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构成要素摘要: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绿化规划的主要手法之一,目前我国园林的设计理论大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园林。
不同风格的园林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山水结合,融山予水是布置园林的主要内容。
园林的的美是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协调来表现的。
关键词:园林、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一座园林,可以多些山水成分,或者侧重于植物造景,或者建筑密度较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结合。
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边便相应地成为了造园的四大要素。
一、园林的地形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园林地形是人为风景的艺术概括。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有了良好的地形,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因而地形成为园林的造景基础。
地形地貌主要有一下功能: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园林中各种活动内容很多,景色也要求丰富多彩。
地形应满足各种要求。
如有人集中地地方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要平坦;登高远眺要有山岗高地;划船、游泳、养鱼、栽藕需要河湖。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地形起伏,改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
3、解决排水问题可利用地形排除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
利用地面排水节约地下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坡度大小,应根据地表情况及不同土壤结构性能来决定。
4、分隔空间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
5、控制视线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
6、美学功能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常常都以地形作为依托。
凸、凹地形的坡面可作为景物的背景,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与地形之间具体良好的构图关系。
山石和假山作为园林要素中的主要部分。
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里就布置了不少的山石。
山石的作用不仅是供游人观赏,也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山石的外形设计,不是纯粹的造型设计,也可以适当地赋予一定的人文意义。
比如山石的雕塑,校园的设计中融入名人的雕塑或是具有抽象意义的石头雕塑。
当然,除了独立的设置外,成群重叠的山石也是园林中的特色之一。
不少中国皇家园林中,供皇家贵族游憩的假山堆独具特色,给人以灵活的神秘感。
二、园林的水体从自然山水风景到人工造园,山水始终是景观表现的主要素材。
园林中的理水和叠山一样,不是对自然风景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自然风景作抒情写意的艺术再现,经过园林艺术加工而创造出不同的水型景观,予以不同情趣的感受。
园林中的水体,多为天然水体略加人工改造或掘池而形成的。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要素之一,也是植物的生命所系。
水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在园林的设计中,对水和水体的设计也可为园林天上点睛之笔,甚至以水系为园林设计的特色(如颐和园和许多苏州私家园林)。
在自然界中,水游泉、池、溪、涧、潭、河、湖、海等形态,水有向低处流的特性,不同的边界、坡度、力的影响,水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水的穿透性使得水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边界,水的无色可以使水透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水的光阴变化之丰富可以使水与建筑完美的融合,水发出不同的声响也可称为园林的焦点之一(如西安大雁塔广场上亚洲最大的旱地音乐喷泉)。
在水和水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它本身的形态样式之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它与周围景观或者是人的紧密结合,可以适当地设置他们之间的互动项目。
比如在湖中养鱼,可供游人喂食等。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水体不仅是利于环境的观赏性,有时也能给环境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比如过大面积的水体会招引蚊虫,如若是城市中的园林,则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干扰。
因此园林的设计当中应该将环境保护措施列入其中。
水体按形式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自然水体,是保持天然或者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溪、涧、泉、瀑等;②规划式水体,人工开凿成的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谭、水井等;③混合式水体,是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按水流形态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静态水景,如海、湖泊、池沼及潭等;②动态水景,如瀑布、喷泉、溪流、涌泉、曲水流觞等。
按水体使用功能可以分为:①观赏水体;②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
三、园林植物的配置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
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
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
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
园林中草药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游,听鸟鸣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
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思四维空间。
随时间变化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这是由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
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
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体现树木的群体美,也体现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画面及常说的花坛,就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创造空间一般来说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
视线杂乱的地方用致密的树遮挡。
4、利用植物改造地形高大乔灌木种于地形高处,能加强高耸感,种于凹处使地形平缓,。
5、能够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枝条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烘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是建筑形体,突出两种质感。
现代园林中常以绿树作为雕塑材料,通过色彩对比强调某一特定的空间。
6、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人们借助植物抒发感情,寓情于景。
例如;松柏以其苍劲挺拔、虬枝古朴的形态,来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
园林绿地可借鉴其特点,创造有特色、寓意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可以依据其外观、颜色、生长周期等进行生物性质的分类,对于园林设计来说,主要是以其外观分为乔木(大乔木20m以上,中乔木8~20m,小乔木8m以下)、灌木(大灌木2m以上、中灌木1m以上、小灌木高度不足1m)、盘藤植物、竹类、花卉、水生植物和草皮这七类。
依据植物的各种布置方式,有森林、树群、树丛、对植、单植、行植及绿篱、地表种植、攀援种植、水体绿化和花坛这十种。
在一个园林的总平面图当中,所谓的“绿化”,也就是植物的面积是占有绝大部分的。
植物的选择不仅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局部的小品、建筑或其他要素的布置。
其依据有以下几点:①颜色植物的颜色应从园林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周边建筑小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尽量做到园林在一年四季内均不“失色”,颜色合理搭配,不过与单一等原则。
②高度园林植物的配置应该顾及园林整体设计方案的意图,比如游乐性园林应多设置高大建筑以利于给游人遮阳。
植物的摆置尺度应尽量与周边建筑景物搭配,和谐一致。
比如在一天鹅卵石步道的两侧应尽两部设置乔木甚至灌木,不同的路边小花或者仅是绿地便可达到宜人的效果。
③品种植物品种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点。
由于地理环境、土壤土质、空气质量等自然因素的不同,园林内植物品种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丰富园内植物种类,花草树木合理搭配植物的分配。
四、园林建筑和小品建筑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
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园林建筑小品则是属于园林绿地中的小型装饰品,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或为了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林设施,包括园椅、园凳、园桌、园灯、标志牌、洞门、栏杆等等带有装饰性的细部处理,它的内容比较丰富,体量轻巧,造型别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建筑小品在城市各类绿地中,都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轻巧美观的造型,起着点缀环境、美化环境、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成为园林绿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市环境建设的景观作用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研究,分清种类,发掘其在园林中的用途,这有利于理清当今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其能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的特点,学以致用。
园林建筑小品体量轻巧、造型精美,既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因其形态长存,不随季节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
由于其体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游人入内的内部空间,它们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又含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
因此,在园林中其造型取意均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精心琢磨并能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
五、总结在园林的设计中,植物、山石、水体、铺地和小品都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因素,设计时应将各方面综合的考虑。
每个要素的设计都有适当的原则,但是不必完全的遵循原则,将其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样才能完成一个相对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