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技术
尼龙肠衣、玻璃纸肠衣、纤维素肠衣不可食用 ,胶原蛋白肠衣可以食用。
22
2、蒸煮袋
蒸煮袋是一种能进行加热处理的复合塑料薄膜 袋,它具有罐头容器和耐沸水塑料袋两者的优 点,因此,又称之为“软罐头”。 蒸煮袋多用三层材料复合而成,具有代表性的 蒸煮袋结构是:外层为聚酯膜,作加强用;中 层为铝箔,作防光、防湿和防漏气用;内层为 聚烯烃膜(如聚丙烯膜),作热合和接触食品用 。
4、猪屠宰前经过剧烈的活动,能够刺激肉质快速 成熟,提高嫩度。 【× 】
5、将灰白、柔软和多汁出水的肉称为DFD肉。 【×】
25
6、猪肉在加热后蛋白质发生变性,其颜色由鲜 红色变成灰褐色的原因是 【C 】
A. 肌红蛋白被氧化 B. 血红蛋白被氧化 C. Fe2+在高温下被氧化成Fe3+ D. 加热过程中肉汁发生流失
33
(五)腌制方法
1、干腌法
干腌是利用食盐或混合盐,涂擦在肉的表面,然 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依靠外 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 在腌制过程通常需定期地将上下层食品依次翻转 ,又称为翻缸。同时要加盐复腌,每次复腌用盐 量为开始时的一部分,通常2-4次。 腌制肉时食盐用量通常为17-20%;冬天可减少 ,14-15%;
34
干腌的优点:操作简单、制品较干,易保藏; 无需特别当心;营养成分流失少。
干腌的缺点:腌制不均匀、失重大,味太咸、 色泽较差,若用硝酸盐,色泽可以好转。 我国的名产金华火腿、咸肉、烟熏肋肉和鱼类 等常采用干腌 。
35
2、湿腌法
湿腌法即盐水腌制法,就是在容器内将肉浸泡 在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中,并通过扩散和水 分转移,让腌制剂渗入食品内部,并获得比较 均匀的分布,常用于腌制分割肉,肋部肉等。 腌制浓度一般为15~20%,有时饱和盐水。
肉在任何腐败阶段,对人都是有危险的。因此禁 止食用,应予以废弃!
9
2、腐败肉的特征
1.胴体表面非常干燥或者腻滑发黏。
2.表面呈灰绿色、污灰色、甚至黑色,新 切面发黏发湿,呈暗红色、微绿色或灰色。 3.肉质松软或软糜,指压后的凹陷完全不 能恢复。 4.肉的外表和深层都有显著的腐败气味。
5.呈碱性反应。
28
(一)腌制的防腐原理
1、食盐的防腐作用 (1)脱水作用 盐浓度>2.5% 大多数微 生物暂时性受到抑制。 盐浓度> 10-15%大多数 微生物完全停止生长。
(2)影响细菌的酶活性
(3)毒性作用 (4)离子水化作用 (5)影响氧气的含量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防腐作用 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最大使用量为 0.15g/kg。 3、香辛料的防腐作用
15
3、风味:肉的风味由肉的滋味和香味组合而成。
因素 影
年龄 物种 性别 脂肪 氧化 饲料 腌制 细菌 繁殖 疾病 贮藏
响
年龄愈大,风味愈浓。 物种间风味差异很大,主要由脂肪酸组成上差异造成; 物种间除风 味外还有特征性异味,如羊膻味、猪味等。 未去势公猪,因性激素缘故,有强烈异味,公羊膻腥味较重,牛肉 风味受性别影响较小 氧化加速脂肪产生酸败味,随温度增加而加速。 饲料中鱼粉腥味、豆粕、蚕饼、牧草等味,均可带入肉中。 抑制脂肪氧化,有利于保持肉的原味。 产生不良气味或腐败味。 屠畜宰前患有某些疾病,可使肉带特殊的气味。 屠畜宰前被灌服或注射过具有芳香气味或其他异常气味药物,可使 肉带有药物的气味。 肉在不良环境贮藏和在带有挥发性物质如葱、鱼、药物等混合贮藏, 会吸收外来异味。
20
天然肠衣的使用要点
肠衣保存温度在0~10℃ ; 同一种产品必须使用品种、规格一致的肠衣; 使用前必须进行温水浸泡、内外反复进行清洗
21
(2)人造肠衣:包括纤维素肠衣、胶原肠衣、 尼龙肠衣、塑料肠衣(PVDC肠衣)、玻璃纸 等。
人造肠衣使用方便,安全卫生,标准规格,填充 量固定,易印刷,价格便宜,损耗少。
37
3、混合腌制法
这是一种干腌和湿腌相结合的腌制法,用于肉类 腌制可先行干腌而后放入容器内用盐水腌制。 如南京板鸭、西式培根的加工。
混合腌制法特点:
混合腌色泽好、营养成分流失少、咸度适中。 干湿腌结合可以避免湿腌液因食品水分外渗而降 低浓度,也不像干腌那样使食品表面发生脱水现 象。
38
4、盐水注射腌制法
29
(二)腌制的发色原理
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变色作用
首先在酸性条件和还原性细菌作用下形成亚硝酸 。亚硝酸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化合物,腌制过 程中在还原性物质作用下形成NO (亚硝基)
( 1 )
(2)
NO MB
适宜条件
NO — Met — Mb
NO — Mb NO—血色原(Fe++) 亚硝基血色原 (稳定粉红色)
4
二、肉的成熟与腐败变质
(一)肉的僵直
屠宰后的畜禽肉,随着肌糖原酵解和各种生化反 应的进行,肌纤维发生强直性收缩,使肌肉失去 弹性,变得僵硬,这种状态称为肉的僵直。 僵直肉的特点: (1)弹性差 (2)持水性降低 (3)适口性差
