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习题集(给学生)《文学理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p62.宋文帝立“四学”:文学、儒学、玄学和史学。
P63.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的四要素说: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P114.德国文学理论家伊瑟尔将自然科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称为“硬理论”和软理论。
p155.“文学性”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是其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在20世纪初提出的。
P176.文学文本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语言、结构、文类。
p367. 语言是文本的基本要素,结构是文本内各部分的关系。
p368.亚里士多德系统地提出了有机统一论,指出任何一个文学文本,无论是诗还是悲剧,都必须构成一个完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秩序井然。
他在著作《诗学》里指出悲剧就是对一个严肃完整,并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9.俄国形式主义者日尔蒙斯基就文本结构提出了“文本五层次说”,包括语音层、词语层、句子层、语义层和语言文化遗产层。
10.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了文本层次结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包含四个层次:语音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和再现对象层。
p6811.曹丕在《典论·论文》区分文章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12.亚里士多德区分不同的文类为戏剧、史诗、赞美诗。
13.诗是用_韵文形式____形式来表达抒情主体强烈情感的文类,其听觉层面和视角层面的标志性特征分别是__韵律节奏____和_分行排列_____。
P92,P11314.诗的音乐性最典型地体现在_韵律____和__节奏___两个方面。
P9915.“摘下槐花/槐花在手中放出香味/香味来自大地无尽的忧伤”,海子的这首诗体现了诗歌分行的_强调____和_突出____功能。
P1201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其意象类型分别是是_对比型____和_关联型____。
P133—13617.“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这两句诗采用的比喻类型分别是__隐喻___和__提喻___。
P14018.小说概念的三个要素是_人物形象____、__故事情节_____、_典型环境_______。
19.叙述包括实际的作者、_隐含的作者________、__叙述者_______、____受术者_____、__隐含的读者_____和__实际的读者______六种角色。
20.“隐含的作者”也被称为_作者面具________。
21.叙述话语的三个方面是_叙述声音________、__叙述方式_______ 和 __叙述情节_______。
22.叙述焦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
23.小说叙述方式可分为两类:讲述和_呈现____。
24.叙述的四种常见手法是:_言谈____、_记述____、_描写____和_评论____。
25.托多洛夫的小说情节模式是_____。
26.托多洛夫认为小说有三种主题型的情节类型分别是:_命运型____、_人物型____和_思想型____。
27.根据情节的建构方式划分为 _交错____故事情节和_叠套____故事情节。
28.小说中情节的时间问题涉及 _叙述时间____ 和_故事时间____的关系。
29.简述小说叙述研究的四级范畴。
30.请简要说明小说中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关系。
省略是在叙述时间中略去故事时间,加速是叙述时间缩短了故事时间,场景是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相当,减速是叙述时间对故事时间的延迟,停顿则是故事时间在叙述时间里的中止。
31.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文学艺术是作者情感表现的观点有自己的传统,据《尚书·尧典》记载,中国文学理论萌发期就已有“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的命题。
P262 32.古罗马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说,以此平衡文学娱乐性和道德化的关系。
P26233.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灵感来自神力的驱遣;一旦诗人获得这种灵感,他就会失去平常的理智而进入迷狂状态状态。
P27034. 巴特提出“作者死了”的口号。
P29035.文学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口传文化时代、手稿文化时代、印刷文化时代、电子文化时代。
P26536.现代的“作者”概念和作者崇拜出现于印刷文化时代,而在电子文化时代,作者的重要性却遭遇了空前的质疑和挑战。
P267,27137. 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文学分析方法,强调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无意识动机和欲望P28038. 本雅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引入文学领域,提出了“作者即生产者”的命题。
P26439.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系统是由世界、作者、文本和读者共同构成的,其中,文本在文学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P26240. 赫什认为,文本解释的最终依据在于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
P27941.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过文学只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它召唤读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
P30442.“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伊瑟尔。
P32043.西方当代文学理论中的“读者转向”打破了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中心论这两种理论模式。
