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教案(新版教材)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教案(新版教材)
类似的公益活动,如“宝贝回家”寻子公益活动、轻松筹 水滴筹 腾讯公益、微博“春蕾计划” 、“公益中国爱心满世界”慈善活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专门针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发起的长沙梦创公益文化发展中心(梦创公益) 活动……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设问:那在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辨析方法呢?
学生讨论总结:一是注意信息出处。二是关注官方信息。三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四是辨识信息内容。五是向他人求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不信谣,不传谣】
思考:你认为网络当中存在着无限的自由吗?
学生分享
教师总结: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有底线,参与网络生活的底线是什么?网络空间无限,但自由有限,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教师总结:作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成员,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些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政府借助网络平台征集意见建议的做法,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渠道,真正办国家、社会、人民的大事。这一做法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设计意图:了解网络问政的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课】
二、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掌握本课重难点,并为后续教学作准备】
三、新知讲解:
课件展示: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本来想用 查一道题,打开 后,登录微信,刷刷朋友圈,看看订阅号,刷会抖音......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5)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相关链接:
归纳小结:知识3、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过渡: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做好自己,更应该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那么,这又要求我们怎么做呢?(引入第二目——传播网络正能量)
《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课题名
《合理利用网络》
教材分析
《合理利用网络》是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本课的“网络生活新空间”开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空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体会到了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明确了网络是把双刃剑。本课在承接上一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学会“信息节食”,在行动上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从而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做网络生活的主人。
知识归纳:知识 4、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p1920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②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弘扬主旋律。
【设计意图:认识网络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
四、课堂小结:
可以说今天的生活,我们处于现实与虚拟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要让社会受阻于网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准备图片素材/视频。
学生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下搜集资料
教学程
一、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中央网信办:严管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
教师导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看到国家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专项行动,让未成年人能够在云端网络汲取健康滋养,能够健康成长。
那么,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合理的利用网络呢?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合理利用网络》
课后作业
1.读漫画《倡议书》。响应此倡议,青少年应( B )
A.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B.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C.积极获取网络新知
D.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当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在被重新定义。面对微时代,我们应该(D )
①学会使用新媒体,拥有必要的媒体应用能力
【探究六】课件展示:“蚂蚁森林”公益活动
说一说:你知道的网络公益活动
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公益活动。网购车票、地铁出行、生活缴费、预约挂号、电子发票和步数等低碳方式收集能量,通过当能量收集满以后,就可以申请在阿拉善等沙漠地区种植真树。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
教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网络公益活动。
④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表示:“网络暴力不仅侵害他人尊严,名誉和隐私,也严重污染社会风气,要坚决予以打击。”维护清朗网络空间,青少年要( D )
①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②提高媒介素养,传播正能量
③自觉恪守道德与遵守法律
④增强法治意识,敢于与网络不法行为作斗争
思考:我们该怎么改变呢?
教师总结:当下人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者,这就使得网络信息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但与之相对的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二者的矛盾就启示我们在网络生活当中,我们要注意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邀请学生分辨是否是谣言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并发言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网络并非净土,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比起海量信息迷人眼,更糟糕的是网络当中还存在大量色情、暴力、恐怖信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一切不良信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难免会有一些人借热点,博眼球,编造网络谣言。我们应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要造谣!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个人素质。
责任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
教学难点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是每个人的媒介素养不同!
因此,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们应该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追问:那什么是媒介素养呢?
展示相关链接: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的、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教师总结:所以我们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做一个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就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归纳小结:知识2、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2)关注官方信息。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自觉遵守到底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归纳小结:知识1、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P1719 4个要点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 “信息节食”。
②学会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不要盲目发布和转发
③养成积极的媒体批判能力,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尽情地发声,尽情地表达,尽情地宣泄,尽情地彰显自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在我国,公民合理利用网络建言献策可以( C )
①依法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
②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③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二目 传播网络正能量
拓展空间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探究五】课件展示一组图片: 我向总理说句话、12315互联网平台、各级政府运用网络媒介展示政府的作为及其他
想一想: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可以怎样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教师讲解:其实每个省市都有问政平台,注册账号后,大家可以直接编辑文字,上传自己质疑或者想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问政可以,但注意反应问题的真实性。
思考:请你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该怎么改变呢?
学生:略
教师过渡: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互联网带来的弊端,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引入第一目——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第一目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探究一】课件展示:一组漫画
问题:面对网络,人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其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