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与其审美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与其审美


(3)漏:
是指石上有空穴,涡洞相套,玲珑贯通。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释“漏”曰: “石上有眼”,所谓“眼”,应该是 较小的孔洞,而且该孔洞应该是上下 贯通,方可称为“漏”。
江南四大名石之三是 屹立在上海豫园内的 太湖石“玉玲珑”, 其体表秀润多孔、婀 娜多姿
若以一盂水从石上灌 入,则孔孔有涓涓细 泉流下,若在石中置 一炉香,则洞洞有袅 袅轻烟冒出,是“漏” 的典型代表石。
上 海 豫 园 一 角
知识链接——园林假山的种类
以用料来分,共有四种。 一、全用土堆的假山。 二、土多石少的假山。 三、石多土少的假山。 四、全部用石的假山。
(3)、假山叠石 无论是土山、石山还是土石结合的假山,或以土为主的假山, 或以石为主的假山,都离不开叠石,可以说是无石难成山。因 此造山和叠石在园林艺术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假山叠石从体量来讲,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巨作式和小品式。
A、假山叠石的审美功能 主要是点缀空间,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园内的假山叠石形 貌奇特,体态多姿,经过造园艺术家的匠心独运,装点在园林 中,与周围的建筑和景物浑然一体,耐人寻味,富于诗情画意。
B、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
a、作假为真
看一座假山美不美,首先看它是否有真山的形象气质。讲究 作假为真,以假乱真。
例如,清代造园艺术家戈裕良的环秀山庄最是最好的 实例:园内假山纯用上好的湖石叠砌。
文化长廊——乾隆、老翁、圆石
历史上曾有一段佳话,乾隆曾几次下江南,特别喜 爱奇石,他和宠臣和珅便衣打扮来到太湖边时,遇 到一老翁。老翁见他对湖石爱不释手,就问他好在 哪里,乾隆答曰:还在怪。老翁却反驳“乃俗人之 见”。然后领他们进一小院,院内布满许多奇石, 看得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哪块湖石好,于是请教 老翁。老翁说:“石即我,我即石”。两人这才仔 细打量老人,只见老人的衣裳千疮百孔,人瘦得皮 包骨头,满脸褶皱,一副骨架歪歪斜斜,丑的厉害。 老翁手指湖石答曰:“瘦、透、漏、皱、丑,乃观 石之法也。愈是瘦、透、漏、皱、丑者,乃是是好 石。
(4)皱:
皱字原为绉,是指丝织品中织出的 皱形纹理。
石之皱,应当是指石表皮上天然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具有美感的、变换有序的凹 凸纹理。
(江南四大名石 之四就是耸立在 杭州辍景园内的 英德石“绉云 峰”。其形同云 立,纹比波摆, 姿态秀美,天趣 盎然,是“皱” 的典型代表石。
(5)丑:古人在选择
湖石时,以丑为美,
叶梦得《为山亭晚卧》 诗:“瘦石聊吾伴,遥山更 尔瞻。”
江南四大名石之一是屹立在 苏州留园的太湖石“冠云 峰”,嵌空瘦挺,形态奇 伟,孤高磊落、纹理纵横,
是“瘦”的典型代表石。
苏州留园的太湖石“冠 云峰”
无锡寄畅园内的美人石
也是太湖石“瘦”之代 表。
石置于十尺见方的方池 边,高丈余,映泉作势, 飘然欲仙,乾隆帝曾赐 名“介如峰”。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 要素及其审美特征
旅游管理系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上有天堂,下有苏 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 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 林。
叶圣陶先生曾写到--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 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 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 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 林就不该错过。
丑中求美,丑中见秀,
个 园
丑到极至,美到极至。

清代的刘熙载在《艺

概》中写道:“怪石
以丑为美,丑到极处,
便是美到极处。”
二、水
不论是在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中,水都是 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中国古典园林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 水相映成趣。
古人称园林的山是园林的骨架,而园林的水 则是园林的血液。
1、水的形式
园林离不开水,但由于园林的各自特点、风 格的差异,因此凿池里水也就有很大不同, 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大型水面 (2)小型水面
大型水面
园林一般是利用湖 泊,池沼等天然水 面,人工依势稍加 改造
作用: a 使游人更多的参加
水上活动 b 又可将其分成多个
景区
小型水面
多出现在小型园林 中,他的处理
真山主要以自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周时期就有了 供统治者享乐的苑、囿。皇家园林为了显示权势和 威严,多采用真山。例如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河 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均为真山园林。
假山,即人造山。产生于秦汉时期,主要是为了附会统治者的 迷信思想——崇拜神仙,开始了人工堆土,首开假山之举。 假山由于是人工所造,因此人们可以根据园林要表达的意境、 景区要营造的气氛等不同要求去“加工”。例如,苏州的狮子 林、上海的豫园等等。
它栩栩如生,有如少女 理妆,以池作镜,故弄 清影,又如仙女捧首。
(2)透: 是指石上有较大的孔洞,此孔
洞应当是前后贯通
俗话说的“通透”就是此意。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 释“透”曰:“此通于 彼,彼通于此,若有道 路可行”。江南四大名 石之二是耸立在苏州第 十中学(原清代苏州织 造署遗址)校园内的太 湖石“瑞云峰”,凌风 耸翠,透映清池,八方 四面,皆可入画,堪称 是“透”的代表石。
往往蜿蜒曲折,形 成有聚、聚分适宜 的布局特色,又常 常在池岸的适当位 置建以别致小巧的 桥、亭、廊、榭、 台等建筑。
中国园林主要是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 本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在古典园 林中还有动物、匾额、楹联与石刻构园要素。)
一、园林中的山、水和建筑
1、山 (1)山的作用 山是造景的主要手段,可以起到分割景致的作用。
(2)山的形式 园林中的山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真山和假山。
颐 和 园 的 万 寿 山
同学们,你们想去苏州看园林么,你们想一睹中国 园林的风采么,想知道古人都留下了哪些博大精深 的造园艺术么,怀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入园林, 去欣赏和感受它的美。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的形式 2、掌握假山叠石的审美标准 3、理解水的审美作用 4、掌握建筑的类型和审美功能 重点难点:
怎样区别假山叠石的瘦、透、漏、皱、丑以及建筑 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