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酷热(chì)蹊跷(ráo)为虎作怅(chāng)B发酵(xiào)骈体(pián)风餐露宿(sù)C间隔(jiàn)劲旅(jìn)动辄得咎(zé)D圆寂(jì)倒溯(sù)牝鸡司晨(pìn)2.下列同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符箓欣羡肇事轻歌曼舞B筹划谄媚清亮重蹈复辙C官邸忠厚相持利令志昏D妥贴糟践搓商舐犊之情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亚洲地域宽敞。
跨寒、温、热三带。
只因各地地势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B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事实上,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D“你明白吗,”那声音最后说:“今后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那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已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略略交谈几句,就明白了道士的________。
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余外。
道土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
②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规定得________过于繁琐。
②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_______的晚霞。
那儿,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A品味不免凄凉B品位未免凄艳C品位不免凄艳D品味未免凄凉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见解深刻,切中时弊,提出了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B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情愿搬家。
C他太卑微,太微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
D关于科学精神匮乏的国度来说,对常识和理性的呼吁,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缘故之一确实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B 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驿站,甚至在战争时期,也不能完全阻止文化的交流。
C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专门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D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7.填入下文横线上的一项是()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
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基座垒以青砖,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B塔心坚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这是从几座坍弛的道士塔来看出来的C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D从几座坍弛的来看,用心竖一木桩,基座垒以青砖,四周以黄泥塑成二、填空题8.请在横线上填写两句话,要求所用句子与前后句内容、句式一致。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一辈子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2)__________,__________,西风紧,北雁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IO.余秋雨,1946年生,_________人,中国大陆闻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
上海写作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秋雨台湾演讲》等,他是目前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中阻碍最大的作家之一。
三、阅读题(一)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
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内,受到了烈火的欢迎。
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
他们在叙述中常常提到惊奇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
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差不多上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能够佩服他们。
然而,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差不多的前提。
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只是出现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阴森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捡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远远离开区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关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
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挡住他们的车队。
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
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
什么都成,确实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如何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
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形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到里面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模样。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形,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大舒心,被我挡住的军队,怎么说应该驶向哪里?那个地点也难,那儿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11.“常常提到惊奇的王道士”的“惊奇”,其含义是()A 斯坦因他们觉得王道土脾气惊奇,行礼行的鞠躬礼,称呼称什么“司大人讳代诺”什么的。
B斯坦因他们觉得王道士头脑好简单,编几句瞎话,他就相信了。
C 斯坦因他们觉得王道土连一点经济头脑也没有,得一点小利就心中意足。
D斯坦因他们觉得让王道士这么一个蠢人,这么一个对文物毫无知识的道士掌管敦煌的稀世之宝,是令人惊奇的。
12.“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差不多的前提”,这些“极差不多的前提”是什么?13.说明“要么我捡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在文中的含意。
14.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5.一批洞窟文献送京的情形说明哪些问题?16.“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一句,是狠狠心说的,又觉“终究说得不太舒心”,如此的思想感情如何样明白得?17.“大哭一场”表达什么感情?(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①书法艺术在总体上是一种形式美,它与运气的关系曲折错综、许多性格脆弱的文人却有一副奇崛的笔墨而沙场猛将的字迹倒未必有杀伐之气。
中国传统文人面壁十年,博览诸子,行迹万里,宦海沉浮,文化人格的土纳几乎是一个混沌的秘仪,不可轻易窥探;而当文化人格折射为书法形式时,又会增加几层别样的云霭。
②被傅青主所瞧不起的赵孟頫,他的书法确有甜媚之弊,但甜媚之中却又时嶙嶙峋峋地有着许多前人风范的沉淀。
清代书法评论家包世臣说,见到一幅赵孟頫的墨迹,乍看全是赵孟頫,但认真一看,那个过于纯洁的赵孟頫就不可能是赵孟頫。
赵孟頫学过二王,学过李北海,学过褚河南,没有这些先师们的痕迹,赵孟頫只剩了一种字形,明显是赝品。
③那个论断着实高妙。
像赵孟頫这么复杂的文人,只能是多重人格结构汇聚和深化的结果。
差不多汇聚、溶化成了一个卓然独立的大伙儿,竟能够—一寻其脉络,并在墨迹上指认出来,这种现象,与人们平常谈艺时津津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
那个地点,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点。
④“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的情形也是有的,要紧显现在早期创业者群体中,如王羲之,曾尽心学习过卫夫人的书法,后来又追慕钟繇和张芝,还揣摩过其他许多秦汉以来的碑迹,他自称隶胜钟而草逊张,终于融会贯穿而攀上万世瞩目的书学峰巅。
要在王羲之的行书中—一辨认出他师法过的汉代书家的痕迹,不太容易,然而,当高峰树起之后,他也就成了后世书家不能不继承的遗产。
继承者又成了高峰,遗产也就累聚成一座深幽重叠的迷宫,使代代子孙既富足又惶恐,即使力求创新也摆脱不了遗传的干系。
苏东坡确实是敢于创新的了,但清代翁方纲却一眼看破,说苏字中最好的仍旧是带有晋贤风味的那一种。
二王余绪的远代流注,连苏东坡也逃只是。
⑤这确实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
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的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总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
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
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互渗于时刻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
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
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惰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慢慢压弯。
请看,仅仅是一支毛笔,就负载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节出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笔墨祭》)18.第③段开头说“那个论断着实高妙”其中“那个论断”指什么?19.第③段末尾说“那个地点,展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特点”,请简要说明这种“重要特点”的内容。
20.第⑤段开头说“这确实是可敬可叹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那个地点指什么?什么缘故说是“可敬可叹”的?请摘引原文加以简要说明。
答:①“中国文化”那个地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说“可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说“可叹”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是对本文的一些明白得,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几项()A文品与运气、书品与运气是不完全一致的,其关系曲折错综。
B傅青主认为赵盂頫的书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淀着许多前人的风范.C包世臣说:“乍看全是赵盂頫。
”那个“赵孟頫”和后面的“一种字形”所指相同。
D文章举苏东坡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要完全摆脱传统的阻碍专门不容易。
E末段中说:“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慢慢压弯。
”“华丽的重担”那个比喻的是个人的名和利等等。
F文章最后说:“请看,仅仅是一枝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一枝毛笔”比喻“书法”,“文人”泛指所有的“文化人。
”参考答案一、1. D(A 蹊跷qiāo B 发酵jiào C 动辄zhé)2. A(B“复”应为“覆”C“志”应为“智”D“搓”应为“磋”)3. B(A句号滥用C括号位置不对D 冒号应为逗号)4. B (“品位”指人、物品和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品味”指认真品味、玩味或物品的品质与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