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基础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经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经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1经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一样,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蝌蚪青蛙头饰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
(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2谈话引入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日我们就一齐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明白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
(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三精读领悟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样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2)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我的妈妈生活在一齐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齐去找妈妈呢。
它们找啊找,最终找到了自我的妈妈,原先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终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师:假如你此刻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我吗(生带头饰上台汇报) 3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①教师提问: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②小组交流③团体汇报,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情景用相机拍出来展示讨论情景。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我是怎样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四演演画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20张)教师请学生上台看课件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其他同学读课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读指名学生演小蝌蚪的的样貌(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5—张)(2)同学们读得不错,小朋友表演不错,下头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选出主角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6张)(3)教师引导: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
)(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7张)(4)教师引语: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忙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头来看第四自然段,听教师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根据教师的朗读上台表演。
(教师出示幻灯片第18—20张范读)教师小结: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境表达出来。
五分主角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六拓展延伸教师指导学生用首先之后然后最终说话。
(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1张引导)七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当做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2张)八课后作业(教师出示幻灯片第23张)1回家有感情地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2给爸爸妈妈讲演故事。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篇2【学习目标】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1课件展示生字。
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
(可以加上动作)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⑶分角色读。
六小结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二图文结合,理解内容1自读第45自然段。
讨论交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是什么样的?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3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结合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用“已经”说话。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画出小蝌蚪最后变化的词句。
教师板书:尾巴消失捉害虫。
5小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也是青蛙生长变化的过程。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字卡,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读一读。
2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想该怎么写?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辅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书写情况。
五演一演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评出表演得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六拓展学习(作业)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篇3【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同学的口味。
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
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和意图说明】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
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
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发展布置教学。
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让同学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
变序法流程体现在: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一自然段)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四然段)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4小蝌蚪是在谁的协助下找到了妈妈?(指导对话朗读)变序处置,我认为有三点好处:对比鲜明: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和乌龟协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同学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自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置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1儿歌朗读扮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同学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布置了儿歌朗读扮演。
(自编内容)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师:不好!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青蛙)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身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
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同学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同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
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论述自身的特征)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
我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可要保护关心我。
(论述自身的身手)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
有成员三千多种。
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