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练习山地的形成
6.图中甲处是很好的
A.储水构造
B.储油构造
C.铁矿带
7.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A.
B.
D.储气构造
C.
D.
读某地“地址剖面图”,完成 8— 9 题。
8.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主要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
【答案】 1. D 2 .C
【解析】 1.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水库建设应避开
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故选
D。
2 .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
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故选
图示
背斜
褶皱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
断层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 构造 未侵蚀地
貌 侵蚀后地
貌
背斜 常形成山岭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褶皱
向斜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
9.欲在图示地区建一隧道,只从自然角度考虑最合适的选择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地下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 10— 11 题。
D.丁处地下
10.图中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
A. 2 次
B. 3 次
11.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
C. 4 次
D. 5 次
A. a 与小北山之间
②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
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位移。
(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 2017 年天津卷) 读图,回答第 7 题。
D.第四系
7.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 2017 年江苏卷)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
1中
左侧岩层 I 的存在。图 2 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
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A.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
D.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 G侵入在火山喷发 T 之后
B.断层 f 发生在花岗岩 G侵入之前
C. a 处岩石年龄最老, b 处岩石年龄最新
D.花岗岩 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 1400 万年
1—2 题。
1.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2.图中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
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
【答案】 1. A 2 .B
【解析】图中断层①左侧没有花岗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③形成。③岩层处发生明显
图示
断层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 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或 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 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
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考点 19 山地的形成
考点热度 ★★★★☆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
C。
考向二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 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 1 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相对上升
形成谷地或低地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 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 2)组成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考向一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常见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
从形 态上
从岩层 的新老 关系上
B. b 与北区火山之间
C. c 与南区火山之间
D. d 与六棱山之间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
1600 多年。近年来,鄱
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
成 12— 13 题。
12.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8— 9 题。
D.沉积岩、断层
8.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9.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 1
B. 2
C. 3
( 2016 年北京卷)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
10 题。
D. 4
10.平顶海山
(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
1
中Ⅱ处、图 2 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
经历了垂直运动;图 2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1— 2 题。
1.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
A. 1 次
B. 2 次
2.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
A.地震
B.泥石流
读苏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剖面示意图,完成
C. 3 次
C.火山喷发 3— 5 题。
D. 4 次 D.滑坡
3.一般利于储藏油气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4.此处岩层受到挤压的方向是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 P 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13.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D.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 m),完成 14— 15 题。
( 2019 年江苏卷) 图 1 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 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
界面 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
N 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 1— 2 题。
1.界面 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 的是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
1— 2 题。
1.图示地区
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
C.③处是背斜山
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
2.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
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
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
14.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一沉积一断层 B .沉积一断层一褶皱
C.沉积一褶皱一断层
D.断层一褶皱一沉积
15.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②岩层挤发冷却成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 A—F 为沉积岩, G为花岗岩, f 为断层。 B岩层中有三叶虫( 5.6 亿— 2.4
亿年)化石, E 岩层中有恐龙( 2.3 亿年— 6500 万年)化石, F 层中有火山灰层 T, T 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 约 300 万年。据此完成 16— 17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