450-600,一般在150-900之间。
49. 层高:某层楼面到其上一层楼面的垂直高度。
50. 净高:某层楼面到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地面的垂直高度。
51. 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52. 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53. 平立剖面图:是一栋建筑物在不同方向的外形及剖切面的正投影。
建筑设计中奖二维的平立剖面综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建筑物三维空间的相互关联及整体效果。
54. 阳台:在有楼层的建筑物中,人可以直接到达的向室外开敞的平台。
55. 雨蓬:在建筑物入口处位于外门上部用以遮挡雨水,保护外门免受雨水侵害的水平构件。
56. 建筑物的主要组成及作用:由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
楼地层:提供活动平面、传递水平荷载、垂直方向分隔空间。
墙或柱:传递荷载、分隔空间、对建筑物围合保护。
基础:连接建筑物的垂直承重构件和支撑建筑的地基楼电梯:上下楼层之间的交通枢纽屋盖:承受荷载、围护、影响建筑物形态门窗:提供交通及通风采光、分隔围护。
57. 门厅过厅的定义,作用,设计要求:门厅:在建筑物主要入口处起着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位于体型复杂建筑物的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内部人流物流集中的交汇处,缓冲作用要求:导向性明确,交通部门的面积和宽度根据人流集中时所需尺寸设计,保证安全疏散58. 建筑物进行体型和立面设计时应满足的要求符合基地环境和总体规划符合建筑功能的需要和建筑类型的特征合理运用某些视觉和构图的规律符合建筑所选用结构体系的特点及技术的可能性掌握相应的设计标准和经济指标59. 圈梁和构造柱,的定义、作用、设置要点:作用:在墙身中自下而上的与墙体同步施工,设置钢筋混泥土的圈梁和构造柱,使其相互连通,在墙体形成一个内骨架,从而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是混合结构建筑墙体主要的抗震措施。
圈梁:沿着建筑物的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设置在建筑物的屋盖及楼盖处。
构造柱:一般在建筑物易于发生变形的部位,如房间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有错层的部位及有些较长的墙体中部。
60. 基础的埋深深度是什么,影响埋深深度的主要因素: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建筑物上部荷载大小,地基土质好坏,地下水位高低,土的冰冻深度,新旧建筑物的相邻交接关系。
61. 楼梯的作用及设计要求:是建筑物内各个不同楼层之间上下联系的主要交通设施。
应做到上下通行方便,有足够的通行宽度和疏散能力,包括人行和搬运家具物品,并满足坚固,耐久安全,防火,和一定审美要求。
62. 楼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和要求:楼梯梯段,楼梯平台,扶手栏杆。
梯段:设有踏步以供层间上下行走的通道段落。
平台:连接两个梯段之间的水平部分,供楼梯转折,连通楼层,或供使用者休息。
扶手:保证行走安全。
63. 楼梯的平台深度(净宽)不应小于其梯段的宽度。
64. 建筑的分类:按使用性质分类:民用建筑: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65.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其组成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
66. 建筑平面定位轴线是确定房屋主要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的基准线,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建筑平面定位轴线有横向轴线和纵向轴线之分。
开间:相邻两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深:相邻两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67. 过梁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68. 散水:为便于将地面雨水排至远处,防止雨水对建筑物基础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这一坡面称为散水。
明沟:为将雨水有组织地导向地下雨水井而在建筑物四周设置的沟称明沟。
勒脚:勒脚是外墙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其高度一般指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它起着保护墙身和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观的作用。
垛:当在墙上开设门洞且门洞开在纵横墙交接处时,为了便于门框的安装和保证墙体的稳定性,须在靠墙转角部位一边设置门垛。
壁柱:当墙体的窗间墙上出现集中荷载而墙厚又不足以承受其荷载,或当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并影响墙体稳定性,通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来提高墙体刚度。
防潮层:为隔绝土中水分对墙身的影响,在靠近室内地面处设防潮层。
69. 楼板层通常由面层、结构层、顶棚三部分组成,根据需要,可增设附加层。
70. 平屋顶排水方式有: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
71. 楼梯主要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及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72.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从基础表面沉降缝:从基础底面防震缝:从基础底面73. 地面饰面分类:整体类地面镶铺类地面粘贴类地面涂料类地面74.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分层式组合和分段式组合分层式组合:将使用功能联系紧密而且高度一样的空间组合在同一层。
分段式组合:在同一层中将不同层高的空间分段组合,而且在垂直方面重复这样的组合。
75.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
76.建筑八字方针是什么: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