P30044.在场性是口传文化时期文学阅读(聆听)活动的一个特征。
P30945. 超文本性是电子文化时期文学阅读活动的一个特征。
P31346. 个体性的读者及孤独的阅读行为是印刷文化时期文学阅读活动的一个特征。
P31147.读者导向理论都把读者视为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因素。
P31648.伊瑟尔的审美反应论认为,文本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即文本的空白,需要读者加以填充。
P32149.费什认为,具备熟练的语言能力、语义知识、文学能力的读者才是“有知识的读者”。
P30850.《论语·八佾》:“《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p33651.《毛诗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p336 51.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如何在特定社会和文化中获得公众的认可问题。
P33752.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表明,领导权的确立关键在于通过公共舆论赢得公众的赞同与认可。
P33953.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指出,神话分析就是要揭示隐藏在本义背后的转义,亦即意识形态的建构。
p34054.法国女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对传统社会和文化中歧视女性的现象作了有力批判。
P34455.美国批评家巴特勒发展了波伏娃的理论,她认为社会性别是一种身份认同,而不是自然的、本原的和不可避免的,性别身份认同不过是一种社会地语法建构而已。
P345 56.女性主义提出了特殊的“女性批评”(gynocriticism)主张,这种批评旨在揭露文学中占支配地位的男性中心主义的真相。
P34757.后殖民批评的“三剑客”一般是指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
P350 58.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认为,在西方知识界的舞台上,东方不是一个自然的对象,而是西方权利结构建构出来的是一个符合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对象。
P352 59.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一术语最初出现在鲁科特的《文学和生态学:生态批评的实验》一文中。
P357 60.生态批评包含了许多不同支脉的理论谱系,其共同点在于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p3586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论断,它不仅触及文学史的历史分期,还触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类。
P36762.文学研究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三个部分。
P36863.《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P37264.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若无文学之才,其人格亦自千古。
”p37365.章培恒等著《中国文学史新著》将中国文学史从先秦到晚清分为上古文学、中世文学和近世文学三大时段。
P39066.美国学者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认为,经典作品区别非经典作品的主要差异在于原创性。
P398二、名词解释1.刘勰的“文笔”说P7:有情、采、韵者为文,无情、采、韵者为笔2.“内部研究”P25:对文本的风格、技巧、文类、修辞、叙述等层面的分析3.“外部研究”P25:以文本与其他方面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如作家创作、社会背景、文学接受等,考察文本发生的外部情况4.语境P26:文学文本生产、流传和接受的背景或文脉5.莫里斯“符号三维说”p34:句法、语义和语用6.托多洛夫的“文本三层面说”p34:词语、句法和语义7.文学语言突出说p44: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关系,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虽有差异但关系密切,文学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语言的突出或凸显,语言的突出在文学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或艺术性。
8.文学语言拟陈述说P46-48:瑞恰慈提出,他发现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至少在两方面不同,其一,文学语言是某种虚拟性的语言,无关真伪;而科学语言则是对事实或真相的客观描述,关乎真伪。
其二,文学语言偏重于情感的表现,而科学语言则服务于意思的表达。
9.文本结构 P60:通常指文本内部的组织构架,部分或要素间的关联方式10.文类 p75:文类这个概念通常被用来指称某些文学的类型和范畴11.语法结构说 p70:语法结构说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引入文本结构的分析,把人物设定为名词,人物动作设定为动词,人物关系或事态设定为形容词,通过语法结构来类比或分析文本,揭示出文本结构与语法结构的相似性。
12.有机统一说 P63:有机统一说把文本视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其中各要素和部分相互作用成一个和谐整体。
13.视觉韵P104:视觉韵并不是一种声音的重复或对应,而是在诗行的特定位置上(比如句末)的词语视觉上的接近或相似,因此造成了视觉上的类似于听觉押韵的效果。
14.中心型意象P130:特征是有某个(或若干个)意象作为全诗的中心,它(们)是贯穿全诗进程的关键意象,也是支配者全诗其他意象的主导意象。
功能在于中心意象支配着全诗的氛围,决定了全诗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15.韵律P103:16.节奏P108—11117.叙述话语:故事是叙述的素材或内容,话语则是如何讲述这些素材和内容的方式18.聚焦:聚焦是再现叙述的情境和事件所依据的某种视角,是组织那些叙述的情境和事件所依据的感知上或观念上的位置。
19.讲述:讲述是通过一个叙述者的中介来展现的,叙述者并不是直接地或戏剧化地表现事件和对话,而是讲述它们,概括它们等。
20.呈现:呈现是事件和对话地直接展示,叙述者就像在戏剧中那样销声匿迹了,读者被要求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得出结论。
21.情节:情节是人为的艺术加工所形成的小说叙述22.复调小说:23.“作者死了”P290:写作活动中作者个人不过是一个语言活动的载体,真正制约着作者写作的乃是语言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