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2

财政学2

第二章财政政策的目标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C2、C3、A4、B5、B6、A7、A8、A 9、D 10、D 11、B 12、C 13、B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产品结构能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A、每一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3、生产效率的含义是: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使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4、产品组合效率的含义是: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D、产出水平最大化且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5、交换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A、每一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D、资源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6、生产效率要满足下述( )条件。

A、每一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B、每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C、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D、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7、下列哪种情况实现了帕累托最优?A、要使A的处境改善必然会使B的处境恶化。

B、若使A的处境变好,B的处境可以至少不变坏。

C、当B的处境给定时,A目前的处境不是他可以得到的最好的状况。

D、A可以来改善自己的处境,而且对B的福利没有影响。

8、以下哪一命题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都能接受。

A、只有在无知的面纱后面才能判断什么是公正的社会福利函数。

B、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C、社会福利是由社会上境况最好的那个人的效用状况决定的。

D、社会福利是由社会上境况最糟的那个人的效用状况决定的。

9、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A、资源配置效率B、收入分配公平C、经济稳定发展D、财政监督10、吉尼系数以()作为公平的含义。

A、规则公平B、起点公平C、经济公平D、结果公平11、吉尼系数取值范围:A、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

B、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

C、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0。

D、在-1到1之间。

12、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倍,吉尼系数:A、扩大一倍。

B、会扩大,但不到一倍。

C、不会发生变化。

D、会缩小。

13、如果向一个社会中的高收入群体征税,并将取得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群体,吉尼系数会:A、变大B、变小C、不会发生变化D、上述都有可能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A、C2、A、C3、A、D 4 、A、B、C、D 5、A、B、C 6、A、C 7、A、B、C1、下述()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A、如果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对产品的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B、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补贴使哪些社会群体受益?C、政府规定农产品的价格会对农业的产出量产生怎样的影响?D、政府税收最终是如何为社会不同群体承担的?2、下述()研究的是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A、降低进出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结构的影响。

B、对某种产品的价格补贴对社会上哪些群体较为有利。

C、区域间的差别税收政策会使投资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产生怎样的变化?D、消费税的税负归宿。

3、下述()问题研究的是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A、农产品补贴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社会群体?B、政府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会使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C、所得税的累进性会对劳动供给产生怎样的影响?D、政府若征收物业税最终会由谁来承担税负?4、下述哪些政策手段会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A、价格补贴B、税收C、政府购买D、公共管制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从结果公平来看,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就越公平。

B、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

C、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一个社会应追求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D、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按同一个比例增长,吉尼系数也会同比例增长。

6、在一个两人社会中,如果甲的效用从原来的10单位增加到20单位,乙的效用从原来的5单位增加到7单位:A、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增加了。

B、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减少了。

C、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增加了。

D、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减少了。

7、如果一个两人社会中甲乙各自的效用分配存在下述几种可供选择的状态:(1)甲有5单位效用,乙有3单位效用;(2)甲有7单位效用,乙有2单位效用;(3)甲有10单位效用,乙有3单位效用;(4)甲有3单位效用,乙有6单位效用。

下述( )是不正确的。

A、从状态(1)调整到状态(2),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都认为社会福利提高了。

B、从状态(2)调整到状态(3),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提高了,但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下降了。

C、从状态(3)调整到状态(4),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提高了,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没有变。

D、从状态(4)调整到状态(1),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下降了,罗尔斯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没有变。

第三部分判断题1、当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能够通过调整,使得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所有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时,这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处在帕累托效率状态。

( 0 )2、甲每月的收入是2500元,乙每月的收入只有500元。

有人认为这种收入分配状态是公平的,因为甲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是乙的5倍。

持这一观点的人所说的公平是指起点公平。

( 0 )3、生产效率只取决于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而与消费者的偏好无关。

( 1 )4、假定甲有10个单位的效用,乙有3个单位的效用。

如果通过调整可以使得甲减少为7个单位的效用,乙增加到5个单位的效用。

功利主义认为这种改变是不值得的。

( 1)5、甲的收入是乙的收入的5倍。

有人认为二者收入的差距太大,因此在分配上是不公平的,持这一观点的人所说的公平是结果公平。

(1 )6、假定甲有10个单位的效用,乙有3个单位的效用。

如果通过调整可以使得甲减少为7个单位效用,乙增加到5个单位效用。

罗尔斯主义认为这种改变是不值得的。

( 0 )7、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A的处境更好了,而其他人的处境都没有变化,那么改变后的状态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0 )8、当生产实现帕累托效率时,生产化妆品的资本与劳动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与生产航天飞机的资本与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 1 )9、边际转换率表示增加一单位A的产量必须放弃的B的产量。

(1 )10、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就越公平。

(0 )11、罗尔斯主义的选择结果必定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0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福利经济学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埃奇沃思盒状图生产效率交换效率产品组合效率规则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贫困指数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社会福利潜在的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衷主义平均主义最小者最大化原则无知的面纱第五部分问答题1、什么是效率,在理论上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什么是公平?有哪些不同的公平观念?3、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目标有什么区别?4、什么是无知的面纱?它对社会福利函数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C2、C3、A4、B5、B6、A7、A8、A 9、D 10、D 11、B 12、C 13、B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A、C2、A、C3、A、D 4 、A、B、C、D 5、A、B、C 6、A、C 7、A、B、C第三部分是非判断题1、错2、错3、对4、对5、对6、错7、错8、对9、对10、错11、错第四部分名词解释1、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什么是社会最佳状态的理论,它为评价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提供了分析方法。

2、资源配置:是指社会使用现有资源的方式。

3、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产品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以及各经济实体之间的归属。

4、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又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5、帕累托改进:如果对某种资源配置状态进行调整,使一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符合这一性质的调整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6、生产效率: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技术替代率,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就具有生产效率。

它在现实中的含义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7、交换效率:在产品品种和数量给定的条件下,满足某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他任何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的配置状态称为交换效率。

交换效率要求产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配置能使效用大到最大化。

8、产品组合效率:生产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即生产曲线在某一点的斜率)与消费方面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符合这一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产品组合效率。

产品组合效率要求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情况下产品的品种结构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9、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

公平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10、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

起点公平承认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

11、结果公平:是指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性,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不公平,反之就越公平。

结果公平强调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12、贫困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3、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围成的面积与绝对平等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比例被称为基尼系数。

它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数值的大小反映了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性程度。

14、洛伦茨曲线:是衡量一个经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工具。

将社会成员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所呈现之间的函数构成了洛伦茨曲线。

15、社会福利:是指社会整体的满意程度。

16、潜在的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调整使得一些人的境况有所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只要得到改善的人所增加的效用大于受损人所减少的效用,社会总福利通过调整有所增加,这种调整就被称为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