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中学教育作为全民族素质教育和科学性基础教育,所肩负的责任尤为重大。
而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学教师,其整体素质如何则是能否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关键。
当然, 现代教育对中学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中学教师的创造精神和
创新意识是使学生不惧怕权威、敢于开拓、富于创造的重要保证。
有关培养中学教师创新意
识的重要性、创新意识的内容及培养途径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中学教师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前进 ,就必须敢于走新路,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而不能只是按部就班、跟在别人后面小心翼翼,亦步趋。
这就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不惧怕权
威、敢于开拓、富于创造性的创造型人才。
那么 ,素质教育培养的中学教师就必须具备创造精神
和创新意识。
很难想象一个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中学教师会培养出思维活
跃、敢于突破、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来。
因此,只有自身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
用自己的思想、自身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是创造型人才成长的助产士和催生剂
俗话说“: 名师出高徒”。
从我国数学家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到苏步青—谷超豪—李大潜 , 再到培养了 17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卡文迪斯实验室教授汤姆森和卢瑟福都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所说的“名师”,一定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学生跟随这样的教师学习不只是学习他
们已掌握的知识 ,更是学习他们的治学方法、知识结构。
教师的教诲相当于助产士和催生剂, 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会生产出聪明伶俐的婴儿。
(二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在实际问题面前虽有满腹经纶却也束手无策。
实际上,在教学双边活动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 ,一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共同努力、
相互配合下才能完成。
在这里,教师的“导”不是“给人鱼”,而是要“教人渔”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把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真正变成是自己的,再把内化了的知识 ,即已成为自己的想法和见
解的东西告诉学生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掌握一种思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高涨的创造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情感状态上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高涨的创造热情和各种行为表现会感染学生,使他们的情感也积极、活跃起来。
这种良好的情感
状态 ,会使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过程也异常活跃,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独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由此可见 ,重视高校教师创造意识的培育 ,是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学生的有力保证。
二、中学教师创新意识的内涵
中学教师创新意识是指他们必须拥有吸纳新知的开放意识,寻根究底的问题意识 ,坚持真理的独立意识和不怕权威的民主意识。
(一 )吸纳新知的开放意识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时代,各种思潮、各种学派、各类知识会不断从四
面八方涌来 ,叫人应接不暇。
作为有创新意识的中学教师不能只坐在书斋中,抱着几年甚至十几不变的讲稿 ,在落后与陈旧中寻求安稳,他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在迅速传递和反馈的大量
科技、教育信息中捕捉最新的、最前沿的信息,加以系统化筛选并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科的走向,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 )寻根究底的问题意识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解惑” ,即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为中学教师
要想更准确、更深刻、更透彻、更全面地为学生解答难题,自已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有寻
根究底的问题意识 ,因为有了问题才能更深入地去思考、去研究,这是萌发创新思想的前提, 也是引导学生创造的起点。
(三 )坚持真理的独立意识
中学教师不能只是唯书唯上、照本宣科,他们要有“标新立异” 、“打破常规”的独立意识,必
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思考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激
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带领学生去思考前人从未思考的事,探索前人
从未探索的领域 ,开拓通向真理的道路。
作为教师 ,如果他自己没有追求真理的独立意识,而是
懒于思考 ,人云亦云 ,循规蹈矩 ,他就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不怕权威的民主意识
在学术上 ,中学教师要有敢于批判、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有向权威观念、习惯势力冲击的勇
气。
同时 ,中学教师应把这种思想通过教学传达给学生,让这种民主意识深刻地影响学生,使他
们不受旧的思想、理论、学说的束缚,不被名人的权威吓倒,而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做人上,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 ,无论他的职务高低、家庭怎样、财产如何,人格都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因为是教育者就高出学生一头 ,而是要学会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 ,和学生交朋友 ,让学生感到人与人
的平等与友好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
三、培养中学教师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 )中学教师应走出书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中,中学教师必须打破自身的封闭性,走出书斋 ,开阔视野 ,以改革的参
与者和促进派的身份 ,深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得出自己对生
活、对科学文化、对社会的看法并传授给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不脱离时代,不脱离现实生活 , 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 )中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站在文化、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在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增长的速度极快, 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中学教师如果
还只是沉浸在自己上学时掌握的知识里,埋头于一本教科书中 ,就会显得十分狭隘和贫乏,更
谈不到会给学生以教育和启发。
因此,要不断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并努力加强对与自己教学
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与学习,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 ,不断将新学科知识融
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中 ,向“博大精深”迈进。
作为中学教师,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 努力成为学科带头人。
因为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掌握教学
规律与治学方法 ,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富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
作。
(三 )中学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直观性。
要彻底改变“纸上谈兵”的陈旧教学模
式,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要尽快打破课堂教学和现有知识结构的限制 ,因材施教 ,鼓励冒尖 ,不要一刀
切 ,否则就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取得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 ,而不是喂一口、吃一口地填鸭。
古人云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中学教师必须善
于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 ,完成教育任务。
(四 )中学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人的遗训至今仍富有深刻的哲理,更何况信息网络时
代 ,人们接收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
我们面对的是看电视玩电脑长大的孩子,他们知识面广,
思维敏捷 ,接受新知识快 ,有主见 ,独立性强 ,在许多方面值得教师学习。
因此 ,作为中学教师要使自己不断进步 ,不断完善 ,就必须虚心学习学生的优良品质 ,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才能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