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淡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他的诗歌,充满了发兴无端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即有气势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绝句清新飘逸,乐府狂放浪漫,歌行脍炙人,创作风格独特,韵味深长,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李白诗歌创作风格形成原因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

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还当首推李白,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创作。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代诗史上格外富有朝气的歌唱。

诗人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他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即有气势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创作风格独特,韵味深长。

一、创作风格李白诗歌风格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

评价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谈论。

(一)绝句清新隽永、明快自然。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

兼长五绝和七绝并至极境的诗人只有李白一人。

天性豪放洒脱的李白擅长绝句。

他虽然不愿过多地受到格律的束缚, 但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

他把绝句写神了,五绝《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

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望天门山》是李白绝句中艺术成就最绝佳的的一首。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属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

那刹那间的感觉,无穷的韵味,所表现出的自然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当然,仅仅凭着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最多,也写得最出色。

李白自己坦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在这些诗歌中,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触发出新奇灵感,无论写景还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横江词六首其四》、《巫山枕障》。

李白的七绝境界清新,内蕴飘逸,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都反映在绝句里,形成了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

李白的五绝同样是无人匹敌的。

胡应麟《诗薮风编》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的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韵味,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既做到自然又做到含蓄,真实简练而内蕴丰富。

绝句最高境界也就在此,如《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绝句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合,感受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

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合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畏的无限情思在其中,韵味无穷,何等自然明快。

我认为,绝句是李白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洒脱的气质和情感世界的瞬间呈现。

(二)乐府狂放浪漫。

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

李白的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

他的乐府诗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

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

但李白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

例如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其语言风格的显着特色。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一方面是用古题写已怀,后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题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

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说它有寄托,也可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

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

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叹,于诗中再三嗟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河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极力渲染蜀道高峰绝壁,万壑又转石的险难,也是诗人对于世道艰险的体认的渲染。

其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他不肯荀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的乐府诗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经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了磅礴的气势。

他将他的诗歌创作豪迈激情、气势壮大的个性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入乐府,使古题乐府诗获得新的生命,虽然是拟古,却处处有“我”的存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摸拟的个性,把乐府诗歌推向无与伦化的高峰,又如《将进酒》。

“君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杯莫停,……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是乐府旧题,含有饮酒放歌为言之意。

诗人据此进行联想,抒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将及时行乐的狂饮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注流的气势和力量,充分展示了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他以自身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笔势大开大合,时而顺流直下,时而大跨跳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园吟》等。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骤雨,骤起骤落,行云流水,一泻千里,仿佛从胸口中直接喷涌喷吐而出。

又如《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作于李白二入长安,被以“赐金放还”的名义废逐之后,高傲自负而不为世所容,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如火山爆发。

强烈的不平和愤懑并未减弱,其不可一世的自命不凡,反而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悲感之极而以豪逸出之,更加慷慨激昴。

诗从竟能将失意的哀感也表现得如此淋漓酣恣,如此气势凌厉,悲中见豪,令人心醉神迷,又感受到振奋,这是其超于常人的不可及之处。

(三)歌行纵横飘逸、流畅自然1、豪迈飘逸。

李白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章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了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2、清新自然。

李白在诗题的审美风貌上,鲜明提出了自己人理想追求—清新、自然、真切之美。

他在《古风》中对唐代诗坛的清新风格进行了热切的歌颂:“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又在《赠江夏韦太守良军》中,借赞美韦太守的诗高声唱出了自己向往清真天然的“清水出荚蓉,天然去雕饰。

”诗美理想。

正是基于这种审美观,李白对那种寸寸径径模拟前人和雕琢粉饰的创作倾向给予了嘲讽和评击:“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子,雕虫丧天真。

”因为这是违背自然、真切、清新的审美趣味的。

李白这种以复古为革新,追求天然美的诗歌思想,特别是他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的创作实践,真正开启了自唐代诗歌创作的新风。

他的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激昴,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他一方面批评了汉赋以来过于浮艳的创作风气,如“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要充分吸收六朝文学中优秀成果与艺术经验,他对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月兆等都表示了由衷的钦佩。

如:“他日相思梦君,应得池塘生春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等诗句。

3、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诗歌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其艺术个性也是无与伦比的。

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作细致的描述。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鲜明的特点。

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

如:“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流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体现了豪迈的个性。

李白的歌行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充分体现了他豪迈的个性以及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热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不满与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对唐玄宗时期政治局势的失望,也表现了诗人由此而引起的内心激情与苦闷,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诗中开头四句借海客与越人的评说写出诗人对世外瀛洲与天姥的向往之情,接着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极其夸张,以便让自己内心的激情随着幻想驰骋,接下来的十句集中描绘梦中度湖登山的所遇,再十二句是写千岩万转后的异境,梦中熊咆龙吟闪电霹雳,山岳崩推,洞天中开,日月照耀着一个广阔美妙的空中世界,自“霓为衣”到“东流水”是一个大转折,群山降临,光辉灿烂,诗中暂时摆脱了苦闷与烦忧,然而美景只有梦中才有,忽然醒来,“失向来之烟霞”,又置身于现实的丑恶中,最后五句是诗人在沮丧之中振作起来,发出了蔑视权贵和不甘屈辱的呐喊,他向往自由,傲岸不谐,即使是幻想,也不愿意放弃,他终于离开东鲁南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