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二、监测内容
建筑物变形包括:建筑物本身、建筑地基、场地 变形。对建筑物上部变形而言: (1)倾斜观测; (2)位移观测; (3)裂缝观测; (4)挠度观测; (5)摆动和转动观测。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5.2变形测量的精度与周期
为了了解引起破坏的量的特征,必须区分移动 与变形指标。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移动与变形指标的定义
• 下沉:某点计算时刻的高程减初始时刻的高程; • 水平移动:某点到控制点的距离的变化; • 倾斜:相相邻两工作点的下沉差除以其距离; • 曲率:两曲线段的倾斜差求得两曲线段中点的曲
率,即平均倾斜的变化。 • 水平变形:相邻两点的水平移动量不等而引起变
变形指标
• 倾斜:
i W3-W2 S2 3
• 曲率:
K234
i34i23 12(S23S34)
• 水平变形:
U3-U2
S23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曲率计算示意图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正、负曲率对建筑物的影响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监测点的平面位置的布置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例3:监测点的设置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例4:监测点的设置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形。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1.移动指标
(1)下沉: Wi Hi H0i
(2)水平移动: Ui Li L0i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5.1 变形量及变形监测内容
一、表达变形量的指标:移动量、变形量。 二、监测内容:建筑变形包含建筑物本身(基础与上部)、建筑地基及其场地的
变形。 (1)倾斜观测; (2)位移观测; (3)裂缝观测; (4)挠度观测; (5)摆动和转动观测。
然后以荷载或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变形为纵坐标,绘制各种变形曲线, 以便了解变形的幅度和趋势,预估可能稳定的时间及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 观测精度:有的有标准的规范,有的即使 没有规范,可参考同类型的其他监测。
变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观测周期
(以某一基础沉陷观测过程为例)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5.3监测点的设置(1)
(1)数量足够,点位适当; (2)便于现场观测; (3)便于保存,不受损坏。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尤其是水库、电站大坝、尾矿坝)、桥梁、码 头、电视塔、管道、地下工程等需要监测。
通常在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变形测量,并作 出相应的设计。在施工期间或运行期间作出定期 观测,有时也用后期补设标志进行变形观测。
变形测量要求: (1)有明确针对性; (2)能正确反映建筑物变形情况,了解其变形 规律。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第五章 工程建(构)筑物的变形测量
相关内容: 1.变形量、变形监测的内容; 2.精度与周期; 3.测点设置; 4.观测方法(沉降、倾斜、液体静力水准测 量、水平位移观测、挠度和裂缝观测、日照 和风振测量、变形测量); 5.成果整理。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对大型建(构)筑物:高层建筑、坝体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表达移动、变形量的指标
(1)移动指标: 下沉Wi,水平移动Ui
(2)变形指标: 倾斜i,曲率K,水平变形±ε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为什么要区分移动与变形指标
(1)一栋房屋,如果其整体刚度很大,如果仅有 下沉,或者水平移动,是不会造成损害的。
(2)相反,如果倾斜超过一定的值,或者曲率、 水平变形超过一定的值,是会造成严重损害的。
基坑监测
(1)基坑回弹观测:由于大型基坑开挖后,卸除了地基 土的自重,引起回弹;
(2)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测定大型建筑物地基内部各 分层土的沉降量、沉降速度、有效压缩层厚度;
(3)建筑场地沉降观测:包括相邻地基沉降、场地地面 沉降。
生物工程中心挡墙监测实例。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某工程中心挡墙采用土钉加肋柱梁支挡结构体系,土钉 间距1.2m×1.2m,成孔直径127mm,孔深7~14m不等, 挡土墙坡面采用厚100mm、C20强度等级的喷射混凝土。 如图1所示,西向挡墙AC长55m,高3~11m,其中BC 段长35m,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14根,自北向南编号 1~14,桩径1.0m,主筋为26根直径25mm钢筋,孔 深14.5~18.0m,桩长15.0~18.5m不等,地面标高-0.5m,桩顶 标高±0.0m,持力层为强风化板岩。南侧挡墙CD长22m, 采用与西向挡墙AB段相同的结构。
例2:汇源大厦高28层,为满足湘江大道功能需要, 其托换工程监测作业按有关文献,以及托梁设计最大 允许不挠度4mm为依据。监测精度按高精度要求的大 型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要求,即视线长度不大于30m, 前后视距差不大于0.7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大于1.0m, 视线高度不小于0.3m,观测点高差中误差不大于± 0.15mm,此要求同于特高精度要求的建筑物绝对沉降 量的观测中误差± 0.5mm的观测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 许值的1/6。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 四个角点、中点、转角处设置。此外: • (1)沿周边每隔10-20m; • (2)有沉降缝的两侧; • (3)内部承重墙或支柱; • (4)建筑物纵、横轴线。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例1:某展览馆沉降监测
变形测量中的变形观测与数据技术处 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