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
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地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 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 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 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 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 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 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壁画
莫高窟佛像
窟 中 石 像
第45窟(盛唐)天王
第159窟(中唐) 菩萨
莫高窟第332窟
飞天
质疑探究,理解感悟: 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们是怎样失去的? 我们应该恨谁?
质疑探究,理解感悟
探究一:
我们失去了什么?
走莫 的高 壁窟 画壁 。画
, 空 白 位 是 被 盗
敦煌328窟唐代塑像,图中用圆圈标注的地方, 原有一尊菩萨,被英国人盗走,现存波士顿博物 馆。现在还能看出地上留下的一个圆坑。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
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 化史学者、散文家。在家乡读 完小学后到上海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和大学, 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海内 外出版过史论专着多部,曾被 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 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 辞职后潜心写作,是目前全球华 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作家.
(4)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 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 博物馆里! [明确]:正话反说。虽然作者觉得与其让文物在无知的官 员手中流转,在流转中遗失,还不如为它找一个安全的住 所。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不爱惜这些文物,恰恰相反,这 正表现了他的爱惜和无奈。
2.(劫掠中):“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 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他们只得 幽默地耸耸肩”。
3.(劫掠后):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 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敦煌历难数字
四万 多件
北京图书馆
一万余册
英国图书馆
11297册
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6000册
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 11050册
王道士不懂得文物的价值更不明了何为爱国主义, 他对宗教的虔诚使固有的愚昧衍生为痴呆和猥琐,他 的行为于国于民罪不可赦,但与割地卖国以保王位的 统治者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了。况且,王道士正 是那个时代统治阶级造就的怪胎,那个时代给他提供 了祸及千古的“机遇”,所以说“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 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历史的偶然———一个错误, 造就敦煌学的“开洞”鼻祖。
文化大盗—斯坦因
1907年3月,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人斯坦 因仅用40块马蹄银(合200两)贿通王道士,骗走 六朝至宋代的经卷、写本共7大箱约1万余卷, 以及5大箱装有仔细包扎好的绘画绣制品等艺 术古物,约500余幅。
1907年10月份,斯坦因又委托蒋孝琬和另 一个中国人潜回莫高窟,又诱取了230捆手稿。
最后仅以500两白银 为代价,骗走了6600卷 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其中 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 它类3900卷,装满十辆 车后偷运回法国。
日本人 吉川小一郎 1911年,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骗
取佛经500卷和一些唐代彩塑。
美国人兰登·华尔纳是 最后一个成功的劫掠者。 1924年,他用胶布和特殊 的化学溶液剥走壁画26幅 , 其中就有极珍贵的323窟 唐入画《张骞西域迎金佛》 图,及几尊极为优美的唐 代彩塑。
(2)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 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
[明确]:反语。“认真”本不是坏事,这里作者用“认真” 来讽刺王道士的无知和固执。
(3)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 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明确]:反语。这个“基本前提”指的是外国学者所得来 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民的欺诈、掠夺,对中国 文化遗产无情地剥夺的基础上的。“极”字表达了作者的 一种愤怒之情。放在这里能够强调感情色彩。
“七”佛龛
中国的国宝陈列在大英博物馆
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 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 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 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 走到放大机前。
我们失去了文书、图卷、壁画、雕塑等宝 贵的遗产!
我们失去了它们所蕴涵的可以轰动世界的 敦煌学!!
我们真正失去的是——
质疑探究,理解感悟
探究二:
我们是怎样失去的?
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痛
恨 鲁迅说:中国公共的东西,实
在他不便容将易东保西存糟。完如,果倘当是局内者行是,外他行便悲,
将东西偷完。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 于书籍或古董。
愤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我好恨”
• 愚昧无知的道士; • 卑鄙无耻的盗贼; • 腐败麻木的官僚; • 昏庸无能的政府。
探寻结果:
全种
文是
身 。
沉 重 的 历 史 气 息 罩 住 我 的
每 到 一 个 地 方 , 总 有 一
山自 水然 我 ”山 心 。水 底
,的 而山 是水 一并 种不 “完 人全
《 文 化 苦 旅 》 自 序
随作者走进敦煌——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 这座山金光闪动,像有千佛跃动。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 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 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 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
• 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统治阶级的声讨。他们腐败无 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馈赠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 看不牢、守不住,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隙 可乘掳掠我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 “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 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反 映了作者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体味前提条件和 “有时想狠心”这几个字,我们可以感受作者在 痛苦中蕴涵的强烈愤懑。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莫高窟迷人的魅力
敦煌有彩塑 像2400多身。高 矮不一,大的 佛像高达30多 米,小的彩塑仅 有十几厘米高, 技艺造诣之深, 想象力之丰富 无与伦比,是 世界现存佛教 艺术的伟大宝 库。
精美绝伦 栩栩如生
“ 墙 壁 上 的 图 书 馆 ”
洞窟492个
莫高窟第285窟,就连地上的 土砖,也是刻有莲花图案
近代中国遭受了两次文化遗产的大浩劫, 一次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再 一次是1905—1914年外国探险家对敦煌莫高 窟的多次劫掠。这两次浩劫对我国古代文化 遗产造成的损失几乎是灾难性的。
第一次浩劫让我们记住了咸丰皇帝的腐 朽,第二次浩劫让我们记住的却是一个小人 物——王道士的昏聩。
作者介绍
罪魁祸首非中国官僚莫属!
所
大 捞 特
送 来 送 去
不 愿 保 护
-------
作 所 为
捞
当朝官员:昏庸自私 不负责任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 的腐败和愚昧,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 暇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 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斑。
( 腐朽的制度和政府 )造成了 这一个( 时代和民族 )的悲剧
(1)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 错步上前的小丑。
[明确]: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夺,不能仅看成是文物流 失,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国土主权尚难保 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 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般。王道士 的作为只是个人罪行,国家懦弱无能,官员无知,才是民族真 正的罪人.
王圆箓其人其事
王道士,即王圆箓.原湖北麻 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省,做了 道士 ,几经转折,当了莫高窟的家, 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 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 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 物一箱箱运走。当时的情形是, 王道士对于敦煌的一切毫不珍惜。 庚子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1900 年5月26日)清晨,他发现了藏经 洞!但他对于藏经洞中宝物的价 值一无所知。随意拣来送人。后 来,外国人知道了,用了很少的 钱财就从王道士手中盗买了其中 的大量宝物。
(5)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 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 [明确]:“没有太大激动”,是因为在中国学者心中,敦 煌是中国的,所以面对这一言论时,心里很平静。“默默 地”,是因为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 的心痛,他们的心情是压抑的。
当时,“华尔纳的心情 是十分不安的,他深知自 己所干的事情太有些无法 无天了”。
高山上的湖水是一滴眼泪,鸣沙山下的 月牙泉,该不是贮满悲伤与愤恨的泪水吧?
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 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 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 族的伤口在滴血。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质疑探究,理解感悟
探究三:
我们应该恨谁?
罪魁祸首
中
国
官
僚
王道士
外国“学者”
我好恨!
王道士?
1.(用石灰刷过壁画后):道士擦了一把汗,憨 厚地一笑……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飞天4000余身
“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 洋”
— —
神最 话有 中价 的值 聚的 宝发 洞现
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 王圆 篆发现了藏经洞,里面完好保存 着历代文书、经卷、手稿、文 物、织绣4万余件。它轰动了 世界,形成了敦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