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仪表检修技术方案目录1. 工程概况配套设施改造:对地磅、起重机、叉车、辅助运输设备及计量设备及辅助工器具进行检修、保养、维护(详见清单)。
为了保证检修工程高质完成,特编制此检修方案以指导施工。
2. 工程概况①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②SH/T3521-2007《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③HG/T21581-95《自控安装图册》。
④GBJ131-90《自动化仪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⑤SY4031-93《建设工程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3. 主要施工方案3.1 调节阀检修执行机构与阀体部分分离:执行机构通入供气压力时,阀接近全关位置。
松开连接螺母上的六角螺栓,拆下连接螺母,阀杆和推杆分开。
放出膜室的气压。
拆下固定支架的圆螺母。
卸下执行机构。
阀阀体的拆卸和装配: 松开板上的六角螺母;拆下上阀盖的六角螺母;提高上阀盖,使它和阀体分开;从阀体内部拉出阀芯;拆下导向套;用专门工具拆下阀座。
确认阀芯、阀座的密封面,无损坏;确认与垫片接触过的阀体、上阀盖及导向套和表面,无损坏;确认阀芯、阀杆、导向套的导向表面,无损坏。
阀体内装一个相同规格的垫片;使用特殊工具把阀座牢固的旋入阀体;把阀芯装在阀座上。
把下锯齿垫装在阀体上,装导向套入阀体内;把上锯齿垫装在导向套上,上阀盖装在阀体上,对角均匀拧紧螺母,注意阀盖安装方向。
装上填料和填料压盖,拧紧压板螺母。
执行机构的拆卸和装配:执行机构的拆卸:执行机构通常不需要拆卸,只有在更换零件或改变作用型式时才需要拆卸。
执行机构直立放置,在上下膜盖配合位置作一个记号;准备放置膜盖零件容器;从执行机构上拆下供气管线和附件;先拆下膜盖连接螺母(不拆吊环螺栓);连同膜片提出执行机构推杆;取出弹簧。
执行机构的装配前,检查零件是否有碰伤、损坏、变形,涂漆脱落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如有缺陷给予更换。
用螺栓把下膜盖装在支架上,把执行机构膜盖和弹簧座装在一起,并把弹簧放在弹簧座上,数量符合要求;把已同膜片连接好的执行机构推杆插入衬套。
应特别注意不要使推杆螺纹损坏衬套和防尘密圈(最好推杆的螺纹部分缠上胶带,以免碰伤衬套)。
装上限位件,转动推杆,使它与支架平行;放上膜盖,用一对吊环螺栓固定。
供气压力口调整到原来位置。
均匀交替地拧紧吊环螺栓,完成弹簧的初调。
拧紧膜盖上固定螺母,不准拧吊环螺栓。
装上指针,拧紧指针螺母,装上阀杆连接螺母,把供气管线接在上膜盖上。
通过供气管线,薄膜气室通入350KPa供气压力,用肥皂水检验膜片四周,确保无漏气。
检验执行机构在全行程范围内动作是否灵活(指执行机构本身)。
手轮机构的拆卸和装配:拆卸和装配手轮机构步骤如下,拆卸和装配执行机构应直立放置。
正作用执行机构: 拆下供气管线; 把手轮调到自控状态,即把手轮升到最高位置; 松开上膜盖上的固定螺母之后,再均匀松开一对吊环螺栓,拆下膜盖; 转动主轴,尽力往下移动主轴,然后拆下手轮和锁紧螺母,再往下移动主轴,从轴架上拆下主轴;拆下O形圈; 装配手轮机构,把上述步骤倒过来进行。
反作用执行机构:拆下供气管线;把手轮调到自控状态,即把手轮升到最低位置;拆下手轮和锁紧螺母,转动主轴,使主轴旋出轴架;松开上膜盖上的固定螺母之后,再均匀松开一对吊环螺栓,拆下上膜盖;松开夹紧螺母,拆下轴架;拆下定位螺钉,再拆下轴承框;拆下锁钉,拆下螺母;拆下轴承保护圈,拆下轴承。
装配手轮机构,把上述步骤倒过来进行。
装配后检验:检验手轮动作是否灵活;正作用执行机构,上膜盖四周涂肥皂水,确保不漏气。
调节阀解体: 对各连接部位喷洒松锈剂,使解体工作省力省时。
气开式调节阀须往薄膜气室加入适当的气压信号,使阀芯与阀座脱离接触后,方能旋转阀杆,使之与执行机构的推杆分离。
