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领域教案〔精选10篇〕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多彩玉米粒在瓶子上进行立体纹样的装饰。
2、通过观看课件,初步掌握剪、压、搓、粘贴等技能,大胆在瓶上表现出人物脸部特征。
3、体验用新材料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范例、各种造型的瓶子、多彩玉米粒、海绵、剪刀。
活动过程一、观看课件,讨论如何运用玉米粒在瓶子上表现人物脸部特征1、观察范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娃娃瓶上人物五官和发型的特点。
小结:娃娃瓶的颜色很鲜艳,造型立体又夸张。
有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笑得只有一道缝;有的有厚厚的绿嘴唇,有的嘴张得大大的;有的头发像刺猬一样一根根地竖起来,有的头上戴着好看的花朵。
2、分析新材料——玉米粒,掌握立体纹样的制作方法。
①出示玉米粒。
教师:这些瓶子上的立体花纹都是用这些玉米粒制作的,它们都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对,玉米粒都是圆柱形的,颜色非常鲜艳,也很轻,很适合我们进行立体花纹的设计制作。
②通过讨论、示范、观看课件,学习制作技能。
教师:如何用玉米粒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设计呢?〔幼儿观察做好的立体娃娃瓶,讨论制作娃娃瓶运用了哪些技能。
〕小结:对了,玉米粒可以剪开,可以压扁,只要沾上水就可以粘贴,非常方便。
二、提出要求,幼儿创作1、教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娃娃瓶呢?〔幼儿相互讨论。
〕2、教师:小朋友想法都很好,那让我们都一起动手制作吧。
首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瓶子,然后将玉米粒进行剪、压、粘贴等,在瓶子上制作出娃娃的脸。
记得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平安,剪下来不用的材料要放回材料篓里。
三、展示作品,欣赏评价将幼儿装饰好的瓶子放在展示台。
引导幼儿欣赏——你最喜欢哪一个娃娃瓶?为什么?艺术领域的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能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把积累的生活动作变做律动动作时,需要夸张。
3、做较大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活动准备:1、音乐磁带2、事先玩国泡泡糖,对泡泡糖有感性的认识。
活动过程:1、听故事,按故事情节做动作。
〔1〕老师讲小老鼠的故事: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的溜出去玩。
他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的东西。
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赶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受上手上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象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
一只大猫冲了过来,小老鼠象个雪球似的飞快的滚回家。
〔2〕按故事情节做玩泡泡糖的动作2、幼儿听音乐,按故事情节做动作。
〔1〕教师:"现在我请你们听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用动作在位置上按故事情节作动作。
〔2〕幼儿在座位上做动作,教师用小幅度的动作提示。
在b段音乐开始处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提示。
〔3〕玩游戏第一遍游戏: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第一遍游戏:用教师的律动动作与幼儿生活动作相比拟来提示幼儿注意夸张。
第二遍游戏:教师提醒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动作。
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各个不同的部位!〔4〕听音乐,按故事的情节完整的做小老鼠很泡泡糖的游戏。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篇三活动目标:1、开展幼儿动手能力,会用各种方法制作鱼。
2、开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3、增强对鱼外形特征的认识。
活动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电光纸、皱纹纸、剪刀、胶棒、纸杯、纸盘、课前组织幼儿参观海洋观、透明胶条活动过程:一、以谜语形式引出活动主题。
师:“不是船儿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深海浅水都能去,味道鲜美营养多〞幼:鱼二、能说出局部鱼的名称,并了解鱼的外形特征〔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师:前几天,我们一起参观了海洋馆,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鱼,谁还记得它们的名字。
幼:燕鱼、鲨鱼、气鼓鱼、章鱼、射水鱼·.....师:它们长得什么样?幼:有的像条带子,有的像个梭子,有的身上长满刺,有的能变颜色,有的鱼会飞·.〞..〔教师引导〕三、激发幼儿制作的愿望1、师: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去海洋馆看鱼,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动手来制作你喜欢的鱼,放在咱们班的“海洋馆〞中。
〔出示以海洋馆为背景的泡沫板〕2、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鱼。
幼:剪、折、画、撕、盘纸、用药盒、盘子等制作鱼的方法。
四、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分别介绍材料,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形式。
2、教师分组指导:a、剪纸组:重点指导幼儿运用对称的方法剪鱼,在此根底上鼓励幼儿大胆镂空,剪出不同形态及花纹鱼。
b、绘画组:重点能画出鱼的外形特征,并大胆运用颜色较均匀涂出美丽的花纹。
c、撕纸组:教师根据幼儿能力提供不同材料,一种沿线撕,一种脱线撕。