5
(二)肉的成熟
1、概念
成熟是指尸僵完全的肉在冰点以上温度条 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僵直解除、肌肉变软 、系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改善的过程。
7、动物在被屠宰以后,肌肉存放于缺氧状态下 其颜色会逐渐变得暗红,这是由于肌红蛋白和 血红蛋白处于缺氧状态的结果。【√ 】
26
第二节 肉制品加工基本原理和方法
27
一、腌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腌制是以食盐为主,并添加其他辅料(硝酸盐 、亚硝酸盐、蔗糖、香辛料等)处理肉类的过 程为腌制。腌制主要为了改善风味和颜色,以 提高肉的品质。
23
课堂练习
1、构成猪胴体的瘦肉的主要组织是【 A 】
A. 骨骼肌肉组织 C. 心肌组织 B. 平滑肌组织 D. 神经组织
2、家畜肌肉呈现出来的颜色,主要是由于下列 哪一种物质显现的颜色所致 【B 】
A. 血红蛋白
C. 胶原蛋白
B. 肌红蛋白
D. 金属铁离子
24
3、导致肉品腐败的主要因素为微生物和【 C 】。 A.食品本身 B.氧气 C.酶 D. 水分
针头肌肉注射最适用于形状整齐而不带骨的 肉类,用于腹部肉,肋条肉最为适宜。用盐水注射 法可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得 率,降低生产成本。但其成品质量不及干腌制品, 风味略差,煮熟时肌肉收缩的程度也比较大。
注射腌制的肉制品水分含量高, 产品需冷藏。或常与其他方法 结合使用,才能达到保藏。
13
2、嫩度
肉的嫩度是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程度,是 对肌肉各种蛋白质结构特性的总体概括。肉的 嫩度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含义: (1)肉对舌或颊的柔软性
(2)肉对牙齿压力的抵抗性
(3)咬断肌纤维的难易程度
(4)嚼啐程度
14
影响肉嫩度的因素
因素 品种 年龄 性别 运动 肌肉部位 大理石纹 僵直 解冻僵直 成熟 电刺激 热处理 影 响 不同品种的畜禽肉在嫩度上有一定差异 年龄愈大,肉亦愈老 公畜肉一般较母畜和腌畜肉老 一般运动多的肉较老 肌肉部位不同,嫩度差异很大,源于其中的结缔组织的量和质 不同所致 与肉的嫩度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动物宰后将发生死后僵直,此时肉的嫩度下降 导致嫩度下降,损失大量水分 僵直过后,成熟肉的嫩度得到回复,嫩度改善 可改善嫩度 加热对肌肉嫩度有双重效应,它既可以使肉变嫩,又可使其变 硬,这取决于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39
二、肉糜乳化的基本原理及肉糜的乳化方法
肉糜俗称乳化肉馅,是由斩碎或研磨碎的肉、脂肪颗 粒、水、溶解的蛋白质、淀粉、食品添加剂、香辛料 等在各种作用下形成的高粘度膏状物。 乳化是指肌肉、脂肪、水和盐混合后经高速斩切,形 成水包油型乳化特性的肉糊的过程。 机械作用使肌原纤维蛋结构变化,蛋白质亲水基团暴 露。 添加的盐类使蛋白质吸水膨胀,形成凝胶体系。
16
4、系水力
肌肉系水力也称保水性,是指肌肉在一系列加 工处理过程中(例如压榨、加热、切碎、斩拌) 能保持自身或所加入水分的能力。 肉的保水性与肉的嫩度、多汁性和加热时的液 汁渗出等有关,对肉品加工的质量和产品的数 量都有很大影响。
17
(二)调味料
咸味料 甜味料
鲜味料
食盐、酱油、酱、豆豉等
6
2、成熟肉的特征
(1)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2)呈酸性反应。 ( 3 )胴体或大块肉表面形成一层干燥薄膜, 既可防止肉的水分蒸发,减少干耗,又可阻止 微生物的侵入。 ( 4 )肉的横断面有肉汁渗出,切面湿润。肉 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具特有香味。 (5) 肌肉柔软,具有一定的弹性。
肉制品加工技术
1
第一节 肉制品加工基础知识
2
一、肉的形态组织
1、肉的概念
肉是指畜禽经屠宰后除去毛(皮)、头、蹄、 尾、血液、内脏后的胴体,俗称白条肉。 红条肉是指生猪采取生剥或烫剥后把白条肉表面 脂肪取净,只能看到红色肌肉和骨头。 刚宰后不久的肉称为“热鲜肉”;经过一段时间 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而不冻结的肉称为“冷 鲜肉”;经低温冻结后的肉则称为“冷冻肉”;
腌肉用的盐液除了食盐外,还有亚硝酸盐、硝 酸盐,有时也加糖和抗坏血酸,主要起调节风 味和助发色作用。
36
湿腌法的特点: 腌肉时肉质柔软,盐度适当; 腌制时间和干腌法一样,比较长;所需劳动量 比干腌法大; 制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及干腌制品; 蛋白质流失较大;因水分多不易保藏。 主要腌制分割肉、肋部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