波纹管密封阀应首先将阀体与上阀盖分离后,方可进行其他零部件的解体工作,否则将可能使波纹管受扭曲遭损。
必要时,须将执行机构组件完全分解,对薄膜、弹簧等易损件进行检查。
每一台调节阀分解后所得的零部件应集中存放,以防散失或碰伤。
零部件检修:生锈或脏污的零部件要以合适的手段进行去锈和清洗,要注意清洁好机加工面,特别要保护好阀杆、阀芯和阀座的密封面。
阀体:阀体的内壁和连接阀座的内螺纹处易受流体介质的腐蚀和冲蚀。
阀座:密封面和与阀体连接的外螺纹处易受流体介质的腐蚀和冲蚀。
阀芯与阀杆组件:阀芯的密封面和调节曲面以及导向圆柱面处均是易受腐蚀和磨损的;阀杆上部与密封填料接触部位亦是易受腐蚀和磨损的;还应注意检查阀芯与阀杆连接不得松动,阀杆不得弯曲(同心度要求w 0.05mm。
确认上阀盖的填料函处的腐蚀情况;确认阀体、上阀盖、下阀盖各法兰密封面的腐蚀程度。
确认执行机构中薄膜片和“ O'形密封圈老化、裂损程度。
根据零部件损伤情况各异,决定采取更新或修复处理;每一次检修,不论损伤与否,必须更新的零件有密封填料、法兰垫圈、“O'形密封圈;经检查发现损伤而又不能保证下一运行周期工作的零件应予更换,如薄膜片、弹簧;其余的各式零部件如损伤严重时,应予更换;轻度损伤时,可采取焊补、机加工、钳工等各种手段予以修复。
研磨:调节阀的阀芯与阀座上各有60°斜面处,作为阀关闭时防止内泄漏的密封面,检修时通常过车削加工后经研磨而修复。
车削60°密封面时,应保证它与该零件的装配定位面的同心度在0.02mn之内,粗糙度为。
一般不宜加工扩大阀座内孔阀芯与装配于阀体内的阀座需配对研磨,并应在保证二者的同心度条件下方可进行。
先粗磨、后细磨,直至阀芯与阀座的密封面为连续线接触,研磨剂应从阀内件上清洗干净。
装配在装配的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部件相互间的对中性。
阀体与上、下阀盖组装时,应采取对角线“十'字逐次旋紧法。
螺栓上应涂抹润滑剂。
密封填料装配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开口填料时,应使相邻两填料的开口相错180°或90°;在一般情况下,“V'形填料的开口向下,即为“”但在真空阀中使用时,应使它的开口向上,即为“ V;对需定期向填料加注润滑油的调节阀,应使填料函中的填料套(亦称灯笼环)处于适中位置,与注油口对准;按填料的材质选用合适的润滑密封油膏。
执行机构与阀两大部件组装时,要注意解体前所作的标记,确保相对方位恢复原位。
调校与试验动作检查:用便携式信号发生器加信号至调节阀的薄膜气室(定位器),调节阀的阀杆动作应平稳、到位。
回路联校:由控制的调节器输出信号至调节阀的薄膜气室(定位器),调节阀的阀杆动作应正确动作。
带连锁电磁阀的调节阀回路的连锁正常。
调节阀0234-PV2002、LV5001、LV4006 LV3006 0215-LV1005B LV1013解体,LV2004FV1022 PV1001 LV4008填料更换,需要仪表工3人、钳工3人、力工2人,检修时间为7 天。
3.2 .高压浮筒检修:拆除保温,将伴热从浮筒上分离开。
使用扳手将高压浮筒法兰拆开,并将高压浮筒放在指定位置,用塑料布分别将开口处封堵。
对高压浮筒进行检查。
检查修理后回装浮筒。
浮筒的校验:浮筒的校验采用水校法,先根据介质比重算出水位高度和对应的电流值,然后用透明塑料管从底部接出,从上部加水,分别调节零点和量程调节螺丝,使水位高度对应相应的电流值。
最后再反复上水放水,重复三次,使其误差值达到产品要求。
0215-LT1006、0215-LT1007A/B/C和0215-LT1005A/B检修共需要仪表工3人,检修时间为4天。
3.3. 变送器检修:搭设脚手架,拆除保温,检查回路连接情况。
使用扳手拆开法兰,将孔板心抽出,检查是否有损坏情况。
孔板回装。
进行校验。
校验方法:沿增大及减小方向施加测量范围为0%、25%、50%、75%、100%的压力信号,输出电流应为4、& 12、16、20mA基本误差及变差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变送器FT2019和FT2010佥修共需要仪表工3人,架子工2人。
检修时间为1天。