d、手工制作组:根据纸杯及纸盘的形状粘贴上鱼眼睛、鱼腮、鱼鳍等,鼓励幼儿大胆装饰。
五、美丽的海底世界1、师生共同布置“海底世界〞幼儿将自己的作品随意粘贴在展板上。
2、请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叫什么鱼。
〔为鱼起名字〕3、请幼儿共同给我们的海洋馆起名字。
〔最后结果为“美丽的海洋世界〞〕4、音乐游戏:“快乐鱼儿游游游〞。
听音乐,模仿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畅游和相互嬉戏的情景。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篇四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姆斯像,卓别林像。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答复下列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
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 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篇五课题名称:小树叶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
2、理解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两种歌声表现歌曲。
3、知道秋天来临的变化,理解大树和树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1、观察秋风起树叶飘落景象2、实物小树叶3、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1、放音乐《小树叶》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树叶,教师进行提问:秋天到了,小树叶有什么变化?秋风一吹树叶会怎样?它会怎么飘呢?谁来学一学,它会飘向哪里?3、学唱歌曲《小树叶》。
〔1〕、放歌曲录音,让幼儿欣赏。
〔2〕、教幼儿朗诵歌词。
〔3〕、分句教幼儿演唱4、范文音乐。
5、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6、启发幼儿用轻柔、响亮的声音分别演唱两段歌曲。
提问:歌曲的第一段,小树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第二段小树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用什么来演唱?7、教师小结:小树叶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们小朋友也要爱自己的妈妈。
课题名称:秋天多么美活动目标:1、感受两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和节奏特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感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心情。
3、能为歌曲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磁带、挂图活动过程:一、导入:课前准备:带着孩子观察秋天里周围的景色。
课堂上跟孩子们一起交流秋天周围景色的特点。
二、让幼儿观看挂图〔1〕、你看到了秋天里那些景色?〔幼儿答复〕〔2〕、认识图中相关的农作物,并观察其特点。
幼儿表述后,幼儿用歌曲中的词语来总结。
三、欣赏歌曲1、教师放音乐磁带,请幼儿欣赏,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觉?2、再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教师小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喜悦的季节,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四、感受歌曲的节奏〔 1〕、教师放歌曲磁带,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歌曲的节奏。
〔如:拍手、跺脚、点头等等〕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两拍子〕两拍子的特点是什么?〔强弱〕五、学习歌曲1、出示挂图,教师跟幼儿边说歌词边拍节奏。
2、分句跟老师学习3、教师弹琴,幼儿整体跟唱歌曲。
六、表演歌曲〔1〕、幼儿自由组合,为喜欢的歌词创编动作。
〔2〕、请幼儿分组表演歌曲。
〔3〕、教师点评,各组互相学习好的地方。
艺术领域的教案篇六活动目标1.尝试用小手小脚探索不同的声势节奏,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2.感受用声势节奏为4/4拍乐曲伴奏的乐趣,形成初步的节拍韵律感。
活动准备教具:小手小脚图片,指挥棒,4/4拍音乐,磁性黑板。
学具:幼儿每人一套小手小脚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小手小脚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语:老师请来了和我们关系很密切的两位好朋友,它们是小手和小脚。
小手、小脚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看见小手图片就拍拍手,看到小脚图片就请跺跺脚,看谁看得清,做得对。
〔教师交替出示小手和小脚图片,并且不断变换节奏,请幼儿随图片的变化有节奏地拍手、跺脚。
〕二、给小手小脚排队,创编不同的声势节奏1.请幼儿拿出印有小手和小脚的图片,把图片排排队,并尝试用拍手、跺脚的动作把排出的节奏表现出来。
〔幼儿自由操作排图片,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排出不同的声势节奏。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列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并引导幼儿集体用拍手、跺脚的动作表现。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总结出“小手和小脚共有六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让幼儿试着把这六种不同的声势节奏连起来,并用动作表示。
三、尝试用声势节奏为4/4拍乐曲伴奏1.请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拍。
2.在小手、小脚节奏图的提示下,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创编出的六种声势节奏为音乐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