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调研一、引言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位居全球五大旅游国之列,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随之大大增加。
旅游纪念品在旅游购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旅游业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
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区购买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产品,主要用于纪念、收藏和馈赠。
在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纪念品的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30%以上,甚至高达50 %。
南京作为国内旅游业发达城市之一,其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一直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弱项,存在着许多问题。
要改变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落后局面,开发出具有金陵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就得围绕创新做文章,通过题材、表现形式、制作工艺、载体、品牌等创新策略,实现旅游纪念品的创新。
实践中运用以下的创新措施:面向市场,紧紧围绕旅游者的购物需求;建立强有力的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和开发研究机构;深挖金陵文化内涵,努力拓宽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活动使金陵旅游纪念品形象深入人心。
二、旅游纪念品的重要性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区购买的具有旅游区浓厚地域特色的产品,主要用于纪念、收藏和馈赠。
旅游纪念品因其特定的功能,对旅游区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即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树立旅游区的旅游形象有良好的宣传作用。
(一)旅游纪念品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在旅游活动中,旅游消费的弹性很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消费是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为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而进行的高级消费,因而没有数量限制。
(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南京得天独厚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正在引起更多人的重视[2]。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尚且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旅游经济的需求。
旅游购物是创造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作为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之一的购物环节,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
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都不到,而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已达到60%以上[3]。
旅游纪念品的内在品质如何,不仅关系着能否满足游客需要、旅游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而且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购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将成为潜在的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各个旅游企业应该像重视旅游业发展一样,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工作。
(三)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地的名片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胜地的名片,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好宣传品,也是游客旅游购物、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使其成为南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纪念品虽小,但商机无限,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要使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产业化、精品化,从而带动旅游业乃至一方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纪念品特点文化性:文化渊源是旅游纪念品的生命力之所在。
现代旅游的性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文化特征越鲜明、文化品格越高的纪念品其价值越高。
纪念性:对旅游者而言,旅游是一段短暂的经历,是一种心理体验和精神享受。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物化,是其日后重温美好旅游经历的象征和载体,因此,纪念性是旅游商品的显著特征。
独特性:旅游纪念品多是以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历史传说等为题材,选用当地特有材料甚至采用当地特有工艺制作而成的商品。
轻便性:旅游者流动性强,携带物品有一定限额和重量限制,因此,十分重视旅游纪念品的轻便性。
为便于其携带,旅游纪念品一般具有小巧、精致的特点。
时尚性:旅游纪念品不仅反映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体现当代人的现代文化需求。
实用性:一些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某种实际意义。
旅游纪念品不是单纯的商品,它浓缩着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沉淀着一次旅行的记忆。
四、南京旅游景点文化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夫子庙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
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
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
宋代开始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
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
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玄武湖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位于南京城中,紫金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陵明珠”。
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
六朝时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1909年辟为公园,时称五洲公园。
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山异,终年景色如画。
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
总统府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
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作为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
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
朝天宫朝天宫位于南京城水西门内冶城山,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市博物馆。
南朝时曾为总明观太学所在地,明朝时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
原来的朝天宫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期间。
现存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从原来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江宁府学(原来的江宁府学旧址则改为武庙,民国时期改为考试院,在今日鸡鸣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带)。
阅江楼阅江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
阅江楼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1374年春(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今南京)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建楼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
直至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雨花台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南京明城墙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历时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大报恩寺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之一,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亦是中国的象征,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
其原址有建于吴赤乌三年(240年)的长干寺及阿育王塔,史称“江南佛寺之始”,永乐十年(1412年)重建,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甘熙宅第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
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