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练习题

第十二章练习题

第十二章练习题第十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 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B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C 一个中国D 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2、“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A 反对和遏制“台独”B 推进两岸“三通”C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D 回到“九二共识”3、“一国两制”构想是()A 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B 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提出的C 从解决澳门问题开始提出的D 从解决港、澳、台问题开始提出的4、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是因为()A 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B 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C 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D 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5、第一次提出台湾和平统一后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B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 《告台湾同胞书》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6、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 )A 完全自治B 高度自治C 享有充分的自治权D 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防务7、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B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C“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D 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可以请国际社会帮助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 )A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B 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C 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拖延D 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9、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 )治理A 港澳台人B 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C 中央政府委派的人员D 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10、日本侵占我国台湾的时间是(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B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C 1938年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之后D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二、多项选择题1、台湾问题是( )A 中国国内战争的遗留问题B 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E “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2、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 )A “一中一台”B “两个中国” C“一国两府”D “台湾独立”E “外国插手”3、“三通”是指()A 通商B 通航C 通邮D 通婚E 通话4、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 独立的外交权B 独立的防务权C 行政管理权D 立法权E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5、英国殖民主义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旧条约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B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C 1898年中英拓展香港界址条约D 1887年北京条约 E 1895年马关条约6、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的几个不变,即香港原有的( )A 社会、经济制度不变B 生活方式不变C 法律基本不变D 外交事务和防务不变E 政治体制不变7、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行两岸统一,就是()A 用武力解决B 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C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D 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E 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8、“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是( )A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C 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 保持港澳台行使外交权与国防权E 保持港澳台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9、“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点是( )A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 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C 高度自治D 50年不变E 完全自治10、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向世人宣布(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B 中国政府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C 保持香港现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D 英国以主权换治权E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三、简答题1、“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什么?四、论述题1、如何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A4、D5、B6、B7、D 8、A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2、 ABCDE3、ABC4、CDE5、ABC6、ABC7、DE8、ABCE9、ABCD10、ABC三、简答题1、“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有:(1)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实行“两种制度”,即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里,大陆地区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这里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而是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3)设置特别行政区。

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设置特别行政区。

2、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只能存在社会主义一种制度,而不能存在和社会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

现在,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家主体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将这两种制度统一于一个国家内,既实现国家的统一,又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但突破了单一制下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权力的范围,而且超出了联邦制下成员国的权力。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也为单一制国家结构提供了新鲜经验。

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3)对于台湾问题力争用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四、论述题1、(1)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如下:第一,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过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只能存在社会主义一种制度,而不能实行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现在,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国家主体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将这两种制度统一于一个国家之内,既实现国家的统一,又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第二,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实行一国两制为统一战线理论增加了新内容.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开辟了统一战线的新领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爱国,根本目的是统一祖国.这样就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性质更加鲜明,统一战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的统战对象不断增多.第三,一国两制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灵活运用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将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不同制度地区之间的关系,因此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灵活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2)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如下:第一,一国两制开辟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新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体现了照顾历史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它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它功于人民,益于人民.第二,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经济的发展.祖国统一后,大陆可以把特别行政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吸纳外资的渠道,学习资本主义的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行政区可以充分利用大陆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更好的发展自己,同时为大陆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好多国际争端,解决不好会成为爆发点.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的事实表明,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好办法,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新思路.2、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实现祖国统一,战争方式无异于兄弟相残,他人得利,并又损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

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

台湾经济真正以祖国大陆为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两岸经济各具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有益的。

我们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坚持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依法保障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

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积极推进两岸直接通邮、通航和通商,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要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主线,扩大两岸文化交流。

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是当前台湾民心所向。

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以及发展经济的要求,维护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

要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方针政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