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之浅析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高中物理难教难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对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都与初中物理存在明显的区别。
学生升入高中后,感到物理难学。
原因是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跨度很大,导致初、高中物理教学出现脱节。
由于存在脱节,给新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
因此,如何解决此问题,使学生顺利从初中到高中过渡,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
结合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体会,认为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衔接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学互相不了解实际情况
,使初中物理教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情况、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
2.教材编写顺序不合理
理新教材都是由同一个编写组编写的,在初中课改的实践中,这套
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切实可用。
但是新教材中也存在着编写顺序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先讲重力后讲质量,不利于学生对重力与质
量关系的理解;高中物理教材中先讲物体的运动,然后才讲物体的
受力,这样学生在理解加速度时就出现了困难。
3.教材难度猛然增大、数学工具跟不上
,高中教材在难度、内容上提高且增多。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实现了三个过渡。
第一,从标量到矢量:如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等,学生刚接触矢量总是感觉一头雾水。
第二,从简单到复杂:如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三,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阐述也从通俗易懂到科学严谨。
高中物理内容虽然也是力、热、电、光等部分,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一般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形象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视理论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提高,经常运用斜率、三角函数、数列求和、求极值、数学归纳法等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这些数学工具学生在初中接触的少,甚至有些数学工具根本就不知到,这些都是
造成学生感到难学的原因。
4.教师不钻研课标以及教法上不求创新
低、教学进度慢,老师往往会对重要概念、规律性的东西反复练习,习题类型少变化少。
考试时只要记住公式、背好概念,一般也能取得较好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
的坏习惯。
到高中后,教学进度加快、课堂教学密度增大、对知识的要求大大提高,需要学生多分析、思考、练习,才能掌握,且习题类型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就会明显感觉不适应。
,尽管物理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好几年了,据了解仍有部分教师还未见过《物理课程标准》,且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人不多。
在备课时还是老一套,最多只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摘取课标中的某一部分的内容标准,没有大局观念,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造成课堂教学混乱,进而影响老师课改的信心。
5.学生不会因地制宜的进行学习
,大多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复习的习惯。
高中物理学习,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重视逻辑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
例如:针对具体物理问题,必先经过审题、分析物理情景,这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方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出方程等。
这些能力不是由初中进入高中前后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形成的。
所以进入高中学生如果没处理好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往往照搬初中学习方法,就会跟不上高中物理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感到高中物理枯燥、单调,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越学越感觉到
难。
6.学生的认识态度不能尽快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轻松,而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一旦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普遍觉
得学习、心理负担都加重了,对于还习惯于初中基础知识考查的高一新生来说,首先在思想上准备不够充分,其次在能力要求上储备
不足,特别是高一物理要求学生会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但
由于教材的缘故,使学生上课时一头雾水,造成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有畏难情绪、缺乏信心。
再次由于初中考试的一帆风顺,造成学生低估了物理学科难度,如果这时老师又不正确引导,其引起的后果
必然是部分学生放弃对物理的学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初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