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及投资策略
近二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取得巨大的成绩。
但总体上看,市场基础依然薄弱,市场内在基础与市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改革一直处在我国各项改革的前沿,也确实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但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至今仅20多年,在发展起点上面临着与成熟市场迥然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外部环境,资本约束不到位,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和监管模式不完善。
新兴市场意味着不成熟,其本质是高波动率;转轨意味着股市今后向成熟市场发展。
在股市变革过程中,大部分投资者都将为之付出代价,一部分将成为先驱,也会造就一批富豪,能够在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的投资者必定成为最大的赢家。
我们必须立足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现阶段中国股市的特色。
特色一:为国企解困,股市成提款机
股市交易成本费用超越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大量IPO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从整体上意味着投资A股就是“零和戏”,市场的全体参与者必定赔钱。
在成熟股票市场,股市成长的原动力是上市公司的分红,而中国上市公司能够大方分红者寥寥无几。
上市公司分红不透明、无诚信、随意性强,许多上市公司更是长期一毛不拔。
上市公司的股东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淡漠。
股民错将股市当赌场,没有投资者或股东的到位监督,上市公司把股市当成提款机。
在众多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困难的、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这些公司靠上市圈到钱后来维持企业的生存。
可是大多数这样的企业,因为本身缺乏适应市场的竞争力,圈钱补充也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一世。
于是就有了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搞配股、搞增发,搞可转债。
特色二:信息不对称,监管需规范
在中国股市,往往上市公司出利好之前大涨,利好出来后又大跌。
而早知道此方
案的先知先觉者们逃之夭夭,无数小散被套其中。
特色三:涨过头跌过头,猴市特征明显
回顾中国股市,年平均波动率接近60%,成为世界上最猴的市场之一。
从上证指数看,从2005年6月6日998点起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猛涨到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又在1年时间内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很多股票在基本面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的前提下,股价下跌70--80%。
在高波动率背后是股市高换手率,中国股市换手率是香港市场的10倍,是新加坡市场的十余倍,如果把大盘看成一只股票的话,就可以理解中国股市的高波动性了。
反观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波动性近几十年来很少超过20%,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更是经常保持在10%以下,通常股市下跌20%称为熊市,下跌30%就称为股灾了,股价总是围绕价值波动,比较好地的揭示了经济学的概念。
我国股市一贯被称为政策市,股市的涨跌是受到政策推动,只要在股市里面待过一段时间的股民,对此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认同感,也能体会到政策对股市走向的那种难以言喻的影响力。
其实政策会影响股市,国内外皆然,只不过中国走的有点过头了,用我的体会来说就是政策是中国股市存在的价值,说的直白一点,股市还不能被称为是市场,跟房地产一样,是一个半行政半市场的怪物。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政策对中国股市的要求。
在90年代的股市意义非常明确,就是帮国企脱困,当然这个任务在2001年也就完成了,由于后来没有明确的政策目的,中国股市陷入了5年的熊市;从05年开始的大牛市,我们直观的理解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但背后影藏着的主题却是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那么这个任务也完成得非常漂亮, 05年以前由于股权分裂,国有部分没有市场价值,如果合理评估只能根据会计报表的账面资产来,现在不但有了而且也能自由变现了,绝大部分的股价还是远远高于账面净资产的,这不是保值增值是什么呢?那么目前政策对中国股市的要求是什么呢?这个跟我们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有关,现在中国正在做的一件大事就是经济转型,需要大力扶持服务型产业,而银行由于过去过度投资被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困住,没有多余资金来为民营的中小型企业服务,而转型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服务型民营企业,因为国企来搞搞不好的,所以我们就会看到目前新股发行速度为什么会如此快了?为什么股民抱怨声不断依然不停发了,这是政策的要求,政策只管最后大量的上市公司中能否出现一
些上市公司成长为大企业,残酷过程和股民的奉献那是必须的。
很多人理解的通过新股发行来解决流动性过剩只能算是表象,本质我个人的理解还是为了经济转型。
当然这个过程什么时候会终结,我觉得什么时候经济真正转型了,什么时候也就会结束这个过程了,当然所谓的牛市也会开启。
接下来分析一下中国股市的运行机理,因为只有很好的理解了这个,才能明白中国股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前面说过股市一个半行政半市场的怪物,因为真正的市场,供应和需求是完全放开自由竞争的,而我们供应是人为控制的,需求自由度相对高一些,但也受到影响。
真是这种运行机制,政策才真正支配了股市的涨跌,不然就跟国外一样,政策只能影响股市,但不能控制股市。
说起来房地产也是同样的运行机制,正是这种机制培养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也是目前中国改革最大的障碍。
那么这种机制未来有破除的可能,暂时不太可能。
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了解了中国股市存在的价值,下面才是我们作为一个股民真正应该关注的事,因为没有能力改造环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适应环境。
作为股民要怎么做才能在中国股市中生存?我们的投资策略应该如何?个人觉得第一种方法,就是巴菲特式投资,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用耐心取胜。
股市有牛熊,那是天道,就算政策也没有办法改变,如果你能在熊市的时候大举入场,静待牛市来临,最后在大家贪婪的时候出场,在股市生存难度不大,但这种方法为什么说易行难呢?关键这是一种境界,真正能做到需要大智慧。
第二种方法就是完全技术,完全根据市场的走势来做股票,市场牛市我就全力杀入,熊市我就空仓休息,这种跟踪市场走势的策略,个人觉得比较适合绝大多数人,我自己也是这种方法,因为第一种方法我还没有那种境界。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政策对中国股市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根据政策来炒股不是更好,原因就是我们是小散,资讯不足以这么做,另外就算你猜对了政策,但也很难猜对进出的时机,所以跟踪反而比较适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