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近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鱼七七
近代中国语 文教育的发
展
鸦片战争一 1919年 “五四”
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 立—1960年
1960年—— 当代
学制
语文改革运动
1923年国语课程 纲要的制定 课程标准
50年代的教育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90年
代 当代
一、 1840年鸦片战争一1919年 “五四”运动
• 4、90年代初: ●不过到了90年代初,思想教育重新得到加强。1991年颁布的《中小 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开篇指出“江泽民同志指示 ‘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 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为了在语文教 学中全面、有效地贯彻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 教育,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则 专门阐述了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例如,1980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1988年 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大纲(初审稿)》进一步提出要正 确处理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既要防止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忽视思想教育:又要防止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空谈思想教育。
三、1960年-当代
•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 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 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 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大纲对语文教育的思 想性只字未提,可见,工具论的提出是语文为政治服务走向极 端之后的一种矫枉,对学科建没有着深远意义。”
• 1、60年代初: • ●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育质量出现严重下降的现
(1) 两个学制的奠基:
●“壬寅一癸卯学制”( 1902-1904 ) 确立了中国近代新型教育的基础,标志着“中国文学”正式设科,从此 语文逐步走上了独立化、学科化的道路。但其本质是封建的一“中体西 用” 。 ●“壬子一 癸丑学制”( 1912-1913 ) 本质是资本主义教育。语文学科自此有了自己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 目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语文改革运动蓬勃开展,针对言文不一 致,有白话文运动;针对方言分歧,有国语运动;针对汉字难学,有拼 音运动。
• 这些国语和国文课程纲要,是近代第一次较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语文学 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及分阶段教 学要求等,初步形成了现代语文学科的纲领性文件,为规范20年代的语 文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成为以后中央制定和修正国语、国文课程 标准的蓝本。 从此, 语文学科教育开始被置于一个要求比较明确而相对形成一个系统 的基础之上。
• 2、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国语》、《初 级 中学国文暂行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这三 个语文课程的文件正式叫做“课程标准”。 此时语文课程的名称,小学叫“国语”中学叫“国文”。
• 3、 50年代强调教育为政治服务。 ●1951年7月,由宋云彬、朱文叔、蒋仲仁等编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共六册。课本的《编辑大意》强调:“无 论哪一 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 更显得重要。”同时还指出,“要通过语文课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 任务,不能单靠几篇说理的论文,凡小说、诗歌、历史故事乃至自然 科学故事的教学都应该注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 5、当代
●一直到2000年开始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之后,语文学科意识形态的 色彩才得以淡化。课程标准的编制立足语文学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 语文素养。
●例如,教育部2003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 “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明确指出,“ 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
•
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育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 大讨论。 • ●1961年后,语文界明确提出了“加强双基”的口号。 • ●1963年, 张志公提出了著名的“工具说”,阐明了语文学科 的性质。 • ●1963年5月, 教育部在这场大讨论的基础上,颁布了《全日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0年
• 1、1923年国语课程纲要的制定
• 内容: • (1)《新学制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吴研因拟) • (2)《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叶绍钧拟)
(3)《新学制高级中学必修科本科特设国文科学程纲要》(穆济波拟) (4)《新学制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科国语科学程纲要》(冯顺伯拟) • 影响:
●70年代前几年的语文教育仍是语录加大批判的“文革语文”的延续。 ●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从1978年开始,一大批有思想的语文教育实践者从教材、教法入手大规 模地开展语文改革实验,沿着语文读写训练科学化的道路展开了语文教 育的“灾后重建”工作。
3、80年代初:
• ●80年代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时开始要求正确处 理语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