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改革的论文中国医疗改革论文

医疗改革的论文中国医疗改革论文

医疗改革的论文中国医疗改革论文: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

方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与特殊性的思维产述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
生的内在关系。

结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医疗卫生改革民生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其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医疗改革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下中国的新医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我国医疗改革面临卫生保障覆盖率低 ,资源分布不均衡 ,基层医疗服务相对滞后 ,
医疗费用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下面就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之间的联系与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1.我国医疗改革及对民生改善的保障现状
1.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有效资源配置不合理[1]。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
右。

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大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不强,发展严重滞后[2]。

1.2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比例过高。

医疗新技术设备、药品的不断更新换代,费用上涨是不可避免的。

据统计,近5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5%和12%,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

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主要由居民个人负担。

1.3 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

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仅4%,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不到位时常被各级政府截留导致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1.4医疗保险覆盖面小,保障体制不健全。

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农民工以及少年儿童等群体基本没有参加,职工自费部分也比较高。

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尚不足农民人口的30%。

2.医疗卫生改革与改善民生的相关性
2.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发展的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2.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就是要坚持卫生事业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应该注重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公共卫生要求。

2.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

3.关于医改与民生的建议
3.1积极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非就业人员、低保人员及儿童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操作。

3.2强化及改善政府职能。

坚持政府主导,在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实现医疗服务机构及资源的合理分布,防止过分向特定地域集中[3];重视基层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等。

3.3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出力度,帮助公立医院切断靠“药品收入”弥补医务人员收入、
维持医院发展的局面,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

3.4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提高药品价格的科学性、合理性,治理药品审批、生产、流通混乱局面及腐败现象。

3.5构建完善的公立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的双向转诊程序,两者各自服务与面向的群体合理引流,起到分流的作用,从而根本上解决看病难。

4.结果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息息相关,改革可以促进民生,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民生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加快改革的进程,检验改革的成果。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讨论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4]。

已有4.01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3亿人。

6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

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
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岗位绩效工资。

开展社区首诊试点,推动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功能区分合理、协作配合、互相转诊的服务体系。

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两者从来都是相互的,改革可以促进民生,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民生的发展反之又能加快改革的进程,检验改革的成果。

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健康快乐,这从本质上就是改善民生,民生取得了进展就意味着改革的成功。

综上,面对医疗卫生改革中出现的系统推进,公立医院定位,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出现的问题,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围绕体制创新推进医改政策的制定,切实保障民生。


参考文献:
[1]卢传坚,谢秀丽.我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分析[J].医学与哲
学,2007,(2):12-14.
[2]景延.医疗改革为何见效迟缓[J].瞭望新闻周刊 2002,(19)
[3]陶瑞尔.对中国医疗改革的几点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8,(4):44-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