3.4. 其他检修项目3.4.1雷达液位计0215-LT-8102检修共需要仪表工2人,架子工2人。
检修时间为1天。
3.4.2 靶式流量计0215-FT-2021/3019/3020 和0234-FT-2005/6005/6011 检修,将靶式流量计法兰螺栓松开,接线断开,拆除靶式流量计。
检查阀体内部情况,靶片是否完好。
回装。
共需要仪表工3人,管工2人。
检修时间为4天。
3.4.3 反应器热偶拆装检查:配合厂家和铆工检修进行,共需要仪表工3人,铆工3人,检修时间为4天。
3.4.4流量计FT-2017更换根部截止阀和止回阀共需要管工1人,焊工1人,架子工2人,共需要1 天。
3.4.5 离心机加排液系统共需要仪表工3人,共需要4天。
3.4.6 压缩机新增四支探头共需要仪表工3人,共需要4天。
3.4.7PT-1011 、3011和3012焊接导压管并进行试压共需要仪表工1人,焊工1人,架子工2人,共需要3天。
4. 质量标准及保证施工质量措施4.1. 工程质量目标材料入厂检验覆盖率100%;安装工程优良率》92%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100%;4.2. 质量保证措施4.2.1. 实行质量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施工队队长是本队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专业责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员是各专业质量责任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要按分工认真履行质量职责,施工中严格按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与验收。
4.2.2. 施工程序文件(技术方案)、质量检验试验计划、焊接工艺评定等施工指导性文件,必须按现行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及质量验评标准进行编制。
4.2.3. 工艺安装开工前,由专业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其内容要详细准确,应包括:工程规模、工程特点、施工方案、施工难点、施工质量要求、重要质量控制环节、工程标识、质量奖惩。
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在开工前再次由施工部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后,交底内容形成技术文件,发至每个施工人员。
4.2.4. 项目部质量检查实行“自检为主,互检为辅”和“专业检查” 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控制点审报监检。
4.2.5. 每周对施工现场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质量大检查。
大检查前,明确检查内容、抽查数量、检测方式、检查量具及允许偏差值。
根据检查结果,遵照《项目质量管理标准》,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讲评,并按照《项目质量管理标准》重奖重罚。
4.2.6. 执行“质量分析会”制度。
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每月召开一次,会前由专业质检员将从施工队自检、责任工程师专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可能造成的质量隐患列出提纲,认真分析从施工一线收集到的各种不合格信息,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4.2.7. 执行“工序交接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