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微量元素的检验(一)电解质1.血清钾(英文缩写K)【参考区间】3.50~5.30mmol/L。
【解读要点】(1)血清钾是维持细胞生理活动的重要阳离子,有助于维持组织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参与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保持神经肌肉等细胞应激的正常功能。
一旦发生明显高或低钾血症,都可以引起心搏骤停。
本项目属于急诊检验项目。
(2)血清钾增高: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性疾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心力衰竭、休克、缺氧、尿毒症等所致尿少、尿闭等肾功能受损以及重度溶血反应、挤压综合征、补钾过多等。
(3)血清钾过低:见于严重腹泻、呕吐、肠瘘等使大量钾随消化液排泄丢失;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使用皮质激素、醛固酮增多症;长期使用利尿药等造成钾丢失过多时;大量输入葡萄糖及胰岛素;代谢性碱中毒;周期性瘫痪发作期;正常情况下,钾盐摄入量不足、禁食而没有及时静脉输液补钾,也可引起血清钾降低。
2.血清钠(英文缩写Na)【参考区间】137~147mmol/L。
【解毒要点】(1)血清钠增高:多见于高渗性脱水(如昏迷患者、食管疾病不能下咽者、高温环境大量出汗、肝硬化、脑外伤、脑血管意外、严重脱睑、尿崩症、渗透性利尿等)和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血清钠过低:多见于腹泻、呕吐、肠及胆道造瘘、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后只补充水分等使钠损失过多,以及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并发酸中毒等。
属于急诊检验项目。
3.血清氯(英文缩写Cl)【参考区间】99~110mmol/L。
【解读要点】(1)血清氯增高:见于高渗性脱水,如昏迷患者,食管疾病不能下咽者,高温环境大量出汗,以及肝硬化、脑外伤、脑血管意外、严重脱水、尿崩症、渗透性利尿等患者;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长期服用肾上腺激素等患者;急性或慢性肾小球炎;尿道或输尿管阻塞;呼吸性碱中毒;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输入含氯离子高的药物或大量服用氯化铵等患者。
(2)血清氯过低:见于严重呕吐(胃幽门梗阻时)、腹泻、消化液大量丢失、呼吸性中毒、糖尿病、肺炎、肠梗阻、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表现为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应用呋塞米等利尿剂、长期低盐饮食等患者。
血清氯属于急诊检验项目。
4.血清钙(英文缩写Ca)【参考区间】2.08~2.60mmol/L。
【解读要点】(1)血清钙增高: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肾癌、肺癌、肝癌、乳腺癌、骨肿瘤、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钙、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炎并发尿毒症、艾迪生病、肿瘤所致的广泛骨转移等患者。
(2)血清钙过低: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维生素D缺乏症、钙及维生素D吸收不良、佝偻病、软骨病等,也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婴幼儿发生抽搐、妊娠后期,也可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而发生手足抽搐等。
5.血清无机磷(英文缩写P)【参考区间】0.96~1.34mmol/L。
【解读要点】(1)血清无机磷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如肢端肥大症)、维生素D过多症、慢性肾炎晚期、急性酸中毒、尿毒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时、淋巴瘤、白血病等。
此外,当患者正在使用雄激素、某些利尿剂与合成类激素时,也有可能使血清磷升高。
(2)血清无机磷过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软骨病、长期腹泻、吸收不良、严重糖尿病、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小管酸中毒、肺心病、肠道吸收不良等以及大量注射葡萄糖的患者。
6.血清镁(英文缩写Mg)【参考区间】0.70~1.10mmol/L。
【解读要点】(1)镁在机体内对许多酶产生激活作用,例如可以激活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己糖激酶、羧化酶等;抑制各类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因此,一旦镁量减少就可发生颤抖、抽搐等症状。
如果镁量增高,即可产生嗜睡、肌肉无力等症状。
(2)避孕药容易干扰女性对镁的吸收,也会造成镁的流失,所以此类女性应特别注意自己对镁的摄取量。
(3)酗酒的人,吸收营养的能力会逐渐衰退,加上酒精会加速镁、锌等矿物质的流失,使体内的镁含量偏低而引发镁的缺乏症,所以需额外补充;经常从事剧烈运动者,大量运动后,人体会排出大量汗水,使镁随着汗水而流失,此时应将流失的镁加以补充,这样可以降低疲劳度;容易紧张的人,镁有协调神经传导及调节肌肉收缩、放松的作用,能抗压、预防失眠,对于舒缓紧张与焦虑的情绪有相当好的效果。
(4)血清镁浓度增高: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爱迪生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痛风、铅中毒等。
(5)血清镁浓度降低:见于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肝硬化晚期、肾盂肾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长期腹泻、吸收不良、佝偻病,长期应用强利尿剂或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以及使用新霉素、庆大霉素、洋地黄等药物之后,均可能引起低镁血症。
(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1.血清铁(英文缩写Fe)【参考区间】13~32μmol/L(75~180μg/dL)。
【解读要点】(1)铁是形成血红素的必需元素,血红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原料,也是促进B族维生素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
铁最显著的功效是补血,被誉为补血能手。
