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
索
一、农民群众的斗争Biblioteka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
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
二、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兴起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
思想 3、洋务运动的失败及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维新运动的兴起
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的三 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 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测试题
一、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
(1)原因
(2)康有为及其变法理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2、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
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爆发 1、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 2、武昌起义 二、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测试题
一、近代中国社会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其主要矛盾和基 本特点是什么? 二、试析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失败的原 因及其经验教训。
(2)教训:1)必须争夺领导权 2)坚持武装 斗争 3)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2、土地革命的兴起 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 (1)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其政 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 展的根本原因。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4)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贫穷与落后和经济、政治与 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是近代中国的 基本国情。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 义的统治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求得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 同富裕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任务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社会性质 2、经济成份 3、主要矛盾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总路线的提出 2、总路线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gzchai@
中编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一、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 革命任务 二、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五四运动 1、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 2、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其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 动的 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意义 1)中国革命有了先进的政党 2)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3)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沿革和现状 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 东思想概论(1998年6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6 年) 四、学习这门课的态度、方法和意义 要了解今天,迎接明天,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 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必须以史为鉴、鉴古知今、 让历史告诉未来;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崇高的理 想。
一、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1、选择苏联模式的必然性 (1)苏联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2)西方国家的封锁及新中国的 “一边倒” (3)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2、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苏联模式的弊端 (2)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 结 1、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 心任务 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三、探索中的曲折 1、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 2、大跃进和庐山会议 3、文化大革命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成就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林则徐等爱国官兵的斗争 3、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 1、清朝统治者的腐败 2、鸦片战争时期的卖国将领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即使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前,中国的社 会生产力水平仍不低于西方国家,生产总 量则远远超过之。 1820年中国占世界GDP总额32.9%,而英 国则占5.2%。可见国富未必力强,未必等 于民心归向。 2、经济技术落后
三、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1、国共和作的建立 2、大革命的兴起及意义 (1)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2)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 (3)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影响
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1)原因 :1)反革命势力的强大 2)国民 党新老右派的分裂活动 3)陈独秀的右倾机会 主义错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为新中国而奋斗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 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朝野望之若时雨, 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 左宗堂挽林则徐
鸦片战争留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1、在总体方面承认,鸦片战争的失败在于中国的落后; 在具体叙述上又认定,落伍的一方只要坚持抵抗,就有可 能获得胜利。 2、在总体方面承认,清王朝昧于世界大势,无力挽回颓 势;在具体叙述上又认定,林则徐等人代表了正确的方向, 只要他们的主张得以实施中国就有救。 3、统治者的观念。“华夷之辩”,不认为中国是世界的 一部分,而中国就是一个世界。 4、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英 国人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 化,顺合世界之潮流。
上册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下册 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文化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 现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九章 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新变 化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其主要内容是什 么?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程 一、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 1、国际形势 2、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3、经济形势 二、基本历史进程及主要问题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三、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发展
1、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革命遭受挫折及长征的开始 3、遵义会议及长征的胜利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全面抗战的爆发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西安事变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 一个重要阶段,为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奠 定了基础。 3、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在高中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共99课时。编写体例:1、每章有引言。引言介 绍本章内容的国际国内背景,当时中国所处的国 际地位,基本线索。2、课文分两种字体。宋体 字为正文是基本要求。楷体字为阅读文是正文的 说明补充、扩展和分析。3、专栏的文献资料。4、 地图、插图、表格。5、注释。包括扫清文言文 障碍、浅化课文、扩大知识面、介绍不同学术观 点、启发思考等作用。
第九章 折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以后,中国进 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此时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 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 衡的国家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现 成的道路可走,必须在实践中艰难探索。 其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2、“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这一理论的准确表述:无产阶级以农村革命根据 地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 为形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土地革命 (2)武装斗争 (3)根据地建设 (4)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