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4《唐太宗》复习课件

选修4《唐太宗》复习课件

——元·戈直 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 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明·王夫之
你同意以上哪位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重点提升 1.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治世: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 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民族关系: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 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对外关系: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 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 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 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 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房 玄



内举不忌避亲 用人不问出身
外举不魏 征避仇 用人扬长秦 叔避短

杜 如 晦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用今人所原任用则,必须德以才德兼行、备学识为本。”
凌烟阁24功臣图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魏征、 尉迟敬德 、李孝恭 、 高士廉 、李靖 、萧瑀 、段志玄 、刘弘基 、屈突通 、殷开山、 柴绍 、长孙顺德 、张亮 、侯君集 、张公谨、 程知节、 虞世 南 刘政会、 唐俭 、李勣 、秦叔宝
领域
表现
原因
政治 经济
清明、社会稳定 恢复和发展
教训;用人;纳谏;
完善制度;
材料
以民为本,休养生息; 慎用刑法,仁义为本 材料
民族
团结、融合

国力;政策
材料
对外关系 结论
开放、交流密切
国力;政策;方针;
材料
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步入强盛
奠定了基础
梦回唐朝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língyǔ)常空, 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rěn ),米斗 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 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 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秦始皇与唐太宗的比较
秦始皇
时代: 战国后期—秦朝
封建社会初期
唐太宗
隋末—唐初 封建社会盛期
主要 第一次统一中国 制度调整善于用人 贡献:建立中央集权制 统治开明贞观之治
局限: 暴政
晚年骄奢
根源: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局限 (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人治)
自 已动手
生老病死,不可逆推,一代明君,亦是如此,但他所创 造的辉煌功绩,让世人称道,他的开明政策,被人效仿,同 学们,请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心情,在他的墓碑上给唐
单元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轮复习
一、登基之路 (自主阅读)
该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
皇这怎室种样内 残看部酷争 性待夺,嫡但帝长这位场子的斗继残争承酷并斗制未争和影,李响玄世唐武朝门民的之的稳变玄固就武基体门业现之了, 变?
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二、治世之路(627年—649年)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 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 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唐太宗
吸取隋亡的教训
材料二:“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
其有才,虽仇不弃。” “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唐太宗
太宗写一段墓志铭,给他进行总体评价,如: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是这样写的,“托马斯·杰 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 法令》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安葬于此。”
著名作家金庸也为自己设计好了一段墓志铭,“这里躺着 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 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图
材料三: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被巡幸,给事中张玄素 上书谏,以为:……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苍痍 之人,袭亡秦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 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资治通鉴·唐纪》
——《贞观政要》卷一
三、晚年之路(自主阅读)
1.过失 2.反省 3.评价
①纳谏渐少 ②滥用民力 撰写《帝范》(P12资料回放)
百家争鸣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唐·唐太宗
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 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 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 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岂不交有所益乎!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材料一: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 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 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唐太宗 材料二:
请问: (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思想?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论证唐太宗民族思想。
体会唐太宗——民族政策魅力
• 武力征服,战而后和——唐初,突厥、薛延 陀、土蕃等;
• 册封——西北各民族 • 设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
都护府(西突厥) •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政要·务农》
存百姓:休养生息,不夺农时,均田制、 轻徭薄赋
材料二:“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唐律》比《秦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如规定:对孕 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
慎用刑法,尊重生命,既体现仁德, 又保护了劳动力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父母。”
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唐太宗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
唐太宗对着魏征的画像做诗一首:
劲条逢霜摧美质, 台星失位夭良臣。 唯当掩泣云台上, 空对余形无夏人。
魏征
选贤长 孙 任能,知人程咬善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