血红素能携带充足的氧气供给人体全身细胞及组织器官,使人身体健康、脸色红润。
(2)下列情况需要适当补充铁质:①女性因为生理周期每个月会大量丢失铁质,经期长或经量多的女性更需多加补充;为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补充产妇分娩过程流失的血液,孕妇和产妇需要适当补充铁质;②运动员要求肌肉及细胞有较高的含氧量,以增强体力及耐力,更需要补充足够的铁质;③儿童与青少年在身体和心智上的发育很快,血液体积增加,对铁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补充;⑤老年人因造血功能减退,对铁的吸收能力逐渐下降,进食量逐渐减少,对鱼、肉等食物的摄入也因健康因素而受限制,植物性食品中的草酸和膳食纤维等会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率,此时每日应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老年人贫血。
(3)血清铁降低:多见于缺铁性贫血、急性或慢性感染、尿毒症、恶病质、恶性肿瘤、妊娠及婴儿生长发育期、营养不良、慢性腹泻、胃肠道疾病、铁丢失增加等。
(4)血清铁增高:多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性、恶性贫血、铅中毒、维生素B6缺乏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冠心病等。
2.血清锌(英文缩写Zn)【参考区间】11~27μmol/L(72~180μg/dL)。
【解读要点】(1)锌是合成蛋白质、核酸的主要物质,参与人体几十种酶的合成;锌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防止味觉丧失,增进食欲;人类绝大多数疾病都与某些酶的功能(活性)低下有关,所以被誉为“生命的火花”。
(2)促进性器官发育,促进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发育,对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期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锌的营养价值显得更为重要。
(3)锌是神经发生和突触发生中的必需元素,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代谢、学习、记忆等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4)锌是维持人体正常味觉和食欲的元素,缺锌后口腔黏膜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容易阻碍味觉产生,共同导致“食之无味”,感觉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形成厌食、偏食,严重者产生异食癖。
(5)血清锌降低:多见于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各种贫血、恶性肿瘤、尿毒症、肺癌、糖尿病、心肌梗死、慢性感染、严重烧伤、胃肠道吸收障碍、发育迟缓、男性生殖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食欲减退、伤口愈合迟缓等。
(6)血清锌增高:主要见于工业污染引起的急性中毒、儿童补锌不当等。
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高血压,影响胆固醇平衡、让“好”的胆固醇(HDL)下降、“坏”的胆固醇(LDL)上升,抑制免疫功能,让免疫力下降等。
3.血清铜(英文缩写Cu)【参考区间】12~28μmol/L(75~180μg/dL)。
【解读要点】(1)铜与铁一样存在于红细胞内外,帮助铁质传递蛋白质,并在血红素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体内缺乏铜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进而引起继发性贫血。
无论男女,若其体内缺铜,可致头发变白,牙齿轻易脱落。
(2)铜能影响骨骼、心血管系统及结缔组织的代谢。
对于骨骼来说,缺铜会造成软骨发育不良,产生缺陷,致使关节变形、骨质疏松、骨骼畸变易折。
对心血管系统来说,缺铜会导致心肌纤维异常、心肌细胞氧化和代谢紊乱,引起心脏畸形和心肌病变,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死亡;同时还会使血管组织失去弹性,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主动脉或大血管突然破裂。
(3)铜可促进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在滥用药物或酒精而引发的神经危害期间,适量补充铜会对病情有所帮助。
(4)血清铜降低:主要见于两种遗传性铜代谢疾病——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和Menkes综合征(卷发或硬发综合征)。
也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婴儿营养不良等。
(5)血清铜增高:主要见于毛细胆管性肝炎、胆汁淤滞。
也可见于甲亢、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心病、阻塞性黄疸、白血病、贫血等。
4.血清锰(英文缩写Mn)【参考区间】73~255nmol/L(0.4~1.4μg/dL)。
【解读要点】(1)锰是延缓人体衰老的重要物质,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形。
当人体内锰缺乏时,骨骼生长异常,生殖器官障碍;锰具有消除疲劳、缓解神经过敏而引起的烦躁不安,以及使人精神焕发的作用;儿童体内缺锰时,会出现身体发育缓慢、畸形等症状。
(2)血清锰降低多见于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芽肿、胆固醇过高。
(3)血清锰增高见于锰中毒、急性肝炎、肿瘤、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精神异常等。
5.血清铬(英文缩写Cr)【参考区间】0.246~1.064μmol/L(1.28~5.54μg/dL)。
【解读要点】(1)铬可以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所以又称葡萄糖耐受因子(GTF)。
GTF的功能是协助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维持正常浓度,缺乏铬会使胰岛素的功能下降,造成血糖控制不良,也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铬可帮助人体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减肥的作用。
(2)血清铬降低:见于糖尿病、冠心病。
(3)血清铬增高:主要见于铬中毒及从事铬作业人员的慢性铬中毒等。
6.血清钴(英文缩写Co)【参考区间】<42.5nmol/L(<0.25μg/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