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的投入产出分析

河南省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的投入产出分析

河南省三次产业之间关联度的投入产出分析作者:张静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第04期
摘要:适逢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充分发挥河南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布局,保证河南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2007年河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整理,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并给出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三次产业;投入产出系数;关联度分析
1引言
河南省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又是新兴的工业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呈逐年上升趋势。

197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增加值为162.92亿元,到2008年这一数值达到18200亿元,是1978年的111.71倍,三次产业增加值高于同为中部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5省,经济实力已跻身全国第一阵营。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解决怎样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问题的关键。

2投入产出系数的分析应用
在经济分析中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可以反映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情况,还可以反映出国民经济中存在的各种结构和比例关系。

本文的计算依据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在2007年河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整理出河南省2007年三次产业投入产出表,结果如表1所示,并在表1基础上进行全文的计算和分析。

表1河南省2007年三次产业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表中数据由2007年河南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整理而得)
2.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各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

其计算方法为: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Xj去除该产品部门(或产业)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xij,用公式表示为:
aij=(i,j=1,2,…,n) 公式(1)
根据公式(1)可计算出河南省三次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结果见表2。

表2直接消耗系数表
由表2可以得出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关系:如第一产业部门,要得到一个单位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本部门0.1681个单位的产品,0.2340个单位的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和0.0229个单位的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部门的相关解释如上。

河南省三次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的产品中,较多的是由第二产业部门提供的,而第二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产品中由本部门提供的产品也比其他产业部门提供的产品多。

这个结果说明三次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依赖性都比较大,更证明了第二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1978-2008年,河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了14.29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平均上升的0.74个百分点。

2.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B=(I-A)-1-I 公式(2)
式中的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完全消耗系数不仅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还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并通过线性关系,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与最终使用联系在一起。

根据公式(2)和表1结果可计算出河南三次产业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结果见表3。

表3完全消耗系数表
如果说直接消耗系数还不足以说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现状,那么完全消耗系数则更全面地反映了各部门的实际生产消耗。

由表3中数据可知第一产业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0.2564个单位的本部门产品,0.7088个单位的第二产业部门产品,以及0.1158个单位的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

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完全消耗关系同以上解释。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三次产业部门的产品都主要消耗第二产业部门提供的产品,因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远远高出第二产业对第一第三产业的依赖。

第二产业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大于1,说明其间接消耗比较大,第二产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非常紧密。

2.3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个产品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影响力系数越大,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也越大。

影响力系数一般用符号Fj表示,计算公式为:
公式(3)
式中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列和的平均值。

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系数大则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强,反之,则表示对经济发展需求感应程度弱。

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4)
根据公式(3)(4)及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计算结果见表4。

表4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表
从表4可以看到只有第二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大于1的,这一结果证明第二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依赖程度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第二产业部门的依赖程度都非常大,因此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将对河南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也确定了第二产业为河南经济的基础产业。

同时也可以从表中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前向关联均大于后向关联,因此产业发展的链条上需要向纵深发展。

3结论
1978-200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已由“二、一、三”的低级格局发展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二、三、一”的产业格局。

第一产业由1978年的39.81%逐步调整为2008年的14.44%,第三产业由1978年17.56%逐步调整为2008年的28.63%。

历经30年的发展,河南省在产业规模、经济增长速度上已走在中部发展的前列,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俨然已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支柱,并且持续发展后劲明显,应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但是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层次并不高,产业优化升级速度也存在偏慢的问题。

虽然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幅度和速度偏慢,第三产业上升幅度和速度滞后。

河南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与采矿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占
第二产业比重过高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行业所占比重偏低。

因此,要实现河南省的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则要充分发挥河南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新型材料、新型燃料、生物医药、数字化装备、光电技术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工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与现代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证券、法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物流、研发、工程设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是河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产业的关联效应,借鉴外省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在做好一般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同时,重点鼓励FDI投向我国需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环保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钟新桥,范志雄.河南省产业结构发展分析.
[2]胡国强,于向英.投入产出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