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以上土层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基坑。
注意:土钉墙在软粘土中(塘泥、淤泥、淤泥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等)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周围环境要 求较严的基坑。
3、复合土钉墙 土方开挖前施打水泥搅拌桩、振动灌注桩、钢板桩、
木桩等,然后按土钉墙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排桩复合土钉
4、水泥重力式挡墙:水泥搅拌桩(旋喷桩)采用格 栅形或连续形布置形成重力坝墙。
2、对象:多发生在软粘土层的重力式挡墙、桩 墙支护结构中。
3、应急措施 (1)有条件的情况卸载 (2)反压 (3)被动区加固
四、管涌
1、原因:由于基坑水头差产生上浮力使被动区土体因 失重而破坏。
分两种状况:
(1)竖直向隔水帷幕——插入深度不足或局部缺陷
(2)水平向封底隔渗的厚度和强度不足——深层承压 水
墙宽 = (0.5 - 0.8)h (3)水泥土28天单轴抗压强度qu≥0.8Mpa
成桩后28天方可开挖土方。
5、桩墙式支护结构:由围护墙及支撑系统组成 (悬臂式、内撑式、锚拉式)
围护墙:排桩式(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 挖孔桩、板桩、钻孔咬合桩、SMW工法等);
墙式(现浇或预制的地下连续墙)。
基坑坍塌成因分析、 预控措施和施工方案编审
第一部分 常见基坑支护结构形式
一、概述
1、基坑工程:建筑物或构筑物地下部分施工时,需 开挖基坑,进行施工降水,同时要对基坑四周的建 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进行围护及监测, 确保正常、安全施工。这项涉及勘查、设计、施工、 监理、监测、应急等内容的综合系统性工程称为基 坑工程。
形式:对撑、桁架式对撑、角撑及内环式支撑。 构造:压顶梁、围檩。
内支撑形式:对撑
临时钢筋砼支撑形式: 桁架式对撑 角撑
桁架式对撑
临时钢筋砼支撑形式:内环式支撑
(2)土层锚杆 形式:钢绞线、高强钢丝或高强螺纹钢筋,并宜施
加预应力。
适应范围:粘性土、粉性土及砂土层,不宜用于淤 泥及淤泥质土层中。
围护墙为排桩式 (钻孔灌注桩)
围护墙为排桩式 (素砼桩)
围护墙为排桩式 ( SMW工法)
围护墙为排桩式 (钻孔咬合桩)
围护墙为 墙式 (地下 连续墙)
围护墙为墙式(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
桩墙式支护结构:土质的适用性较强。
6、内支撑与土层锚杆
(1)内支撑:钢筋砼支撑﹙永久钢筋砼结构支撑、 临时钢筋砼支撑﹚、钢支撑、钢与钢筋砼组合支撑。
三、基坑隔渗及降水
1、基坑隔渗——止水帷幕
(1)按施工方法分类: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 冷冻法、素砼嵌桩、钻孔咬合桩等,或这些方法与其 他地基处理方法组合。
(2)按布置方式分类:竖直向隔渗帷幕、竖直向隔渗 帷幕与水平向封底隔渗相结合。
(3)按帷幕类型分类:连续型隔渗帷幕、嵌入型隔渗 帷幕、自抗渗支护结构。
有时增加砼桩、钢板桩、毛竹等,以增强挡墙的 强度。
适用于场地较开阔、坑深不大于7M 、轮廓较大、 软弱地层的基坑。
注意: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层,应通过试验
确定其适应性。
条件:
(1)截面置换率通常为0.6—0.8,且纵向墙肋间净 距不宜大于1.3M;横向墙肋间净距不宜大于1.8M, 搭接≥150MM。 (2)入土深度 = (0.8 - 1.2)h
一般适用于杂填土、粘性土或粉性土,且环境条件允 许的基坑。
2、土钉墙: 由被加固土体、设置于土中的土钉体和挂钢筋网
的喷射砼面板等共同作用形成的补强复合土体。
一般适用于: (1)稍密至中密状态的粉性土、砂土; (2)密实的碎石土层; (3)坚硬状态的含砾粘性土及风化岩层; (4)可塑至硬塑状态的一般粘性土; (5)素填土、人工杂填土;
2、支护结构:基坑工程中采用的围护墙、支撑(或 土层锚杆)、围檩、防渗帷幕、降排水等结构体系 的总称。
3、深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深度虽未 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 杂的工程。
4、基坑安全等级:三个安全等级。
一级基坑: (1)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大于8M。 (2)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3)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重要建(构)筑
2、基坑降水
(1)轻型井点: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10-3—105cm/s的砂土、粉砂、粉性土、粘质粉土、填土。
(2)喷射井点:同上。
(3)自流深井: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10-4cm/s 的砾砂、砂土、粉砂、粉土、填土。
(4)真空深井: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10-5—107cm/s的粘质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
物或需严加保护的管线。
三级基坑: 开挖深度小于5M,且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
二级基坑: 除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基坑。
二、基坑支护结构形式
1、放坡开挖(坡率法):利用土体自身的强度保持边 坡不发生坍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达到边坡 稳定。
关键是坡度 i = H / L ,一般取1 : 0.5 — 1 : 2.0
3、应急措施 (1)有条件的情况下卸载 (2)反压 (3)打入钢板桩、木桩或其他类型桩 (4)改用其他围护结构形式
二、倾覆
1、原因:软粘土层中,由于支护结构插入深度不足, 使得绕挡土结构某点的主动土压力力矩大于被动土压 力矩而发生倾覆。
规范计算内容:抗倾覆稳定验算。
排桩内支撑
重力式挡墙
2、对象:多发生在软粘土层的重力式挡墙、桩 墙支护结构中。
3、应急措施 (1)有条件的情况下卸载 (2)反压 (3)主动区、被动区土体加固 (4)调整支撑位置和数量
三、坑底隆起
1、原因:软粘土层中基坑开挖后,由于土体重力压 差引起桩底土体破坏或桩弯曲变形而发生基坑内土体 上隆。
规范计算内容:坑底土的抗隆起稳定验算。
Hale Waihona Puke 围护墙底地基承载力验算简图
基坑底抗隆起验算简图
第二部分 常见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形态、
原因分析及应急措施
一、整体失稳
1、原因:基坑开挖后,由于圆弧滑动面上抗剪强度不 足引起的土体整体滑动。
规范计算内容:整体稳定性验算。
大放坡
土钉墙
重力式挡土墙
排桩内支撑
2、对象:多发生在软粘土质(特别是饱和状态 下的淤泥质土,或一般性土体短时间内含水率急剧 变化)的大放坡、土钉墙或复合土钉墙、重力式墙 支护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