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 PPT课件
海水是如何运动的,能使大洋上的垃圾集中分布 在北太平洋地带,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预习 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画一张太平洋环流 图,下节课将请同学上讲台展示。
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 因地制宜,实现人地和谐
海绵城市
渗
滞 湖泊 雨水花园
森林 湿地
绿色屋顶
蓄
生物滞留
透水路面
雨水利用
用
净
排
即城市能像海绵一样,下 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释放”并加以利用,以 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 洪涝灾害。
绿色屋顶/屋顶花园 透水路面铺装
透水铺装示意图
下沉式绿地
生态滞留树池
雨水花园
生态植草沟
➢ 运用水循环原理,小组讨论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城市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 城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径流) 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植被面积减少,下渗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地表径流)
合作探究一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以南昌为例)
➢ 运用水循环原理,小组讨论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模拟实验:水循环(地表径流、下渗)的 影响因素
如果要模拟验证植被在降水过程中,同时对地表径 流和下渗的影响,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吗?
实验材料:带有出水口的土层盒、 有植被沙土、无植被沙土、500ml自来水,量杯
模拟实验:水循环(地表径流、下渗)的 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1.在两个相同大小的土层盒里分别盛上等量同 质的有植被和无植被的沙土。 2.2位同学分别在1分钟内将500ml自来水洒入土层盒。 3.分别在5s和30s时观察两个土层盒下面的装水盒装水情 况(注意:在30秒时2位同学同时迅速把洒了水的土层盒 端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里,其他同学观察) 4.2位同学分别用量杯对装水盒里的水进行测量,其他同 学观察记录
总结提升一 城市内涝的缓解对策(以南昌为例)
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海绵城市;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加强内涝监测预警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总结提升二 江西持续干旱缺水的缓解对策
人工降水 修建水利工程 跨流域调水 发展节水农业 水资源回收利用 生活中……
揭晓真相
太平洋垃圾带
课后作业
合作探究二 江西近来持续干旱缺水的原因分析
➢ 运用水循环原理,小组讨论分析江西近几个月以 来干旱缺水的原因
晴天多 气温高
降水少
蒸发大
地表径流少
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互助探究 城市内涝的缓解对策(以南昌为例)
为了缓解南昌每年夏季“看海”的窘境,你 能根据所学,提出有益建议吗?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同学们来推断它 们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的物是圈哪、一岩类石循圈环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循环运动过程。
三、原理运用 水循环原理运用
2019年6月,江西省多地 出现强降雨,局地特大暴 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大 面积农作物房屋被淹。
2019年7月下旬,受持续 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江西 省多地发生不同程度干旱, 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合作探究一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以南昌为例)
城市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
城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植被面积减少,下渗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雨涝(“水多”)思维建模:“来”水多,“去”水难
合作探究二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以南昌为例)
➢ 运用水循环原理,小组讨论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城市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 城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植被面积减少,下渗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1.实验呈现了自然界中水的什么现象? 2.举例说明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具 体表现? 3.自然界中这种现象出现的驱动力是 什么?
二、画图巩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陆地内循 环
蒸 腾
降 水
蒸
发
海陆间大循环
水汽输送 降 水
下渗
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降 水
蒸
蒸
发
发
“12.【.【水画辨循一一环画辨”】】水过循循程环环:水的即量过自最程然大、界的主的是要水哪在环一太节类阳循能环、?重对力陆作地用水下更,新在起大气到圈最、重水要圈作、用
➢ 运用水循环原理,小组讨论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合作探究一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以南昌为例)
➢ 运用水循环原理,小组讨论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降水集中多暴雨 城市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 城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植被面积减少, 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
合作探究一 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以南昌为例)
模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水循环(地表径流、下渗)的 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验证植被有利于增加下渗,成立
组 别
对比组
控制变量
A 等量同质土壤、土层盒
1
倾角、等时浇水量
B 500ml
变量
有植被 无植被
结果记录
水流出盒口所 相同时间(24s)流
需时长
出水量
——
0ml
6s
约50ml
实验结果初步分析:植被覆盖,可减缓地表径流 速度,植物根系发育可疏松土壤,增加下渗,保 持水土。
水循环
w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 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课时内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 循环原理运用。
目录
1 实验探究 2 画图巩固 3 原理运用
wo
4 揭晓真相
第八大陆
垃圾大陆
太平洋垃圾带
一、实验探究 水循环的概念
实验目的: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大烧杯、表面皿、沙土、冰块、水、 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