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文教育史
王尚文先生(左二)
李海林教授(左)
王荣生博士(左)
作业课 复读课
四式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左)
钱梦龙老师在上课
㈢魏书生课堂教学六 步结构: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自结
感知 理解 应用
魏书生老师在上课
魏书生老师在上课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做报告
魏书生担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在检查工作
㈣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提示 自学 解疑 精讲 演练 小结
课堂结构改革实例
㈠上海育才中学课堂教学八字结构 ㈡钱梦龙语文导读法 ㈢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结构
㈣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㈤黎世法六课型课堂教学结构
㈠上海育才中学课堂教 学八字结构:
读读-感知,提问 议议-讨论,理解
讲讲-点拨,深化 练练-巩固,应用
育才中学老校长段力佩
㈡钱梦龙语文导读法:
自读课 教读课
2、《蒙学课本》
(四)教学方法 “讲解”之风从此开始
第二节
现代语文教育
一、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提倡白话文 二、国统区与解放区的语文教学
三、了解1923年课标要求及教育方法 p20-22
第三节
当代语文教育
(一)新生时期——“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 (1949——1957) 1、“语文”学科的命名 2、“红领巾”教学法 的讨论 3、汉语、文学分科实验 (二)曲折探索时期——被“革命”的语文教育 (1958——1976) (三)改革发展时期——“多纲多本”的语文教育 (1977——2000) (四) 21世纪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2001至今)
感知 理解 应用
㈤黎世法六课型课堂教 学结构:
自学课-感知 启发课-理解 复习课-巩固 作业课-应用 改错课-反馈 小结课-深化
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
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
朱绍禹先生(右)在全国报告会上
中央教科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 组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朱小蔓教授
特级教师李吉林
——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1997年始的语文大批判,语文教育波澜大兴
1、语文教育是吞噬学生灵性的大沙漠 2、教师是剿灭学生创造才能的糊涂虫 3、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 4、语文教育流失了文学与人文 5、语文教材一层不变 6、作文教学程式化、概念化、塑造的是双重人格 7、标准化考试给语文教学造成灾难性恶果 ——王丽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语文课程的设置及演变
一九0四年(《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 学制”,颁布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 六日,公历当为1904年1月13日)
小:中国文字
→国文→
国语
→语文
中:中国文学
(文言文)
国文
(白话文)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
一、古代(上古——清末)
古代学校:序,庠,学
(一)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六艺
北大“怪才”的呐喊:《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主要言语: 1、语文,我为你流泪 2、语文教育:世纪末的尴尬 3、中学语文坑死人 4、语文,民族文化的根 5、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
20世纪末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21世纪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三 新课程来了——概念重构
1、识字教学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2)韵文化,便于朗读记诵。 (3)“文”与“道”统一 。
2、阅读教学
(1)熟读、精思、博览。 (2)评点法
3、写作教学
(1)作文从模仿入手 (2)先放后收 (3)多读多写多改
二、近代语文教育(晚清——五四运动)
(一)背景 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提出学习“西方” 和“西艺” (二)语文教育的特点 1、语文单独设科 2、“国文”名称出现 (三)语文教育内容 1、国语统一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少、慢、 差、费”现象,指的就是效率问题。 “少”指课堂内容单薄; “慢”指课堂进度慢;
“差”指课堂效果差;
“费”指费时费力不讨好。
(二)20世纪90年代语文大批判——误尽苍生
《北京文学》率先登出三篇文章:
王丽的《中学语文教 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
第一篇 课程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现代语文教育的回顾和展望 语文课程性质与语文课程新理念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原则
第一章
现代语文教育的回顾和展望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内 容和教育方法,中国现当代语文 教育的萌发诞生、艰难成长、曲 折发展、走向成熟的历史。
理念新了 教材变了 课堂活了 学生乐了 资源有了 评价多了 唉 ! 语 文 老 师 怎 么 办 ?
语文教学方法流派
1、情感派。代表:于漪、欧阳代娜、程翔 2、导读派。代表: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 3、思维派。代表:宁鸿彬 4、语感派代表:洪镇涛 5、目标教学派。代表:武镇北 6、管理派。代表:魏书生、张富 7、快速写作派。代表:杨初春 8、快速阅读派。代表:程汉杰、宴茂心 9、大语文教学派。代表:张孝纯、姚竹青
语文教材: 1、蒙学读物——三、百、千、千《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2、儒家经典——“五经”、“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春秋》 3、文选读本——如《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抄》
(二)古代语文教育方法
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语文大批判来了!
(一)20世纪70年代“少、慢、差、费”的批评
对语文教育批评的焦点集中在语文基础知识 与语文基本技能低下方面。
如1978年3月16日,吕淑湘先生在《人民日 报》著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 费”;“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 语文,却又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从此语文教育中的“语文训练”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