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则(公开课)

论语十则(公开课)


(根本看不上眼)。‛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开朗,直率 荡荡:宽广、宽阔。
戚戚:忧愁,哀伤。 长:总是,常常。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 经常忧愁。‛
9、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克己:克制自己。
第 二 课 时
1、理解各则语录;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对文章内容归 纳的能力及习惯;
3、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 将所学道理运用于实践中。
【文本•层析】
一、阅读《〈论语〉十则》的前三则,回答问题。
1.这三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 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
2.孔子为什么主张‚慎于言‛?
3、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 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 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 心。
4、蒋雯丽:从2002年开始,蒋雯丽已经做
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 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 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
参考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 ‚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 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 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老人使他安于我的奉养,朋友 使他信任我,少年人使他怀念我。‛
为:是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为:实现 焉:语气助词,了 由:依靠。 而:难道。 不敏:不聪明。 目:纲目,具体要点。 请:请允许,希望。 事: 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 自己,一切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 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 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具体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 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 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聪敏,也愿 意实践这几句话。‛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有:通‚又‛ 于: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上天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 务等多种含义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一听人言 语,便能辨别真假是非,隐其恶,扬其善,无 所违逆。一说,能听进不同意见。 踰矩:越过规矩 从:遵从,随
这些年,不管电影大片‚冲奥‛(冲击奥斯卡 奖),还是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抑或世界遗产申 报,都寄托了中国文化输出的宏愿。但‚文化赤字‛ 现状却无法让国人乐观: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10: 1,对欧美逆差高达100:1。从2000年到2011年, 中国进口影片几千部,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
余秋雨就中国文化输出情况发言,驳斥了季羡 林‚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这一说法。 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 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中意蕴, 国人是否应该深思?
第一乐章Biblioteka 在西方国家,如果你和学者或政 要谈论孔子,他们都会表现出十分尊 敬的神情,并对孔子大加赞扬。但当 你再往深处询问孔子的时候,他们会 一脸茫然,有时甚至显得一脸尴尬。
●笑话一则
一个澳大利亚留学生问我:‚孔子春秋时期是鲁国人, ‘冬夏’时期是哪国人呢?‛看到她满脸疑惑,我除了笑, 不知如何应答,哭笑不得……
仁者: 沉稳文静、喜爱山,长寿;
水流动不板滞无孔不入,随岸赋形,灵动多变,
聪明多智的人不拘于一时一事,随机应变,深知
自然规律而无惑,处事得心应手能化险为夷,故
快乐。 山形巍然不动,仁德的人信念坚定不与世推移,
遇事不急不躁心宽体胖,故长寿。
这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 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 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 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 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 意义。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安:安逸,舒适 饱:饱足 敏:敏捷,勤快 于:对于(在)
而:表并列 就:靠近 慎:小心,谨慎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已:通‚矣‛,了
译文: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 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 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 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 学的人啊。‛
打入地狱
叛徒林彪、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 鼓吹‚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
红小兵齐上阵,
口诛笔伐狠狠批。 嗨!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语录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 门人 再传弟子 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中庸 孟子 大学 《___》《___》《___》合称为 “四书”。
主要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拓展: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 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 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 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 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 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 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 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与孟子并称“孔 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2、慎于言
(1)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
忠信”“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 任,而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 不一致,于道德就有亏了。 (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时机,这样才不 会引起人的反感,也才能发挥作用。 (3)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内在充实自然 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 更反对花言巧语。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 求学;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知道了 天命;六十岁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 容;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而不 越出规矩。‛
3、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诲:教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通‚智‛,聪明,明智。
孔子对于“知之”“好之”“乐之”作了明显 的境界层次区分。其实这三者也是有着密切联 系的。可以说“知之”是一种认识,“好之” 是一种兴趣,“乐之”是一种情感。如果一个 人对某种事物没有认识,就不会产生兴趣,更 谈不上情感。相反,认识越深刻,兴趣就越浓 厚,情感也就越丰富。
智者:思想活跃喜爱水,快乐;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 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 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作为中国人 更应辨正地 、批判地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 化传统。 ——走近《论语》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 《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 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 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三、阅读第七至十则,回答问题。
6.如何看待孔子对于富贵“于我如浮云”的 思想? 7.读过“颜渊问仁”一则,你认为在个性张 扬的今天,“克己复礼”还值得提倡吗?
讨论时间
消极:封建统治者利用它要求被剥削的人民
安于贫困,以巩固封建制度; 积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发展了“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重视和 坚守民族气节、革命气节的优良传统。没有 “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 没有“不改其乐”的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 不移。
1、关于学习的主张
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 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习要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从而改正自己的 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 正焉”; 学习要实事求是,要谦虚、诚实,即“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饭:吃,作动词 疏食:粗粮 饮水:喝水 肱: gōng胳膊。曲肱,弯着胳膊 而:连词,修饰 而:却,转折连词
之:代肱
于: 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水,弯着胳
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不合乎‚义‛而
获得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仁”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影响及意义

孔子之后有哪些这样的仁者?
1、孟子:把这种仁发展为“老吾老以及人之
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 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 怀。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乐:以……为乐 译文: 好:爱好 之:代词,它,代知识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 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 的人。‛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